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艾灸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2024-09-20韩涛

大医生 2024年16期

【摘要】目的 分析针灸配合艾灸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康复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康复组(38例,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治疗)和灸法康复组(38例,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联合针灸、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能力量表(SFMAS)、起立-行走计时时间试验(TUGT)、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认知能力评分。结果 灸法康复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NIHSS:F时间=200.693,P时间<0.001;F组间=468.694,P组间<0.001;F交互=156.483,P交互<0.001。ADL:F时间=832.048,P时间<0.001;F组间=296.313,P组间<0.001;F交互=336.542,P交互<0.00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灸法康复组治疗2、4周后均低于常规康复组;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灸法康复组治疗2、4周后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BS、SFMA及各项认知能力评分均升高,且灸法康复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两组患者TUGT评分均降低,且灸法康复组低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灸法康复组患者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生活能力、情感、手部功能、力量、交流、社会参与等SS-QOL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康复期接受针灸配合艾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神经及运动能力,优化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灸;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神经功能;运功能力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6.0016.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6.006

脑出血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随着高血压发病人数的增加,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其发病时伴有恶心呕吐、躁动、头痛等临床症状,且出血量较大时患者会发生半身瘫痪和失语[1]。该病常发病于中老年患者人群中,因其血压常年处于高压状态,情绪激动等诱因下脑部局部动脉易在高压冲击下出现小动脉瘤后破裂[2]。目前,临床清除脑部血肿首选微创手术,虽然该手术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少等优势,但患者神经功能仍会受损。针灸作为中医领域的治疗手段,能够刺激神经穴位,具有促进患者脑部血运恢复、脑部功能恢复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针灸配合艾灸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康复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康复组和灸法康复组,各38例。常规康复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59.83±6.53)岁;脑出血量32~59 mL,平均脑出血量(44.29±4.39)mL。灸法康复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53~67岁,平均年龄(60.08±6.68)岁;脑出血量31~60 mL,平均脑出血量(44.41±4.62)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⑵初次发病;⑶脑部出血量≤60 mL;⑷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排除标准:⑴存在针灸、艾灸禁忌证者;⑵脑出血部位为蛛网膜下腔者。

1.2 治疗方法 常规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治疗:取注射用尿激酶(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402,规格:50万单位)50万单位与500 mL的0.9%NaCl溶液混合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术中放置引流管的开放情况,夹闭引流管3 h后再开放引流, 2~3次/d,并监测患者脑部残血量。若残血量≤5 mL,则拔除引流管。

灸法康复组患者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联合针灸、艾灸治疗:于引流管拔出的第3天进行针灸治疗,选择足三里、百会、前神聪、尺泽、太冲、阴陵泉、内关、合谷穴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10 min时通过平补平泻法行针。灸法指在合谷、尺泽、太冲、阴陵泉4个穴位上针灸针的尾部插入艾柱点燃,2壮/次、1次/d。针灸操作时以连续治疗6 d、间隔休息1 d为1个治疗周期,4个治疗周期为1个针灸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显效(运动能力分数提高>80%,且患者能够自理)、有效(运动能力分数提高60%~80%,且患者在家属协助下基本能够自理)、无效(运动能力分数提高<60%,且患者完全不能自理)[4]。

⑵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估患者脑神经受损程度,分值0~42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脑神经受损程度越轻;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6]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⑶运动能力。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7]、简式Fugl-Meyer运动能力量表(SFMAS)[8]评估患者运动能力,BBS及SFMAS均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运动能力越好。运用患者起立-行走计时时间试验(TUGT)[9]测定患者行走能力,分值越低提示患者行走能力越好。⑷生活质量。于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1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含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生活能力、情感、手部功能、力量、交流、社会参与8个条目,共计59个条目,将每条目得分换算为0~15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⑸认知能力。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自拟认知能力调查问卷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共手术相关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用药管理、定期复查4个条目,每条目1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认知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结果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对比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灸法康复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灸法康复组治疗2、 4周后均低于常规康复组;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灸法康复组治疗2、 4周后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BS、 SFMAS评分均升高,且灸法康复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两组患者TUGT评分均降低,且灸法康复组低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SS-QOL评分比较 治疗3个月后,灸法康复组患者各项SS-QOL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用药管理、定期复查评分均升高,且灸法康复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3 讨论

微创手术虽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但术后康复周期较长。因此,术后采取有效的康复措施对提高患者预后十分重要。中医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多因邪气入侵、正气不足所致,治疗时应活血生新、补气祛瘀[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灸法康复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组,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康复接受针灸配合艾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分析原因为,百会穴具有缓解眩晕、镇静清热的作用;合谷穴具有活血止痛、解痉的功效;前神聪穴具有舒缓眩晕、缓解头痛的功效;针刺上述穴位共奏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行之效。针刺与艾灸联合能够调和营卫、调节脏腑气机,使诸身经络得到疏通,进而缓解诸症[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 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针灸康复组治疗2、4周后均低于常规康复组;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 治疗2周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针灸康复组治疗2、4周后均高于常规康复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BS、SFMAS评分均升高,且灸法康复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两组患者TUGT评分均降低,且灸法康复组低于常规康复组。这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康复接受针灸配合艾灸治疗可改善神经及运动能力。分析原因为,百会穴能促进患者出血部位周围神经干细胞数量增加,改善局部脑血管痉挛情况,恢复脑部神经;足三里、前神聪、太冲、内关等穴位能共同缓解脑部出血并改善脑水肿,从而减轻脑部细胞损伤程度[13]。另外,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时运动能力得到恢复,能使脑部相应区域兴奋,活跃残留的神经细胞功能,使脑神经受损程度得到修复。患者的脑部神经得到有效恢复后,语言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会被有效缓解,因此,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针灸康复组患者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生活能力、情感、手部功能、力量、交流、社会参与的SIS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这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康复接受针灸配合艾灸治疗可改善运动能力。分析原因为,合谷穴下有手臂神经浅支走行,针刺合谷穴能促进手指屈伸功能,改善肘关节和腕关节功能;足三里穴下分布胫骨前肌及其周围神经,针刺足三里穴能改善下肢偏瘫情况。针刺诸穴位能促进局部血流量循环,纠正肌肉紧张和萎缩情况,有利于患者运动能力恢复[1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灸法康复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康复接受针灸配合艾灸治疗可提升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针刺尺泽、足三里等穴位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能力,使患者恢复活动能力及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康复接受针灸配合艾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神经及运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付伟.综合康复护理配合针刺艾灸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探究[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56): 126.

李元贵,杨燕文,王晓麒,等.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7): 833-837.

何通海.偏瘫综合训练与针灸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 2021, 40(4): 121-122.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30): 3641-3648.

侯东哲,张颖,巫嘉陵,等.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5): 372-374.

郑彩娥,潘克勤,丁燕萍,等.康复护理ADL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26(3): 165-167.

瓮长水,王军,王刚,等. Berg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内在信度和同时效度[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8): 688-690, 717.

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79-382.

张皓.卒中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简介[J].中国卒中杂志, 2007, 2(10): 842-846.

汪杰,李宏增.脑卒中影响量表在脑卒中患者诊治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23): 28-29.

何平,刘萍.中医按摩与针灸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29): 3294-3297.

姚路路,杜鑫,付渊博,等.针灸调控神经可塑性作用机制初探[J]. 针灸临床杂志, 2022, 38(10): 1-5.

钱跃.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23, 42(29): 1-4, 9.

卢泳,王家涛.用药理学探讨针灸作用于人体的特性[J].浙江中医杂志, 2007, 42(11): 65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