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24-09-20王展

大医生 2024年16期

【摘要】目的 观察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台山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腰椎功能、腰椎活动度。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旋转、前屈、伸展、侧屈活动度均增大,且研究组均大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及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棍点理筋正骨法;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6.0093.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6.03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以第三腰椎横突尖处出现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结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腰部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导致第三腰椎横突处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改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纤维而引起[1]。该疾病常见于青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痛,晨起、弯腰、久坐后症状明显加重,可能伴有单侧或双侧的下肢放射性疼痛,严重时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因此,需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局部肌肉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症状。临床常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等抗炎镇痛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具有起效迅速、止痛效果明显的特点,但患者症状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欠佳[3]。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是中医特色治疗手段,由传统推拿手法演变而来。有研究表明,应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能有效恢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筋骨平衡,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棍点理筋正骨手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台山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24例;年龄30~61岁,平均年龄(45.45±2.36)岁;病程3~16个月,平均病程(9.54±1.32)月。研究组患者中女性10例,男性26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3.80RvwfJ0KAiy5BapCMchdCeZC/q69nuHYHeyI+5zpdnU=7±2.14)岁;病程5~13个月,平均病程(9.12±1.08)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台山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5],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⑵无严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排除标准:⑴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⑵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关节炎、化脓性感染疾病者;⑶合并脑器质性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220,规格:50 mg/粒), 1粒/次、 2次/d;将双氨芬酸二乙胺乳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91,规格:20 g∶0.2 g)涂抹在第三腰椎横突处,轻轻揉搓,直至药物渗透至皮肤内, 3~4次/d,共治疗2周。

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治疗前,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通过查体寻能触及结节硬块或者条索隆起处,即第三腰椎横突的压痛点。患者取坐位,操作者使用特定的木棍,以擀法和搓法分别对第三腰椎横突处的筋膜及肌肉进行大面积放松和小面积放松,松解肌肉的粘连。随后,运用揉法或切法(揉法是在肌肉上进行旋转和揉捏的动作,切法是以一定的角度和力度在肌肉上进行切割式的刺激)对表层肌肉粘连进行松解。使用特制木棍的头部以点按法按压压痛点、结节等部位,松弛深层肌肉和筋膜组织。按压时,操作者注意控制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并保持由轻到重、均匀渗透的按压方式。治疗约20 min/次,每2 d治疗1次,共治疗2周。

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根据患者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手法力度,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按照医师的指导进行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治愈:患者无疼痛不适症状,炎症反应消失,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疼痛不适症状缓解,有轻微炎症反应,腰椎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疼痛不适症状及炎症反应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腰椎功能受损[6]。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改善)例数/总例数]×100%。⑵疼痛情况、疼痛消失时间。于治疗前后,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 [7]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症状越严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⑶腰椎功能。依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8]评定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满分30分,轻度功能障碍(<10分),中度功能障碍(10~>20分),重度功能障碍(20~30分)。⑷腰椎活动度。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包括治疗前后患者旋转、屈曲、伸展、侧屈活动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旋转、前屈、伸展、侧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旋转、前屈、伸展、侧屈活动度均增大,且研究组均大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论

第三腰椎横突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其两侧横突受力最大。急性腰部损伤处理不当,或因横突周围瘢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腱挛缩等引起的慢性劳损,均会使穿过筋膜的神经血管束受压,进而引发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也称为第三腰椎横突生长性腰痛或腰神经后外侧皮支压迫综合征。其具体症状包括腰部疼痛(表现为剧烈疼痛、持续性钝痛、牵扯样疼痛或酸痛,且弯腰、久坐、久站或早晨起床后加重)、局部压痛(第三腰椎横突尖端有明显的局部压痛,疼痛部位固定)、腰部乏力、活动受限等,严重时会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9-10]。

针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临床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其中,双氯芬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通过精准抑制环氧酶,切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换的途径,有效发挥其镇痛、抗炎、退热效果。其还可促进花生四烯酸与甘油三酯的联合,降低细胞内花生四烯酸的浓度,间接地抑制白三烯的生成,缓解患者疼痛。然而,双氯芬酸钠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部分患者服用后会出现胃肠系统反应,同时伴有头痛、眩晕、嗜睡等神经系统表现[11]。且长期应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患者也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炎、水泡等症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中医理论将第三腰椎综合征纳入“伤筋”类疾病,其病因多由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腰部经络阻塞、气血流转不畅。外伤或长期负重等亦可引起气滞血瘀,诱发疼痛。此外,长期疾病、体质虚弱或肝肾不足,均可影响腰部,引发疼痛[12]。推拿是以医者之手或体之其他部位,直接施于患者体表,激活特定腧穴与经络,以实现疗效[13]。棍点理筋正骨手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能疏经活络、调和气血、修筋复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旋转、前屈、伸展、伸展活动度均增大,且研究组均大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分析原因为,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是一种无创性治疗手法,其特点在于精准定位、棍点代手、理筋正骨。医师触诊确定病变范围,涂抹按摩介质后,用棍体对患处进行大面积揉按松解,可达到舒筋和通络的效果;通过搓旋等技巧,能有效缓解浅层肌肉粘连,激活筋膜肌肉。运用点拉、点旋、点压手法则针对深层肌肉和筋膜的粘连进行改善,助力骨骼归位。点切疗法的应用,旨在激发筋膜及肌肉的活力,实现骨筋平衡。该手法对肌肉、筋膜及韧带等异常软组织进行松解及点按,可通过消除筋膜及肌纤维间的粘连,缓解肌纤维的持续痉挛,有效降低对邻近微血管的压力,从而优化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介质的清除,并显著减缓疼痛感[14]。

综上所述,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及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刘凤飞,刘哲,麻继红,等.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肌骨超声表现及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2, 32(4): 79-83.

张增佳.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特征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 3(21): 148-152.

申凯元,陈日高.双氯芬酸钠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 2023, 21(23): 100-102.

谭明帅,李强,杨本成,等.近五年中医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 37(2): 211-213, 207.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J].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 2(3): 79-80.

崔华.推拿加局部封闭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 2021, 11(10): 161-162.

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2): 34.

孙兵,车晓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6): 623.

吴菲,刘哲,麻继红,等.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肌骨超声表现及误诊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2, 32(22): 28-31.

房光荣.综合治疗腰椎第三横突80例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 21(101): 753-754, 757.

高瑞.舒筋健腰丸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 32(6): 694-695.

穆怀思.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22, 60(28): 81-83.

毛雄伟,王爱红,徐有水.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8例[J].山东中医杂志, 2010, 29(3): 183-184.

李志鹏,孙俊明.温肾通督汤加减联合棍点理筋正骨手法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23, 21(33):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