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有方,以爱育人
2024-09-20安红敏
爱,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存在,也是写作永恒的话题。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家长、教师、朋友和社会的爱。作为教师,更应关心学生,始终将爱融于具体的事情中,施教有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如何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教师之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一、找准核心,避免跑题
本次写作的主题是爱,动笔前首先需要理解爱,并思考爱在教育中的作用,界定写作范围,然后在写作中聚焦教师之爱。本次作文题目明确规定,要求想象自己未来是一名教师,思考自己成为教师后应该如何爱学生,如何用爱熏陶和感染学生。在紧扣“爱“这一主题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理解,自由抒发对教师之爱的理解,写出新意,深刻领悟教师爱的真谛。
二、发挥想象力,提高感染力
若想提高作文的感染力,关键在于如何将纯粹、真实的爱写出来,同时避免让读者感到浮夸或虚假。为此,要从爱的本质出发,在作文中体现教师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并发自内心尊重学生的品质。同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在具体写作中,也应结合真实的事件,以让作文更具真实性,将爱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三、自选角度,确保新颖
在本次写作中,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阶段的教师,包括但不限于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地选择所写的教师。在写作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这样可以使作文更具有说服力。作文的开头可以这样写:“我将爱作为教育的核心,我深知,在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爱和无私付出。正是这份爱和付出,支撑着这份育人大业,让学生由今天的青少年成长为日后的优秀人才,回馈国家和社会。”
四、结构完整,结合事例
在写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目前所面临的教育难题,并展现出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与各方沟通,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在写作时,可以将教师之爱的概念进行拓展,将其和师德师风、无私奉献、责任担当等品质联系起来,温暖学生,感动学生,从而突出教师之爱的意义和作用。叙写具体事件,可以改编自己经历过的故事,或者借鉴身边人的经历。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的故事要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并具备完整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等要素。在写作过程中,要做到叙事完整且清晰,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展现出来。
佳作展示
未来,我成了一名教师
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忙于学业,对身体健康关注不足。尤其在秋冬换季时,学生感冒、发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耽误了学生正常的学习,也对其健康造成了影响。作为教师,我对此深感忧虑。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关心他们的饮食和穿着。在天冷时,我会提醒学生增添衣物;在夏天,我会反复告诫学生要注意避暑,避免得热射病。我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备至。我始终坚持用真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我深信,爱是教育的根基,爱是最好的教育。
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我发现他们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单薄的衣服,这让我感同身受,仿佛自己的身上也非常寒冷,因此,我决心在冬天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学生们关怀备至,嘘寒问暖。课间,学生总是围聚在我身边,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在他们眼中,我是亲密的朋友。“快放学了,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大家记得带好雨伞,别被淋湿了。”“明天气温会骤降,大家记得添衣,别感冒了。”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透出对学生们的悉心照顾与呵护。看着学生们眼中满满的依恋与信赖,我心里感到非常温暖。我承诺,我一定始终坚守初心,将全部情感投入到对学生的关心上。
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我将用大爱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无私帮助班级中的学困生。因为前辈教育家们的名言无一不在强调着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教师的师德汇聚在一起,就成了整体的师风。我知道,一个心中没有爱的教师,严格来说不能被称为真正的教师。即便拥有再高的职称、专业素质再扎实,也无法在教育事业中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德育教育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任务,我会明确告诉学生,成绩差可能是能力问题,但每个人都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为此,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学困生”、留守学生等重点关注,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并具备基本的道德水平。对于“学困生”,我尤其注重心理方面的疏通和引导,以防止他们因为困难和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我致力于引导“学困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心理疏导旨在重塑“学困生”的自信心,使其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到只有学习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内在的学习动力,进而不断努力,弥补过去学业上的不足,成功赶上学习进度。我给予“学困生”积极的鼓励和足够的关注,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信心,并帮助他们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出原生家庭的困境。在农村地区,面对“学困生”,我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心态,培养坚定意志,更好地面对生活和未来。
我的班级中有一名留守学生,名叫小红。她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各种变故,她的妈妈不在身边,而她的爸爸偏爱弟弟,在外工作经常不回家,一旦回家便对她施以暴力。小红来学校的时候,经常鼻青脸肿。作为教师,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缺乏自信导致她比较封闭,与同学关系不甚紧密,性格比较孤僻。面对困难,她容易退缩,也没有什么好朋友。她的语文成绩也并不理想。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不仅传授知识,更决心以教师之爱来感化她。
我知道首先要了解她的具体情况,于是经常找她聊天。刚开始的时候,她还很排斥,但逐渐熟悉之后,她终于对我敞开了心扉。小红说:“那年真的挨了好多我爸的打。从小到大,只要他一回来就打我。我爸可以一脚把我踢飞,可以一耳光打得我流好多鼻血。记得有一次,我端着一碗汤在喝,放了辣椒,比较辣,他一耳光打得汤从鼻子进去,呛得我好长时间才喘上气来,之后还流了好多鼻血。那顿打我觉得挨得很委屈,一直哭。看到我一直哭,他又打我耳光,叫我停,但我停不下来,他就一直打。从小到大,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是我的噩梦,爸爸和弟弟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而我像个外人。”了解她的情况后,我进行了家访,深入地了解了她在生活方面的问题,并对症下药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我心里想着,愿每一个留守学生,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都有一群特别疼爱他的人。最后,我衷心地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留守学生。我也下定决心,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都要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小红的父亲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也让小红增强自信心,顺利地融入班集体,与同学和睦相处。
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亲人陪伴的缺失和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当我发现小红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经常出现矛盾时,我会采取家校沟通的协作教育方法,对他们之间的矛盾进行梳理,并通过家访、电话或微信视频的形式,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首先,我给她的父亲打了电话,告诉他我要去他家里进行家访,以了解情况。电话那边犹豫了一下后答应了,我知道这次应该会成功。我来到小红家里,与她的父亲进行了交流与沟通。我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告诉她了小红在被打时的痛苦和心理的压抑。我强调,家长以身作则,才能正确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小红的父亲坚持认为棍棒教育就是真理,他提到以前的孩子都是这么教育的,并没有出现太大问题。面对这位父亲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偏差,我运用教育理论向他解释,指出现代教育注重科学,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进步,并帮助他们在人生中找到乐趣。他听了我的话之后问道:“如果孩子犯错了应该怎么办?”我表示,孩子正处于发展阶段,犯错误是正常的,关键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可以通过举例子、讲道理和打比方等方式,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进行开导和劝说,而棍棒教育已经被现代社会所抛弃。经过这次坦诚对话,小红的父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改正。看到小红父亲表态,我感到很欣慰,知道接下来要继续努力。
针对小红在学校里总是害怕困难、独来独往的问题,我采取了鼓励的策略,既鼓励小红走出自己封闭的内心世界,也鼓励其他孩子和她在一起玩,增加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我特别重视体育课和其他集体活动,引导小红积极参加活动,让小红感受到团结协作带来的快乐,让她感受到爱和温暖。自从小红父亲改正错误后,小红也逐渐感受到了父爱,并在学校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她也逐渐变得乐观自信,积极学习,提升了成绩。看到小红的进步,我感到非常欣慰。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正是因为对小红多方面的关爱,她才逐渐走出了困境,开始了崭新的旅程。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要善于用爱作为驱动力解决学生的问题,将每个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权益。在这个育人案例中,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模式值得肯定,符合施教有方的原则,最终也解决了教育难题。我认为本次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与家庭育人这个重要因素联系起来,引导家长走出了教育理念方面的误区,为学生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我将不断体验教书育人的快乐,持续优化教学经验,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提高教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茁壮成长。教育要充满爱和温度,我坚信这一点,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力求将工作做到最好。我设想未来的一天,下班后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体,面对夜晚的景色,觉得自己的一天充满了价值,没有虚度光阴。这让我更加坚定信念,感到这些爱如同夜明珠般浮出水面,在漆黑的夜晚显得更加夺目。我认为教师的精神就像这些夜明珠般溢彩流光,体现出的道德风范如春风化雨般,感染着所教过的学生。我以爱作为教育核心,推动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确保学生在爱的熏陶下化解心理健康问题。我相信,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我要继续努力,为我国伟大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点 评
作者假设自己是未来的一名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教书育人,关心学生。通过角色转换,作文展现了新颖独特的思路,提升了感染力。叙述的内容源自日常生活,平易近人,充满生活气息。作文从“学困生”面临的问题写起,真实可信,针对存在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符合事件发生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常理,作品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