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式”旅游升温 文旅市场迎来新风潮

2024-09-19刘阳禾周静圆姜天骄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7期

夜市美食尝不停、小城旅游欢乐多、跟着演出去旅行、博物馆里过假期;在福建泉州体验簪花之美,到河南开封畅游非遗市集,去广东佛山叠滘水乡观一场激昂“赛龙舟”……今年以来,全国文旅市场多面开花,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和端午假期,“新中式”旅游火爆“出圈”,“国潮热”为假日经济再添活力。

“五一”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超2.7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端午节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3761.6万人次,日均21253.9万人次。

假期的多项亮眼数据,不仅勾勒出“假日经济”的蓬勃图景,还体现了文旅深度融合、共促发展的火热态势。

当下,“新场景”“新玩法”不断涌现,传递出文旅市场蓬勃发展的“新信号”。

文化味浓,“新中式”旅游再掀国潮风

在热门博物馆流连“打卡”,观文物看新展,感受厚重历史底蕴;在古城古镇悠闲漫步,欣赏传统建筑,感悟国风韵味;在非遗集市互动体验,了解传统工艺,体会匠人的匠心与坚守。

近来,文旅市场掀起“新中式”旅游热潮,传统与现代交织,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之旅。游客不仅是观赏者,更成为参与者,主动投入到各类文化活动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各地推出的国潮消费活动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湖北宜昌推出“国潮端午”盛宴,在端午游园会上,开展汉服巡游、龙舟体验、夜游等活动;福建采茶文化、云南非遗扎染、苏州传统戏曲等民俗体验项目热度持续升高……“国潮风”在传统佳节中大放异彩。

粽子,是端午节毋庸置疑的“C位”。节日当天,山东省日照市东夷小镇把包粽子作为游客沉浸式逛街区的重要一环。散发清香的槲树叶、香甜的糯米、饱满的红枣、绵长的丝线……在游客的巧手中,树叶裹住米,丝线打成结,一个三角粽便包好了。

“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的大街小巷,蘸着酸奶吃粽子受到游客的喜爱。精致的搪瓷盘上盛着刚出锅的粽子,再浇上一勺酸奶,二者在口齿间发生“甜蜜反应”。顺应游客喜好,当地还推出了树莓、无花果等口味的粽子。

老字号品牌焕发新生,再次引领潮流,创意文创产品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烟火气旺,“小城市”汇聚四面八方客

来河北正定逛夜市、去甘肃天水吃麻辣烫、赴江西景德镇做陶器、在福建平潭看“蓝眼泪”……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独具特色的小城变得热闹非凡、人头攒动。

全国交通网络的运输覆盖和各地接待能力的不断完善,让游客能够轻松抵达目的地,并沉浸于深度旅游之中,“小城游”的魅力日益彰显。

在旅游市场渐渐多元化的背景下,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游览,而是愈发注重旅行时的高品质体验,渴望找到真正能让自己放松心灵、深入感受当地文化的旅游地。“在旅游需求彰显个性的同时,旅游消费也走向成熟和理性。”

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说,今天的旅游已经融入日常生活,看上去波澜不惊的模样,却多了份细水长流的耐心和静水深流的从容。

新活力足,年轻人解锁出行新体验

今年以来,全国演出市场热力十足,音乐节热潮席卷全国,年轻人的身影跃动于闪亮舞台。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3.44万场,票房收入20.84亿元。

在福建厦门,从环岛路的海风交响音乐会到十里长堤的“五一不插电”公益音乐会,音乐、美景与青春交织,点亮了这座“海上花园”;在浙江绍兴,上虞氧气吉象音乐节两天吸引近4万人次参与,带动当地住宿、美食消费增长显著。

随着气温升高,夜市、夜游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新焦点。“夜游经济”迅速崛起,不仅为市民游客带来丰富的夜生活体验,也推动城市经济繁荣发展。夜幕下,人们畅享着美食、购物和娱乐带来的乐趣。这些消费新场景彰显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更映射出当代社会的新风尚,让城市的夜晚更加璀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潜力巨大,“火起来”之后如何“火下去”

“新中式”旅游火起来,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传统节日热、文物热、非遗热、博物馆热纷纷兴起,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纵观消费市场,从服装到美妆,从家居到餐饮,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新中式”成为大众流行新趋势。再看旅游场景,打卡博物馆、观看赛龙舟、体验非遗、汉服妆造等受到热捧,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文化体验。

据携程平台观测,目前“新中式”旅游的受众主要分两类。一类是“95后”“00后”“特种兵”,他们有文化自信,也有超强“行动力”。另一类是亲子家庭,“新中式”旅游成了精彩生动的“书本教育旅行”,父母期待在旅途中让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开阔孩子的眼界。

当今游客不仅是观赏者,更是参与者,旅游市场也要与时俱进,创新产品,以更富创新的体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也要看到,很多景点虽然打出了文化牌,但还停留在观光层面。旅游开发要注重体验感、参与感与互动性,通过趣味活动,激发游客旅游意愿,盘活旅游资源。

今年以来,县域旅游大放异彩,小城们纷纷挖掘自身潜力,讲好自己的故事。其实,各地民俗风情是最大的旅游资源,小城要因地制宜,培育打造更具引爆效应的文化IP,将文化亮点变成经济热点。同时也要增强“留量”意识,在吸引四方宾客的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链条服务,推动当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文旅市场正稳健迈向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各地要持续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流量密码”,精心打造高品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体验,共同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新中式”旅游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激活旅游消费的新动力。各地要紧贴市场、深挖需求,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旅游业发展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