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碧君与《卖报歌》

2024-09-19于千

名人传记 2024年9期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耳熟能详的《卖报歌》是好几代中国人记忆中都不曾缺席的旋律。这首诞生于九十一年前的童谣由聂耳作曲,安娥作词,朗朗上口,传唱经久不衰。《卖报歌》中所唱的凄苦童年是旧时代儿童的普遍境遇,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创作灵感也有一个具体的原型,她就是“小毛头”杨碧君(见上图,此图刊登于《沪声》杂志1936年第5期)。

小毛头1922年出生于苏州,作为“遗腹子”的她身世坎坷。九岁那年,为躲避战乱,她随家人逃难至上海。为谋生计,母亲和姐姐摆摊卖报,小毛头便成了一名奔走在大街小巷的报童,风雨飘零,常常食不果腹。1933年6月,在街边卖报的小毛头因饥饿而感到一阵眩晕,被身旁电车停站下车的一波乘客撞倒在地,头上瞬间起了血泡,她失声痛哭。恰好路过的聂耳看到这一幕,便热心上前扶起她,并帮忙去捡拾散落在地的报纸,还买下了那些被弄脏卖不出去的报纸。

这一邂逅就此改变了小毛头的命运。聂耳感慨于小毛头的经历,有了写歌的冲动。他请来田汉的夫人安娥作词,自己创作旋律,《卖报歌》应运而生。聂耳亲自教唱,小毛头边卖报边唱,于是《卖报歌》在上海滩不胫而走。1934年,聂耳与田汉合作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新歌剧《扬子江暴风雨》进行公演,小毛头在舞台上本色出演了报童一角并演唱《卖报歌》,《卖报歌》开始风靡大江南北。

聂耳欣赏小毛头的良好形象和自然有张力的舞台表现力,也想帮她缓解生计压力,于是将其推荐给当时联华影业公司的导演费穆,费穆让小毛头出演了电影《人生》中阮玲玉所扮演女主角的童年时候。由此,十二岁的小毛头开始进军电影业。随后,她参演了《暴雨梨花》《迷途的羔羊》《慈母曲》等多部电影,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童星,并因此收获不少影迷的关爱。其中,一位叫张光悦的影迷不仅匿名资助了小毛头读书,还帮她取了“杨碧君”的名字。然而直到将近五十年之后,杨碧君才知道一直资助她的“张先生”其实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可以说,没有聂耳,“小毛头”不可能成为“杨碧君”。1935年7月,听闻聂耳在日本游泳时溺亡的噩耗,杨碧君悲伤不已。在她之后长长的人生之旅中,杨碧君始终感念聂耳的知遇之恩。晚年之时,提及聂耳,她依然情真意切:“聂耳先生真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