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越南工厂25载,TCL凭什么扎根?
2024-09-17严兆鑫
近年来,东南亚市场正在刮起“中国风”。
地处两洲、两洋交汇的“十字路口”,东南亚市场曾经被三星、LG、松下等日韩品牌占据。而现在,在东南亚国家的街头,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的巨幅广告正在出现,尤其是来自手机、电视等行业的“广东制造”,已经成为当地市场的“顶流”。
以越南为例,在胡志明市的平阳,不少来自大湾区的制造企业就在这里投资建厂:TCL、兆驰股份、惠科股份.......它们助力中国品牌更好地辐射到全球市场,同时也让来自中国的显示产业集群在东南亚加速形成。这里承接了部分中国产业转移,还有外资大量涌入,不少人将越南视为“新世界工厂”。
TCL进入越南市场已25年。这位广东制造出海的先行者,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地标建筑the Landmark81(越南最高大厦)举办了全球化25周年庆典。
回忆起初入越南市场时的情形,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仍感慨万千。“选择进入越南市场时,我们在国内正活得滋润。1999年TCL电视在国内市场份额拿到了第一。但我还是觉得做企业一定要看长远。”李东生如是说。
但企业出海并非易事,如何到异国他乡建厂、卖产品、卖服务,除了走出去,更要走进去,真正融入当地社群,吃透当地政策,洞察当地消费者需求。这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从“水土不服”到“入乡随俗”
1999年,TCL在越南收购陆氏工厂并设立越南分公司,正式开启全球化征程。25年后,这家广东企业在越南的彩电市场份额已位居行业第二,其越南基地在2020年至2023年间也生产了超过1500万台电视。
在位于越南胡志明市中心的一家大型家电卖场内,虽然三星、LG、松下等日韩品牌仍占据主流区域,但多个展台已不乏广东制造的身影。在一层的手机展台上,OPPO、vivo等手机随处可见。在家电区域,从几十英寸到上百英寸,TCL的电视几乎占据了二层的展台。
企业出海,“水土不服”常常是“拦路虎”。而企业出海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入乡随俗”。TCL实业亚太营销本部越南分公司总经理丁纬回忆称,刚到越南时,为尽快打响市场知名度,公司员工带着TCL的电视挨家挨户展示。丁纬称,彼时越南当地有线电视覆盖不足,且雨季雷暴天气多发,他们针对这些需求,推出了信号接收能力更强、能防雷击的产品。因地制宜的设计,让TCL的电视在越南逐渐打开市场。
“入乡随俗”还不止于此。在TCL实业副总裁、全球营销中心总经理江彪看来,出海的过程,亦是一个理解如何管理、如何实现文化融合的过程。在江彪看来,虽然不同国家的人文化不同,但人性相通。同时,应尊重当地文化和价值观,也是让中国员工与当地员工快速融合的一剂良方。
传统制造企业应融入当地
不过,要想在东南亚市场与日韩品牌竞争,还必须在当地拥有制造能力。因此,许多出海东南亚的企业纷纷选择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将工业能力输出海外。
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看来,在加入WTO后,中国就一直在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各种变化。面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挑战,如果只是想把产品卖到当地市场赚钱,已经是不被欢迎的了。“要把当地的业务经营好,首先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观念一定要扎根当地。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有贡献,这样才能得到当地的认同。”
不过,传统制造企业如何融入当地,通过本土化布局、开放式创新,实现自身双循环运营体系的构建与可持续运营,助力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突围,也成为当下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必答题。在出海的道路上,大湾区企业的发展亦面临着挑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外部挑战方面,一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组,大湾区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速度加快,有可能造成“转移失速”的情况,对大湾区制造业基础造成冲击;在内部挑战方面,随着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产业领域出现恶性竞争现象,不利于产业和技术升级,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在出海过程中将供应链逐步做深,亦是全球化企业的经验之谈。“不能在当地做一个打螺丝的工厂,这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现在TCL在越南的产业链不单是我们自己过来,很多产业链配套的伙伴都跟着过来。同时,我们也培养当地的合作伙伴。只有扎根当地,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李东生如是说。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6/XvTt4WveiiNBLdm22CAxGU.webp)
出海东南亚的机遇与挑战
出海东南亚,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诸多新机遇。以越南市场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在越南的直接投资只有3亿美元;2023年则达到44亿美元,增长了1366%。
除了市场广阔,在关税成本上,企业出海东南亚亦有利可图。以中国生产的电视机出口为例,其出口到美国大约是11.4%的关税,但从越南出口到美国只需3.9%。这对售价动辄千元的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来说,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TCL实业泛智屏BU制造中心越南基地总经理徐林军告诉记者,越南市场的优势之一是综合成本低。“比如我们在巴西也有很大规模,巴西的制造成本和当地采购成本是越南的3到4倍。同样买个纸箱,这边是10美元,那边要40美元。那种区域的工厂,只能辐射贸易壁垒内的区域。越南是有机会辐射全球主要的贸易区域,这个是最大的区别。”
此外,徐林军坦言,越南适合建厂,“人年轻,吃苦耐劳。而巴西、墨西哥等市场,则不太适合建工厂,因为当地需要一周发一次工资,很多人都是钱花完了再回来工作。”
不过,作为一家全球化的“老兵”,TCL也有出海的烦恼。
徐林军坦言,因为发展太快,越南的专业技术人才非常欠缺。“我们招一个工程技术人才,很难招。因为这个国家偏文科的多,工程人才欠缺。”此外,配件等原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也是越南目前的短板。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涌入东南亚市场。
湾区“智造”乘风出海,TCL只是其中的一个微缩影,也向全球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正如日前苹果公司COO(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走访深莞智造工厂时所言,没有中国“果链”,就没有苹果的成功。由此也可窥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贡献着举足轻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