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女子英歌队:英歌舞为何频频“出圈”?
2024-09-19李思尧陈静茹龚柔佳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4/oP36QdLaQTCHFEHi6wjShw.webp)
每年春节,只要听到英歌舞的锣鼓敲响,潮汕地区就充满了浓浓的年味。1952年成立的西门女子英歌队,是潮汕地区第一支女子英歌队,2011年西门社区重新招募队员,让这支历史悠久的女子英歌队再度“焕新”。
目前,西门女子英歌队有90余人,平均年龄18岁,年龄最小的年仅9岁。队员大部分是中学生、大学生,郑梓欣就是其中一员。
最近,郑梓欣的笑容打动了无数网友。她是一名初二学生,也是西门女子英歌队的“头槌”。
梓欣说,去年暑假看到队里“招新”,她就和同学一起报了名。没想到不仅成功入选,还担任了“头槌”,承担了指挥、领队走阵型和开路的任务。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喜欢英歌舞时,梓欣笑得飒爽又自豪:“体现我们中华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不同于男子英歌的刚劲豪气,女子英歌舞姿轻盈、脚步轻快活跃,形象多选取花木兰和穆桂英两个角色。红色队服为花木兰,绿色队服为穆桂英。
“我们的动作看着很柔,但一招一式也需要非常大力。我们女子英歌舞也很帅气!”梓欣说。
训练总是艰苦的。有时队员们都累得蹲在地上起不来,但大家都说这不算什么。“每次看到大家那么喜欢我们的表演,我就觉得值了!”
得知被很多网友点赞和关注后,梓欣说,希望大家不只看到她,希望更多人喜欢上英歌舞,“在网络上火了以后,我觉得自己更有义务把英歌舞跳好”。热度只是一时的,心中的热爱和想要传承英歌舞的心愿才是她们心中的信念。“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喜欢英歌舞,让这项非遗不断传承。”
对话西门女子英歌队队长、副教练吴燕花:
记者:西门女子英歌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吴燕花: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创立于1952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70余年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队伍曾经陷入停滞。2011年,在居委会和乡贤企业家的支持下,我们重新招募队员并组建了女子英歌队,我有幸成为当时重建后的第一批队员之一。
记者:你从最开始的队员身份,到后来成为队长和副教练,这样的转变带来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吴燕花:当我是队员的时候,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英歌舞的训练中,更专注于每一场演出。在我成为队长和副教练以后,除了关注队员的日常训练外,我还需要关注队伍的创新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这个转变意味着我需要肩负着更多的责任。
记者:潮汕的英歌舞表演会持续整个正月,被网友称作“最强过年气氛组”。你觉得你们是如何点燃气氛的?
吴燕花:除了英歌舞表演,我们还会在每年春节举行“迎老爷”“锣鼓标旗”“游神赛会”等各种民俗活动。在潮汕地区,只要听到锣鼓欢笑声,看到大大小小的巡游队伍,我们就知道春节来了。表演的热情、气势、样式,点燃了大家的氛围。
记者:现在队伍里成员都是专业舞者吗?队伍的规模有多大?最小的成员是多大?
吴燕花:我们的队伍并非全由专业舞者组成,而是汇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员,包括交警、体育老师、幼儿园老师等。目前,我们队伍已经扩大到100余人,其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对9岁的双胞胎。
记者:队伍中既有学生也有来自各个行业的成员,平时是怎么进行训练的?
吴燕花:队伍中学生占比高,我们通常会在寒暑假期间进行训练。平日里,我们会在周末进行训练。尽管训练过程确实艰苦,手上起疱、膝盖瘀青常有发生,但对于英歌舞的那份热爱让我们坚持了下来。
记者:当初为何会重建女子英歌队?重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吴燕花:重建女子英歌队的初衷是为了传承英歌舞,确保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会失传。重建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乏经验。在重建的初期,我们邀请了一批老队员来进行指导。
记者:西门女子英歌队参加了这么多场演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分享给网友?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4/3YHXZ55xHyCahPPdDndAm3.webp)
吴燕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队伍参与拍摄电影《大峰祖师》时的经历。当时恰逢一场暴雨,队伍在雨中拍摄了很长时间,水几乎淹到了腰部,十分艰辛。特别是在和平桥的场景中,我们反复拍摄了许多次,拍摄强度远高于平时的排练。大家坚持下来,最终拍摄很成功。
几年前,我们参加的双忠文化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从早上6点出发,一直表演到晚上将近9点,尽管非常疲惫,但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这也表明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非常忙碌,安排了许多场演出。很多其他省市甚至国外的朋友特地来我们潮汕地区观看英歌舞表演,现场很热闹。
记者:女子英歌舞不同于男子英歌舞的地方在哪?
吴燕花:最初的英歌舞多由男子表演,多取材于《水浒传》的英雄好汉,男子英歌舞更豪迈粗犷。女子英歌舞多取材于花木兰从军或穆桂英挂帅的故事,更能体现出女性的刚柔并济。
记者:我们注意到队伍的妆容十分独特,介绍一下妆容的设计?
吴燕花:相较于男子英歌队浓重的妆容,我们注重保留女性面容之美。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妆容——在额头上画“火”。这个“火”的标志既象征着我们西门女子英歌队的团魂,有团结的意思,又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意,寓意着大家生活的红红火火。我们采用手绘而非印章的方式完成妆容,每个人的妆容都可以根据个人特点进行调整。目前,队里只有我和另一位教练会画这个标志。
记者:队员的鲜艳的红衣和绿装,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
吴燕花:队员的服装统一为红色和绿色,整体是刀马旦装束,红色队服为花木兰,绿色队服为穆桂英。
记者:“老五下套”打法很有气势。你介绍一下这个打法?
吴燕花:从老一辈传下来的“老五下套”拳头技艺是我们西门女子英歌队的主要打法。我们在传统的“老五下套”打法的基础上,结合舞蹈、太极等元素,创新了对打、单打等的套路,让我们的表演更加丰富。
记者:去年,双忠文化节巡游时,队伍里“抛绣鞋”的画面曾火出圈。今年春节,西门女子英歌队再次“出圈”,登上热搜榜,每一次的出圈对队伍有影响吗?
吴燕花:去年的“抛绣鞋”的画面,本来是因为一个动作失误,但意外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其实,每一次的“出圈”背后都是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出圈”让我们西门女子英歌队得到了更多关注。一方面,减轻了我们在招新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加入我们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的传播,像潮汕英歌舞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被更多人所了解,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记者:未来,队伍的发展有何规划?
吴燕花:目前,在我们队伍中,大部分成员是未成年的在校学生。所以,去外地表演比较困难。因此,希望未来我们能招募更多成年队员,走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到英歌舞的魅力。我们会不断探索创新,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流传下去。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4/TEQWUNQDoCESTNL8yyo8xn.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