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加强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4-09-14韩雨辰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了要加强企业财税体制改革,并进一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广的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整合各项财政业务,构建了横向一体、内部自治、数据贯通的财政业务集群,使得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基于此,文章首先对企业预算管理绩效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然后根据现状指出了预算绩效管理出现的问题,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算绩效管理措施和意见,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实现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预算一体化;预算绩效;管理
一、引言
财政管理中预算和绩效是其核心,我国在制定相关财税制度时,将财税体制的改革不断地明确并予以深化,提出了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这一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方向和总章程,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标准,对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以及现代化的财政制度而言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自2021年以来,我国预算一体化的进程全面展开,预算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就是通过系统化的思维以及信息化的手段,对预算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在预算管理和一体化建设中将二者有机融合,以更好地提升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预算制度改革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为二者的融合提供平台,发掘出二者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系框架不断细化
一是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政府、部门以及项目、政策等多方主体进行全面融合,构建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当前,预算绩效框架的建设初步成效,将之前的资金在前、项目在后的情势加以扭转,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对于部门绩效而言,我国各地企业不断推进绩效管理,夯实部门主体责任,保证部门建设的积极性。政策绩效就是对于一些重点项目进行关注,这些项目具有覆盖面广且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针对政策绩效采用多种维度的评价机制以及评价结果。在全方位地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后,财政资金的应用也就更加明确,能够为公共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提升政府的责任履行标准;二是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全过程预算管理体系就是对整个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借助专家库汇聚专业人士,坚持一定的准则,保证立项有理有据,计算具有标准性,有明确的绩效目标,按照这些原则进行合理性的评估,以此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同时预算资金也就真正应用到刀刃之上。在事中阶段,就要监督具体执行的进度,比对各个目标是否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然后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潜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管理并做好监控预警工作。在事后评价时,一些重大事项或者是影响较大的项目,要重点对其进行评价,全方位对重点项目进行分析,同时可以邀请第三方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准确性,对于预算绩效以及计算结果分析后,强化问责机制以及闭环管理。
(二)信息化平台不断发展
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预算平台的不断建设,企业预算编制也不断完善,预算目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评价和结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化平台为预算的各种项目提供了全流程监控保证。具体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操作的智能化推进。智能化的操作使得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目标的实现,能够全方位得到监控,同时对于完成的预算绩效实时提醒,预算过程能够实时查看且预算出现问题后,需要承担的责任都目标到人,能够有源可查;二是预算出现问题后预警机制可以自动响应并实施。预算能够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如果同预设偏差过大就启动预警机制,保证预算执行偏差的及时调整;三是档案数字化。绩效监控通过电子数据形式,在线上加以存储然后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更好地保证数据的横向和纵深对比。总之,信息化平台不断建设与发展,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为预算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夯实基础。
(三)预算管理作用愈加明显
财政体制不断改革且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不断凸显,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在工作中将其作为其工作重心加以控制,经过预算绩效的推进其发挥的作用也在相应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目标引领,财政资金在绩效目标的设定中应当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结合资金的要求设定目标,保质保量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对于一些重点领域,应当加强资金的扶持,使得更为优质的项目切实落到实处;二是强化结果应用。结果的应用就是绩效评价的依据,将结果作为评价导向能够有效的进行资金的安排,合理进行资源的配置;三是提高部门效能。不同部门其职能各不相同,根据不同部门的具体职责并结合绩效指标,进行相应的职责的履行,对于不同部门的核心职责要具有一定的特色性,进行个性化的指标的设定,以此有效保证部门的职能能够真正履行,更好地扩展其经济效益;四是优化预算管理。预算绩效评价的前提就是相关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对预算管理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具体的原因,然后优化调整措施,完善预算指标的设定。
三、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企业预算绩效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目标及指标需要提升科学性
1. 预算绩效指标体系需要完善。当前,我国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是十分完善,绩效评价指标适用范围更广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方案目前还处于理论阶段。在绩效指标的设置上,设计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多层级的指标,这些指标从多角度对所需要的绩效指标进行了分析,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没有有效同计划加以连接,指标设计和实际有一定的错位。例如如果数量指标精细化程度不足,且缺少有价值的参考区间值来评价优劣;如果质量指标描述没有统一标准,就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如果指标没有一定的量化指标又不够人性化,容易同实际情况相脱节。同时,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企业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评价指标的针对性选取及合理选择较为困难,因此根据各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根据之前的历史经验,设定相应的区间,这些都是可以不断细化并完善的问题。
2. 整体支出以及非财项目绩效评价缺少统一标准。预算绩效管理中应当实施企业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同时我国自从2021年进行预算改革以来,明确了非财项目在预算绩效评价之内,以此实现项目支出绩效全覆盖。但是我国不同的企业由于管理机制的问题。有的企业由于业务量较多且筹资渠道多元,因此绩效评价指标就难以科学开展。具体而言,整体性支出所涉及的预算范围较广泛,绩效考评很难统一在一整套体系之中,同时一些非财项目错综复杂,客观上也就加大了预算评价的难度。对于此类预算绩效而言,其标准不可能完全统一,因此在各企业之间横向对比也就没有意义。
3. 成本指标设置受成本核算制约。在企业预算绩效管理中,对于产出绩效是关注的重点方面,同时对于否成本投入也是需要予以关注的项目,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效益的分析。成本核算在我国的企业运行中不断完善,成本指标考核对于实际的指导意义还有待完善,对于一些工程基建类的项目而言进行了少量成本指标的设定,一些细化的项目指标没有进行设定,因此成本核算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一些项目负责人员错误认为成本指标就是预算收入,对于一些其他资源的投入视而不见。实际成本包含场地成本、设备成本、人员成本以及多种间接成本,这些都是构成成本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业财融合有待优化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目标当前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不断推进,将各级业务以及不同的预算数据予以统一,同时对于企业内部要加强合作融合效率,将各个部门的责任予以明确并做好相应的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企业预算、决算、采购、人事等多种信息数据统一,集成统一数据库共享共用数据。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有着较为复杂且庞大的业务,很多业务的数据接口以及统计技术还不是完全成熟,因此预算绩效的执行中,很多绩效指标都需要人工统计,数据抓取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预算管理一体化下绩效评价有待完善
1. 项目绩效公开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预算透明度不足是当前很多企业的一项弊病,通过公开绩效目标来加强预算透明度,也可以加强公众对企业财务情况的了解和监督。一些企业只是针对重点项目进行公开,而且公开的信息也仅限于特定范围之内,这使得公众对于企业预算的使用情况和绩效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和监督。因此需要企业提高公开范围和公开力度,加快绩效公开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实现财政预算的透明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
2. 评价结果精细化程度有待优化。一是评价反馈结果应用度有待提升。很多企业内部绩效监控精细化不足,前半年的绩效成果无法影响下半年的执行,也就对预算的调整不能有效及时处理,绩效评价结果对于下一年度的影响没有产生实质性作用,其评价结果也就毫无意义,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的推动力以及改革自驱力也就不能有效推动;二是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操作性融合度低。很多企业都出台了相应的规定,要求绩效评价结果是下年度预算的参考依据,要根据绩效结果进行预算的调整安排,但是由于评价结果精准度不足,对于预算安排没有较强的约束力,同时对于相应的部门和个人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约束机制实施较为困难,可操作性不强。
四、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加强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措施
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贯穿项目的全周期,使得各个环节都可以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是集中体现业财融合的有效措施,一体化平台提升了预算标准化,同时将各个资源都加以整合,以更好地将国家的各项政策都落实到实处。在当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顶层设计应当积极推进,借助项目以及绩效,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帮助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优化升级。
(一)优化项目库管理,建立多层次指标体系
项目库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项目论证,并严格控制入库标准,坚持项目库管理原则。具体如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筹谋项目工作,实行常态化储备预算项目。项目库入库之前,要充分评价项目的各项指标,包括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实施方案是否合理以及绩效目标是否可行等,将这些项目通过管理部门对其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估,并进行充分的论证之后,然后再由专业委员会对其进行深入讨论并确定可行后,才能实现入库并进行下一阶段的执行;二是储备库遴选纳入执行库。执行库入库之前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事件的执行有轻重缓急,因此执行库的调取也要根据需要执行的事项的重要性、紧急程度以及前期执行的绩效等,根据实际进行执行;三是项目库的动态调整以及清除。如果某一项目持续时间长,那么在进行管理时就要进行动态的调整,同时对于之前的状况要及时更新,根据预算进行程序的调整。对项目储备库以及执行库的一些信息做到定期订立。创设多层次的指标体系,首先要完善企业层面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对于企业的一些规划结合关键绩效指标等形式,采取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形式,对项目的执行状况加以科学衡量;其次是整体支出绩效指标库。指标库的建设主要针对预算执行、综合管理、履职效益等多角度的评价,然后进行模板的制定,然后根据执行、产出以及效益、满意度等方面,设定不同的预算绩效,创设成为企业整体支出绩效指标库。根据绩效指标不同,将绩效目标加以细化。同时结合不同的专项项目进行绩效目标的分类,以此完善指标标准体系。
(二)合理设定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的设定是企业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预算编制而言是纲领性指导方案,绩效目标的科学设定能够促进预算执行结果的有效实现,同时也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对于绩效目标的设定需要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提升绩效执行效果。
1. 提高绩效目标明确度。对于绩效目标而言,应当明确具体的表述所要达到的要求,绩效目标可以进行多维度的设定,可以从项目内容性质设定,也可以从目标标准设定,同时也可以从时间进度等方面进行设定。对于绩效目标的设定切忌宏观宽泛的指标,宽泛的指标没有针对性,执行过程中也不能针对宏观承担相应责任,因此目标的设定应当根据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设定。例如为保证防灾减灾的目标实现,将设定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到不同的部门之中并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如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同时根据天气制定合理的预警服务。此外,对于一些数值指标在设定时应当谨慎选择,很多部门之间事务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无法进行独立核算,对于这类财政指标无法进行数值指标的设定,这些指标应当结合预算的各个细节进行责任的细分,根据细节进行相应的管控处理。
2. 合理设置绩效目标难度。绩效目标难度直接影响责任人的投入度和关注度,对于较为简单且容易实现的绩效目标,就会由于驱动力的缺乏而设定较为容易实现的目标,导致相关工作没有发挥最大效能。同时,由于信息差的问题,在监管过程中评价时也会出现失准的现象,无法保证公正客观的评价。首先,制度规范应当统一,监控主体才能更为公正地执行;其次,信息平台建设要统一。一体化的预算绩效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将绩效数据集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各项数据处理技术,分析数据产生有价值的结论,建设共性通用的绩效指标标准,保证数据的统一;最后,统一项目指标之后,加入对比机制,使得项目绩效可以实现横向对比和纵深对比,提升项目负责人的竞争意识。预算一体化系统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之后,其数据信息能够更好地进行统一绩效管理。
3. 中期指标与年度指标相协调。不同的绩效指标划分依据不同,对于时间跨度分类的指标中,中期指标、年度指标是常见的指标划分种类。中期指标一般为三年期指标,这类指标主要着眼于中长期规划,在中期指标的制定时往往是结合年度的指标综合评定。但是根据当前的绩效指标来说,业务部门对于年度指标一般更为关注,由于中期指标跨度为三个年度指标,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有的部门进行中期指标的设定时直接简单粗暴地设定三倍目标设定中期指标,这种设定方法使得中期指标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对于项目而言,是长远的规划,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连续性,着眼于长远预测,推动中期指标与年度指标协调发展。
(三)提升信息系统集成能力
在企业预算一体化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集成困难的问题,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信息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一是信息化的建设力度需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以升级相应的系统,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可以提升系统的运行速率,保证系统能够更为稳定和安全地为预算一体化而服务;二是要想实现信息互联以及数据共享,就要保证数据标准体系的统一。将标准统一之后,可以实现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将部门内部和不同部门之间的预算信息,都可以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为预算制定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推进数据管理一体化进程。根据企业的一些基础信息,并将这些基础信息都设定标准化的接口和孔径,统一信息追溯管理,精简信息的填报方式。信息数据库需要保证强有力的审核力度,根据实际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中的各项信息库的数据规范,只有经过审核后的信息才能进入到信息数据库,保证信息的精准度,这样在今后的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对比中,也就有准确数据可以参考,国家在进行相关的政策制定时也就有了事实依据。研究开发数据中台,实现企业内部的人员、资产、预算等各项信息的无缝对接,避免出现重复填写数据信息的问题。同时增加定义用户角色,精细化进行权限功能的设定,满足不同企业的控制要求;三是优化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处理较为复杂的预算任务,例如可以处理预算编制工作、预算执行的监控工作以及资产管理等工作。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处理能够降低人为工作的失误率,保证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四是进行系统的定期维护以及更新工作。信息系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要高效处理信息,就要加强其维护管理,以此处理新出现的技术和相关的业务工作,系统先进程度能保证其更高效运行。
(四)增强预算约束的刚性
预算约束刚性不足的问题也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大问题,因此增强预算约束刚性尤为必要。一是科学设计预算管理系统。在进行预算管理系统优化时,一些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就要进行及时的阻断,需要设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将一些不合规的支出以及账实不符等问题加以处理;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力度。对于预算执行监督而言,要根据执行状况,定期审计并做好相应的处罚工作,超出预算就要严格按照规定予以处罚,保证执行的刚性;三是加强预算法治化。在预算制定中一定要尊法守法,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预算的编制、审批以及具体的执行,对于违法行为要通过法律的约束予以处理;四是强化公众的监督力度,引入社会监督。预算公开要加强透明度,只有强化透明度才能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接受社会监督。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不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呈现出重要的作用。其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作为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正确的预算编制理念,更为积极地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此外,预算绩效管理中,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同信息技术以及线上平台有效融合,保证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对于预算编制中可能出现的虚假等问题可以有效防止,在进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时候,更好地助力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为健康的姿态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灵.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问题及应对举措[J].大众投资指南,2023(20):158-160.
[2]马蓓.新形势下高校实施财务管理一体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 (10):99-101.
[3]刘伟.事业企业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3(10):152-154.
[4]陈素侠.预算管理一体化下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3(28):52-54.
[5]王昇.预算管理一体化下提升行政事业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3(10):44-47.
[6]敖金华,陶冶.预算管理一体化模式下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北省竹溪县为例[J].财政监督, 2023(19):44-47.
[7]姜磊.事业企业优化预算绩效一体化路径刍议[J].财会学习,2023(27):83-85.
[8]何莉,苏锦依,周文思.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高校财务中的应用思考[J].商业会计,2023(18):107-109.
(作者单位:郓城县房产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