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文化多元融合展现城市独特魅力
2024-09-18杜燊郭嘉陆杨张于惠子
如今,许多青年人选择一种新的娱乐休闲方式:约上三五好友,共赴一场文化市集,期待与文化的邂逅。这些人头攒动的商业步行街、清新雅致的茶馆驿站、文艺复古的街巷里弄,处处都是市井烟火气与时尚潮流范的交织叠加,使得文化市集成为一种新兴且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
不同于以售卖日用品、食品等为主的传统市集,文化市集主打的是妙趣横生的文创产品和新奇时尚的文化活动。这里,各式各样的非遗展示、装帧精美的文学经典、可爱灵动的手工艺品、充满巧思的文创周边等琳琅满目,蒸腾着“文化的热气”。
作为一种有趣的输出形式,文化市集融合了社交文化、国潮文化、手创文化、休闲文化、消费文化、旅游文化、美食文化、咖啡文化、宠物文化等多种青年人能够共情与共鸣的文化符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新潮隆福寺
传承创品位
隆福寺项目定位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协调共融”。自2019年8月底正式营业以来,隆福寺已成为汇集共享办公、美术馆、精品书店、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成为年轻人、时尚潮人的文化消费新地标,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正因如此,隆福文化中心也成了北京市集举办的头号选择。
北京隆福寺,一个在京城潮流消费群体中响当当的文化消费新地标和文化社交空间。这里有时常上新潮流大展的美术馆,有每逢节日必不缺席的文化市集,有古色古香的隆福文化中心,更有飞行影院、沉浸式戏剧、复合型书吧等多种文化新业态。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登良说:“隆福文化中心市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市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而且作为北京中轴线重要的地标点,对隆福寺来说,延续中轴线文化创新,意味着有更多的文化商业品牌入驻,有更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在这里展开,隆福寺将变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场域,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与平台,助力园区构建文化、艺术、创意为一体的新型文化消费生活圈,同时凝聚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助力文化消费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对于市集的风格,史登良认为,工业风与艺术风相结合,古老与潮流相碰撞。在更新亮相后的隆福寺,近年来各类高品质文化主题活动、新颖的青年文化市集接连不断,早已成为年轻群体的文化消费新地标。如今,隆福寺二期正在建设中,未来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街区式文化商业,与故宫、王府井一同形成“文化金三角”,向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供给。
说起市集文化,史登良说:“融入各种文化元素,市集的面貌越来越多样。阅读主题市集、咖啡主题市集、露营主题市集……文化市集的破圈生长,源于对各类文化主题的深挖与放大。看的是秦淮彩灯琳琅满目,听的是京剧昆曲声韵入耳,尝的是炸糕乳扇香气扑鼻,行走于文化市集,除了可以淘到别具一格的商品,还能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借助人气高涨的文化市集,一些小众文化业态也得以蓬勃发展。创新创造的热情得到激发,又会催生出更具生命力的文化新业态。”
隆福寺作为中轴线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走过6个世纪,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历史变迁。它通过更新区域产业、商业、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让老城焕发新活力。隆福寺致力于塑造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商业地标,打造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城市文化街区,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传递者。而市集之所以选择隆福寺场地,这点也占了重要原因。“文化市集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让市集这一传统商业形态“重焕新生”,还在于进一步增强了体验性与互动性,契合了更多人的消费新需求。文化市集的兴起,架起沟通联系的桥梁,让更多人找到久违的文化亲近感。”史登良说,“不同主题市集上,通过特定的文化符号,人们寻觅着各自的同好、分享着相似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归属感和轻松愉悦的社群氛围。这里不只有人与人的真实互动,更有人与历史的无形对话。文化市集上的每一声吆喝、每一个物件,都在提醒置身其中者,关注脚下厚重的土地、倾听耳畔历史的回响。”
市集文化如何发展得更好,跟隆福文化中心能更好地结合,史登良回答:“隆福寺在中轴线文化的影响下,通过挖掘历史文脉底蕴和文化资源,将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皇城古都与市井文化有机融合。秉承超前理念与开放创新精神,隆福寺将打造北京最有特色的充满北平记忆的城市空间。”
最后,史登良说:“隆福文化中心致力于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通过举办各种文创市集和活动,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利用科技赋能,提升园区的数字化水平,构建一体化线上服务,打造沉浸式体验,吸引大量年轻人和时尚潮人来打卡,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
田原:沉浸市集收获与成长并存
市集,犹如隐匿于繁华都市的艺术秘境,以其独特魅力点缀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市集之中,物品琳琅满目,艺术与生活和谐交融,市井烟火与时尚潮流相互映衬。作为文化的熔炉、时尚的秀场、狂欢的栖息地以及美食的聚集地,市集成为年轻一代追寻心灵慰藉、体验多元文化、享受沉浸式独特感受的娱乐休闲胜地,为城市文化增添了一抹璀璨之光。本期,专访面包主义创始人、品牌主理人、京圈美食从业者田原,一同探讨沉浸市集的感悟、收获与体验,追寻那份独特的文化韵味。
市集宛若城市中的狂欢派对,将喧嚣尘世隔绝,让步入其中的人们暂停匆忙的脚步,打开五感,沉浸式感受生活的温度与美好,体验无限惊喜。作为面包主义创始人、品牌主理人,田原参与过多次不同风格的市集,她很喜欢市集这种充满文化热气的天地,在这里一切都变得合理,宛若城市绿洲,又如城市乌托邦。田原认为,只要参与,即可收获深刻的感受、宝贵的体验与积极的成长。
直抵客群,增加曝光
作为美食品牌创始人,田原对于参与市集的态度是理性的。她认为,市集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问及参与市集的意义,田原坦率地回答:“面包主义希望通过参与市集,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烘焙技艺与理念展示给大众。我也希望能够将产品中蕴含的对天然味道的追求、对优质用料的坚持,以及对生活仪式感的营造,在与参与者和顾客面对面的互动中进行直接传播。同时,也能从其他摊位的展示中,获取灵感。”
品牌推广与曝光的机遇也是吸引田原多次参与市集的重要原因。“市集通常会吸引大量人流,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这都会为我的品牌提供绝佳的推广机会。可以更加直接地触达目标客群,品牌形象也能够得到直观地展现。大家在现场品尝和购买行为也会更加有趣,更有互动性,也更有生活仪式感,会让人印象更加深刻。这种曝光不仅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还能吸引更多潜在客户,为品牌的发展壮大助力。”
“参与市集使面包主义能够直接与顾客进行互动,收集到宝贵的客户反馈。顾客的喜好、意见和建议对于品牌的改进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与顾客面对面地交流,面包主义可以了解到哪些产品最受欢迎、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能观察到市场的趋势和变化,为产品研发和营销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在田原看来,参与市集可以洞察和互动,直抵客群,近距离与客户和潜在客户面对面交流,收集目标客群最直接、最及时的反馈,是非常高效且宝贵的。
跨行业合作,激发灵感
参与市集,也让田原收获了很多经营和创业的创新灵感。市集中的多样性和创意氛围,以及跨行业间的交流,能够更加激发创意。“与其他摊主的交流、观察不同文化符号的融合、感受时尚潮流的变迁,都能为面包的制作和品牌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例如,看到充满巧思的文创周边,可能会启发面包主义在包装设计上的创新;参与文化活动,可能会促使品牌推出与特定主题相关的限定面包。”
市集某种程度增加了品牌与社区连接的可能性,增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合作可能性。“市集作为社区的聚集地,可以为面包主义提供与其他本地企业和创业者建立联系的机会。这种社区连接不仅有助于增强品牌的社会责任感,还可能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例如,与咖啡馆合作推出面包与咖啡的套餐、与手工艺品店联合举办活动等,都能拓展品牌的影响力和业务范围。”
团队协作,收获成长
对于田原来说,一个新的品牌创立,团队成长与凝聚力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每次参与市集,对于面包主义的团队来说也是一次成长的机遇。在市集的运营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如天气变化、场地限制等突发状况,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品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对于一个品牌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市集提供很多与跨行业朋友社交的机会。“现今社会,大家都沉浸在网络世界,人和人之间线下联系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淡。真的很少有机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高密度接触如此多的同行、陌生人,市集作为社交的纽带,提供了人们相聚的场所,无论是与好友相约,一起分享美好的时光,还是与陌生人邂逅,都能在市集建立起连接。在这里,可以收获新的友谊,结识新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子。与摊主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业故事和经营理念,也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诚。在这里,社交不再局限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是回归到了真实的面对面互动。”结合参加市集的体验,田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参与市集,不仅可以收获久违的温暖和交流,还可以参加线下互动活动,如手工制作、艺术表演,增加知识面,扩宽视野,展现才华和创作力。”田原在参与市集的过程中了解到非遗的知识和文化,对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通过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学习到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她的知识储备,更让她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作为一名市集的参与者,田原认为参加市集是充满意义、感受深刻、收获丰富、体验独特的经历。
人人都爱“赶大集”
市集文化火爆出圈
老一辈人记忆犹新的“赶大集”,这种传统的商贸形式正在以新的形态焕发新生。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特别是“夜经济”“文化经济”的驱动下,伴随线下消费持续回暖,市集文化再度成为火爆出圈的经济文化,在多个城市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融合放松情绪、结交同好、城市漫游、文旅消费等需求的商贸形态,已然成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文化微景观,为城市、经济和文化不断注入新活力。
市集文化呈现出规模化和多样化趋势
市集文化的发展雏形是16世纪英国的跳蚤市场,它主打创意经济,追求个性、独特与自由。历经多年发展,如今在我国,市集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形态和亚文化聚集地。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旅融合的实践中,市集文化的规模化和多样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我国文化集市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初期是以“美食小吃街”的形式为主,此后逐步进入到以“美食+多元化主题”的沉浸式娱乐阶段。近年来,市集文化的IP属性更强,主题更鲜明,吸引的消费群体更庞大,市集主题风格也更明确。在消费者心目中,市集文化更是新潮好玩的目的地,将社交、休憩空间在内的一站式吃喝玩乐需求整合在一起。
北京作为首都,拥有丰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北京市在发展市集文化时,也更注重以独特的地方文化为特色,融入多种文创与文旅元素。以7月底开幕的北京“天赐良集”文化市集为例,它扎根天桥市民广场,重现了旧时天桥的街头巷尾,精心复原的旧时街坊店铺、招牌幌子,让人仿佛回到那个“酒旗戏鼓天桥”的年代,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天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市集文化满足了不断升级的消费诉求
市集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业态,本身就有极强的包容性,在与多种文化元素融合的过程中,逐步衍生出以地域文化产品为特色的多元文创业态。和传统的购物中心、超市、大卖场等以商品交易为主的场景不同,市集文化融合了社交、休闲、消费、旅游、国潮、演出、美食、手创等多种文化元素,让参与者可以找到共情与共鸣的文化符号。
与此同时,市集文化类型多样不拘一格,让文化消费与休闲经济实现了有机融合。纵观目前全国各地的产业形态,主要包括社区型、网络型、商场型、艺术馆型等。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集文化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文化消费场景,并逐步打造成为地方品牌名片。
随着市集形式的不断拓展,市集文化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的人气和活力 。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市集文化既有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又不失潮流“文艺范”,其内容包罗万象,各具文化风情。
未来市集文化发展要融入更多时代元素
2023年-2024年,市集文化的热度正呈现出指数级攀升。在小红书搜索“市集”关键词,去年4月共有约30万篇笔记,如今已激增至近200万篇。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市集文化未来将更加注重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社交互动和消费体验的提升,对于推动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意义重大。
未来,文化交流和多元融合的深入,将让更多地区的消费者通过市集了解和分享彼此的文化和传统。而在同质化竞争即将到来后,更多的市集要从特色的角度出发,打造 创新思维和创意平台 ,让更多品牌可以在市集中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法。当然,归根结底,市集文化的兴衰必然要取决于社交互动和社区凝聚力的强弱,要进一步丰富消费体验和文化展示,就必须探索分众化、个性化的经营方式,并 推动更多具有地域风情的文创项目融入生活,为文创产业与消费者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文化普及与传承。
以创新为根基,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创意化、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市集文化,将是未来的主流趋势。未来,市集文化也将不再是被割裂的个体,而是能以“市集+”模式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链接更多的资源与元素,真正在差异化发展中延续火热的产业,构筑更庞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