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融资现状及完善措施
2024-09-14李朱拓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融资逐渐成为维护企业稳定运营的一种手段。在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容易受到市场环境、内部经营管理的影响,出现融资风险,限制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运行。为降低融资风险,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文章以国有企业融资现状及完善措施为研究对象,分析融资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业务拓展、深化改革、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发挥的作用。针对国有企业融资现状,深入分析国有企业融资问题,基于国有企业融资方式,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价值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银行融资;财务风险;融资渠道
一、引言
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随着经济市场改革而发生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部分企业会利用融资的方式,满足自身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优化自身经营管理效率。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国有企业融资情况并不理想,无法为经营活动开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为解决融资问题,本文就国有企业融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二、国有企业融资的意义
(一)促使国有企业经济发展
融资行为,为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国有企业之所以融资,是因为企业内部资金不足,无法支撑投资活动与经营管理活动,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融资活动的开展,解决资金方面问题,使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用于业务拓展、市场规模的扩大,无形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当前国有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就是利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获得资金,外源融资则是以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为主。科学的融资方式,降低国有企业融资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产生经济发展动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使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二)拓展国有企业业务
国有企业融资行为的发展,为拓展业务范围、优化企业经济效益提供资金保障。在国有企业经济快速发展下,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不能为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提供保障,无法满足企业经济发展需求。正因为如此,企业需要调整业务模式,更新经营理念,以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融资活动的实施,满足企业业务模式创新的需求,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为企业开拓新的领域、拓展业务规模提供资金。若国有企业业务拓展过程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会使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出现无法偿还债务,维持企业运营的情况。融资活动的出现,可降低经营风险,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牢固基础。比如,中粮集团旗下的大豆加工企业——中粮蛋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产能扩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规模高达80亿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政府支持。为了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中粮蛋白科技发展公司通过中粮集团内部协同,成功获得了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成功获得了80亿元的贷款额度。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融资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资金支持,使国有企业快速转型,朝着市场化、现代化发展。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逐渐不适应时代发展,无法为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根据时代发展特点改变经营管理模式与理念,才能产生发展的动力,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如果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会影响改革进度与效率,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融资活动的实施,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资金,使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
(四)降低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经营中会面临较多的风险,如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债务风险、经营风险等等。融资活动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为企业稳定运行提供资金。以财务风险为例,部分国有企业会因为不合理分配资金,使企业出现资金不足或者盈利效果不佳的情况。融资活动的实施,提升国有企业对资金合理分配的重视,使企业认识到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并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融资,降低企业融资风险,促使经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国有企业融资现状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相关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在煤炭、电力、石油等基础行业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服务,为国家各方面建设提供资金。国有企业融资中,应以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与经营管理情况为前提,通过对多种融资手段与方法的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方案,基于此,优化国有企业组织机构,提升业务活动价值创造水平,使我国经济在融资手段的支持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认识到融资的重要性,并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融资,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提升业务部门工作质量。《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2022年,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融资(不含IPO)817.61亿元。368家境内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24.49万亿元,净利润1.08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62%、8.71%,国有资本有力带动了各种所有制资本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基于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融资情况。
虽然融资行为带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风险,部分企业因为缺乏融资风险防范与成本控制意识,选择不适合自身的融资方案,使企业融资效果受到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的效益。如2021年1月至6月,景德镇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及其子公司以发行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方式获取的融资资金3.43亿元,偿还12笔到期隐性债务并作为化债处理,造成化债不实3.43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融资行为,不仅会为企业带来发展动力,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国有企业应加强融资管理,制定融资方案与计划,维护企业经营稳定,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国有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国有企业的融资过程,会因为融资方案不合理或者经济效益低而出现种种风险,使企业面临较多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防范是企业融资的重点,也是影响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当前部分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融资中潜在的风险,忽略风险防范与控制,无形中影响国有企业经济发展。致使融资风险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国有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不足,无法通过经营管理创造更多的效益,满足企业经济发展需求。与外源融资相比,内源融资的风险更小,稳定性更强,是国有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由于企业内部自筹与储备能力一般,无法为经济活动提供充足资金,使企业在融资中面临较多问题。第二,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部分国有企业融资中未与实际情况衔接,而是选择其他企业选择较多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由于每个企业业务结构、效益创造能力不同,所以会使国有企业遇到融资失败或者无法按时偿还债款的情况,从而造成融资风险。
(二)融资结构有待完善
国有企业所处阶段不同,对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的要求也不同。对于国有企业来讲,融资渠道与方式不同带来的资金风险也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国有企业联系实际开展工作,以维护自身运营的稳定。部分人员没有意识到融资结构对自身经营发展的影响,未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调整融资结构,使企业出现融资结构单一的问题,增加融资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部分国有企业业务活动仍处于扩展阶段,对融资要求逐渐提升,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情况、业务特点与市场环境,丰富融资渠道,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受经营管理理念的影响,国有企业管理者没有根据业务结构变化调整融资渠道,仍以银行融资为主,使国有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三)缺乏专业融资队伍
国有企业融资工作比较复杂,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丰富经验的队伍支撑,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制定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融资方案,降低融资风险。部分国有企业没有认识到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未对负责融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且融资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互动较少,无法在有效数据支持下构建融资方案,影响融资方案的建设。融资方案的建设,有利于国有企业融资决策,对提升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应用水平十分有利。因为缺乏专业人才支持,影响国有企业融资,无法助力企业经济发展。
(四)监督管理不到位
国有企业融资监管,规范经济市场,维护企业经营管理稳定。通过对融资过程的监管,可以提升企业规范化工作意识,减少资源滥用或者闲置的情况。在国有企业融资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类型的问题,如国有企业信用资质不符合相关要求、融资成本高、融资行为不规范等等,使国有企业出现融资失败的情况。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不仅可以降低融资风险,提升融资效率,同时可以解决企业资金需求,使国有企业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由于缺少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影响国有企业融资,不利于国有企业经济发展。
五、国有企业融资方式
(一)银行融资
国有企业会通过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获得资金支持与融资服务。银行融资具有产品多样化、稳定、还款方式灵活、监管严格、利率稳定的特点。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银行为企业融资提供多种类型的金融服务,如贷款、票据融资等,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的融资产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提升自身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会受监管部门的监督,通过规范化、流程化操作,履行责任,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在监管部门的约束下,规范银行融资流程,提升银行融资要求,增加国有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难度。鉴于此,国有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身的金融服务与融资产品,解决资金问题,助力企业经济活动开展。
(二)债权融资
债券融资,就是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得资金,具有期限长、利率低、投资者多、信用评级要求高的特点。在债券融资中,国有企业会利用公开市场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发行债券,从而形成较大的融资规模,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利用债券融资时,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选择可转换债券、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为企业经营提供资金,降低融资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国有企业借助发行债券方式融资时,需要接受信用等级评价机构的评价,并根据国家法律制度进行信息披露,将财务信息、资产信息等公开,保护投资者利益。比如,某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资金需求量逐渐增加。为满足自身经济发展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在2019年发行了20亿公司债券,期限为15年,票面利率为7%,采用浮动利率定价,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性转换还本的方式获得了经营管理需求的资金。
(三)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就是通过发行股票、引入股权投资者的方式筹集资金,具备风险分散、公开透明、灵活的特点。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分析,选择适合的股权融资方式,将融资风险分散给不同的投资者,使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同时,降低融资风险与成本,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虽然股权融资能够带给国有企业一些发展动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隐患,如股权稀释、利益分配等等。比如,绿地集团选择通过产权市场公开挂牌征集投资人的方式进行融资,经过本次增资扩股后,公司总股本由原来的 82.72 亿股增至103.72 亿股。此次股权融资,既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让各类投资主体能公平地参与竞争,形成市场询价的均衡机制,又可以利用联交所平台资源更加广泛地征集意向投资人,并通过规范透明的程序对投资人进行必要的筛选,从而匹配合适的投资主体,帮助集团实现预期目标。
六、解决国有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一)树立融资风险防范意识
为降低融资风险,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融资风险对国有企业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的概率。第一,提升国有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盈利能力是内源融资的基础,也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应做好产品或者服务创新工作,优化企业成本结构与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有限资金支持下创造更大的效益,实现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第二,树立融资风险,制定融资风险防范制度。融资风险具有不可控、不确定的特点,会因为市场环境或者管理行为而出现。为降低融资风险,应建立风险识别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确定融资风险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并建立配套制度,利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与奖惩制度,提升风险防范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范工作顺利进行。第三,组织国有企业管理层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将融资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融资风险防范的必要性、融资风险防范措施等作为学习内容,使管理人员意识到融资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并将此体现在企业战略目标中,为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国有企业融资结构
丰富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风险,优化企业资金结构。多元化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资金问题,使企业获得更多经营管理需要的资金,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使企业深化改革。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对企业资金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立足国有企业所处市场环境,选择适合的融资方案。若国有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那么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融资。这时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资金渠道进行调整,选择融资难度低、风险小的方式获取资金。第二,构建融资方案。个性化融资方案,是企业融资管理的重点。为保证融资活动顺利进行,国有企业应根据业务需求、经营发展目标与未来发展需求,建立融资方案,利用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渠道进行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益。比如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信集团子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以盘活集团存量股权资产形式,于9月22日成功落地20亿元融资。中国华融与天津政府的项目合作成功落地,既创新了天津城投平台的融资模式,及时补充了流动性资金,也充分发挥了资产公司盘活资产的专业优势,探索了集团与资产公司合作的新方向,同时进一步提振了金融机构对天津的发展信心。
(三)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构建一支专门负责融资的队伍。融资队伍应由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管理层人员共同参与,通过引进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保证融资队伍的专业性,使国有企业融资工作有序进行。组建人才队伍后,构建配套的管理制度,确定融资岗位责任、权限、工作范围,要求工作人员认真遵守规章制度,落实融资制度,规范融资过程,防止因为不合理操作出现融资风险。其次,建立培训机制,为融资队伍专业发展提供学习平台。国有企业可以针对自身发展需求,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为融资人员提供专业、全面的融资知识,使其了解不同融资渠道的优势与不足,并联系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融资方式,提升融资管理效果。比如,国有企业可以邀请行业中的专家,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融资策略出发,重点对股权融资、直接债权融资等融资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对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的主要手段、操作路径、现行政策等内容进行系统讲解,为国有企业丰富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形象提供了工作思路和推进方向。
(四)加强对融资过程的监管
通过对国有企业融资过程的监督,保证融资活动顺利进行,维护国有企业运营管理的稳定。首先,提升对融资监管的重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应意识到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对提升企业融资管理效果的积极作用,以严谨、认真态度对待融资监管,为国有企业获得发展资金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建立监督管理制度。针对融资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制定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确定监管的重点,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规范融资过程。同时,针对监督管理制度,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对监督人员是否执行相关制度,是否落实责任等进行考核,强化监督人员责任履行意识。最后,对融资工作进行深入。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对融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分析融资计划是否合理、融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计划,并为融资工作提出审计建议,促使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融资方案。
七、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融资方式较多,比如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为国有企业改革、业务拓展、经济发展与风险防范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为解决融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提升国有企业对融资的重视,提高企业融资管理能力,与金融机构构建良好关系,使企业在多种融资渠道的支撑下更好地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张泽宇.议价能力、商业信用与企业绩效——基于融资约束视角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03):98-111.
[2]王昱,王帆.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基于2016-2020年中国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J].河北企业,2023(03):5-10.
[3]高磊,赵雨笛.多个异质大股东的混合所有制与企业创新——基于风险承担与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J].管理评论,2023,35(11):126-141.
[4]毛宁,杨运杰,尹志锋.“单向混改”还是“双向混改”?——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管理,2023,45(01):85-104.
[5]宋彩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压降措施探讨——以某地方国有企业集团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03):52-54.
[6]杜勇,王婷.银行竞争与企业金融化——基于融资约束及银行监督的双重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3(02):37-52.
[7]赵前,周静.碳信息披露质量、同群效应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2016-2020年沪深两市A股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会研究,2022(12):65-73.
[8]陈晶璞,骆良真.供应链集中度、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来自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武汉金融,2022(06):63-70+82.
[9]寇雪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及其防范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07):109-111.
[10]宫兴国,于月莉,林春雷.战略激进、市场化进程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19(02):50-59.
(作者单位:丽水市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