APP下载

心境·积累·思维——作文成功之路

2024-09-20耿莹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7期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指的便是“文采”。关于“文采”二字,同学们可能会简单地理解为“语言优美”,而忽略了心境与思维的重要性。对于语言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若想达到语言优美的程度,可以通过日常的积累实现,但如想展现心境与思维,则较为困难。因此,在追求“有文采”的道路上,第一步应为修炼心境,保持积极、放松的心态,为写作奠定心理基础;第二步是主动积累,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丰富积累,为“有文采”打好知识基础;第三步是勤于思考,应积极思考如何合理地应用词汇、句式、修辞手法,以及如何提升文句的意蕴。

一、写作专题分析

在一篇文章中,文采是其外在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作文点评中,常以文采作为一个关键标准。同时,在高中作文的“发展等级”之中,“有文采”也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等级指标。通过解读“发展等级”中对“有文采”的定义可知,“有文采”主要是指文章的语言表达传神、生动活泼,以及文章的流畅性和自然度等。在写作过程中,思想和语言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思想需要依靠语言去传达,而语言的组织则表达了特定的思想。而且,语言水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够提升,换言之,只有在主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思想精辟透彻地表达出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心态影响文章的语言表达。积极的心态可以使文章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写作是一个发挥创造力的过程,而创造力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保持放松的心境,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从而使思维变得灵活,更易于激发创造力。因此,在追求文采的过程中,应保持一个积极、放松的心态。

二、文采速成之路

在“心境·积累·思维”的写作道路上,心境是写作的基础,积累则是思维的基础,其中“积累”处于核心地位。而语言的积累直接决定了同学们的思维表达水平。因此,在日常写作练习中,可以从词汇、句式、修辞、文句意蕴四个维度提升文采。

(一)词语生动

为了使文章语言传神、生动活泼,要重视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有两个有效的途径:一是直接途径,即深入社会实践;二是间接途径,即从书本知识中汲取营养。日积月累的阅读与记忆是丰富词汇与知识的关键方法。为了确保所写文章的词语生动,应带有目的积累词语,即思考作文需要应用哪些词汇,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此外,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作文中需要用什么样的词语?”生动的词语应是新鲜活泼、富有表现力的形象,通常情况下,形象化的语言是生动的。在文章中,形象化的语言可以有效地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促使读者就文章的内容展开联想与想象。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原本为形容词,但王安石却将其活用为动词,引发读者联想在春风的吹拂下,江南岸边青草重生、柳树萌芽的景象。所以,在追求文采的过程中,应思考如何选用绘声绘色的词语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句式灵活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无论文章主题是否相同、核心观点是否一致,都可以运用多样的句式进行语言表达。例如,主谓句:“昨天下雪了”“他喜欢看电影”;主谓宾句:“我吃了一根香蕉”“他买了一部新手机”;主系表句:“孩子们都很难过”“这个城市变得干净起来”。句式的差异,使语气语调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例如,口语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文章显得活泼,而文言的适当运用则可以为文章增添一丝古雅之美。因此,结合语言表达的需求,在不改变原有意思的基础上恰当地选择句式,才能够使文章生动活泼。由此可见,在写作过程中,应仔细推敲句式的应用,思考不同句式的语言表达效果。

(三)善用修辞

在写作过程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对于语言表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若想写出“有文采”的文章,应当善用修辞。《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高中生应能够正确应用八种修辞方法。因此,运用修辞手法是提升文章文采的重要手段,例如,比喻修辞手法,在议论文中能够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而在记叙、说明以及描写类的文章中,则能够使事物形象更为具体。再如,应用排比修辞手法,有利于更深入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四)文句有意蕴

文句有意蕴指句中有余味、篇章有余意。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升文句的意蕴:

其一,符号代替法。在行文的过程中,可以将读者能够推理可知的内容用省略号代替。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符号代替法时,应预先设定一个语言环境,使符号在特定的语境中更好地表意,确保读者在推测符号背后含义的过程中有据可依。例如,“于是,从窝头、稀饭和糠糠菜菜里,从贫寒清淡的生活里,得到了满足和惬意……”,该段文字出自《石磨》的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段末的省略号引发了读者的想象,除了满足与惬意,也许还能得到幸福、寄托等更深层次的情感。其二,形象暗示法。这种方法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暗示某一特定的事物。形象暗示法多被穿插应用于文章的局部,如“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而是迎接一个新世纪”(节选自《黎明的眼睛》)。该段文字中,作者通过“打开的窗子”这一形象暗示了“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如果将其更换为极具政治性的语言,则会增强文章的严肃性与政治性,导致表达效果大打折扣。其三,警语点缀法。警语具备含义深远、语言凝练的特点,恰当运用警语点缀文章,可使全篇生辉。关于警语的选择,可以将名言警句、文言文的中心论点、小说的某一观点,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句子作为警语应用到文章中。只要所选警语内涵与写作主题相契合,即可发挥警语对文章的点缀作用。其四,一语双关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固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从而使文章的语言具双重表意的特点,提升文句的意蕴。例如,“酒杯要摆在桌子上,但算盘却要收在抽屉里,或者最好是在肚子里”(节选自《病后杂谈》)。在该段文字中,鲁迅所述的“算盘”,表面含义指用于计算的工具,但实际上意指人们的心机。由此可见,运用一语双关法能够含蓄地表达对一件事情的态度,使文章的语言意蕴更加丰富。

佳作展示

以“心态与命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心态决定命运

——在班级期中考试总结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期中考试结束后的那一夜,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直至凌晨2点才迷迷糊糊地入睡。今天,我很想问问大家:“高考,如同一个战场,我们为了参战,苦读了十余年。但我们若真的身处其中,除了拥有扎实的知识外,还需要什么才能够让我们从容应对、迅速行动呢?”(该句立足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话题,并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发读者思考,符合演讲文体的特点且具有启发性。)

我想买了一本所谓的《答案之书》,然而,不经意间我得知了米卢的观点“Attitude is everything”,即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确定了全文的核心观点,运用警语点缀法,使文句富含意蕴,同时句式灵活,带有古雅之风。)

在短暂的一生中,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成功与失败,享受成功的喜悦,也感受着失败的沮丧。是的,这是人之常情。但大家还记得《岳阳楼记》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告诉我们,不应受到外界任何环境、任何因素的影响,或喜或悲。目光回转,对于高考,我们也应保持宠辱不惊的态度。

高考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无法预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认真复习,保持平和的心态。如果明天就是高考,你会怎么办?我想说:“心态决定命运。”(这句话围绕论点再次运用了警语点缀法,进一步提升了文句的意蕴,也再次强调了论点,与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存在直接关系。)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现在也想分享给大家——有一位农夫,牵着一头毛驴坐在田间。田边有一口枯井,毛驴在吃草的时候一不小心掉到了枯井里面。农夫见状,试图用木棍撬、抬,用绳子向上拽,但折腾了几个小时,毛驴仍然无法救出。最后,农夫认为这头毛驴既残疾又老病,救上来也没有什么价值,决定不再让它受苦,打算将其活埋,并且将井口堵死,避免此枯井日后害人。结果,当众人不断向井中填土的时候,发现毛驴的耳朵露了出来。为什么毛驴的耳朵会露出来呢?因为在井口处倒入的土均打在了毛驴的背上,毛驴就一直抖着背,土则顺着毛驴背部两侧滑到了毛驴的脚下,形成一个小土堆。毛驴不断抖落土、抬脚,最终将这些土变成了自己的垫脚石,成功获救。(深入剖析事例,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麻烦、苦难和挑战,经过我们的努力转化,都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垫脚石。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阳光般的心态。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不仅是学业的转折点,更是命运的转折点。高中的校园生活如同一个大熔炉,我们身处其中,所要熔炼的不应局限于知识,更多的还应是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该句运用了比喻修辞,将不容易说明的事物或理论清晰地表述出来。)自从期中考试以来,我们每个人都埋头苦学,或许只是为了能够更接近阳光。我曾思考,支撑我们的动力源于何处?是父母的期望、朋友的祝福、老师的赞许……我们将这些力量汇集在一起,装进背包,无所畏惧地踏上征途。(省略号的应用提升了文章的意蕴,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入手,表明了自己的心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试问,如果毛驴不动了,会怎样?(该句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强化演讲互动性。)

我们究竟能走多远?这个问题,并非是在问我们的双脚,而是在询问我们的志向。我们究竟能登多高?这个问题,并非是在问我们的双手,而是在问我们的意志力。我们要认真学习知识、锻造心态,与“阳光”并肩、踏踏实实地走脚下的路。“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历过磨炼,我们才可以变得“锋利”,变得有价值。(用蕴含哲理的语言诠释事例,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毛驴可以一直抖落身上的土,为什么我们不能?(结尾具有号召力,能够激发读者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