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积木游戏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4-09-14章群弟

中国教师 2024年9期

【摘 要】积木游戏对幼儿发展颇具价值。实践中,幼儿园积木游戏仍存在游戏空间受限、游戏时间不足、材料投放欠缺、教师指导不力等问题。本文提出突破班级场域拓展空间、保障充裕且连续的建构时间、投放材料满足搭建需求、做好支持引导促进主动学习四方面对策,以提升积木游戏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积木游戏 问题 对策

积木具有的低结构、高开放特质,有助于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有意识地排列、组合、堆叠等进行建构游戏,从而获得真实的操作经验。但在幼儿园实践中,积木游戏仍存在流于形式、质量低下等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提升积木游戏质量的实践探索,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积木游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游戏空间受限

班级活动室内通常要设置美工、阅读、益智、科学探索、建构、表演、社会性等多个区域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积木建构区由于材料多,幼儿活动范围相对更广,因此,所需空间更大,有限的班级室内空间往往限制了积木建构区的布局。

2. 游戏时间不足

积木游戏不同于其他区域活动内容,材料的取放及作品的搭建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幼儿一般在区域活动时进行积木游戏,与其他区域的活动时间无异,容易出现刚进入状态就到游戏结束时间的情况。游戏时间的不足还表现在幼儿每天更换游戏区域,不能在积木建构区保持连续多天的持续搭建,导致幼儿对积木建构探索不充分,活动开展不深入,从而影响游戏质量。

3. 材料投放欠缺

由于办园投入的不足或对积木游戏重视不够,积木建构区的积木数量不足,更多的是纸杯或纸盒等废旧材料,材料投放不足会导致幼儿争抢材料,也限制了幼儿创意的发挥,影响了幼儿的建构兴趣。

4. 教师指导不力

教师在指导积木游戏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放任不管无指导,将游戏简单等同于“玩”,教师把积木游戏视为幼儿纯粹的自由活动,只作壁上观,导致幼儿积木建构能力低水平重复。二是主观随意指导,在缺乏观察的基础上随意打断幼儿,问诸如“你搭的是什么”“你搭的是汽车吗”等封闭式问题,或作笼统空洞评价“你搭得真棒”“你搭得真漂亮”,既干扰幼儿游戏,也无助于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助于幼儿的发展。

二、破解积木游戏问题的主要对策

1. 突破班级场域拓展空间

幼儿园活动空间包括场院、廊道、教室和其他公共活动环境,只要提供特定的设施和材料,这些都是幼儿赖以发展的教育环境。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各种环境的有益因素,让空间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积木建构区的创设也是如此,如果班级室内空间有限,可将建构区向走廊等处延伸,还可在户外开辟积木建构区。户外建构区相较于室内积木区,空间更大,可容纳材料更多,幼儿可以搭建适宜游戏使用的亭子、小屋、小桌椅等,满足幼儿的建构需要。当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设置积木建构专用教室,专用教室具有场地大、积木多的特点,可以支持幼儿搭建作品的持续保留,更易于进行建构主题的深层次探索。不同的游戏空间带给幼儿不同的游戏感受,从而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室内建构区、户外建构区、建构专用教室等多元积木游戏空间的统筹设置,能更好地满足幼儿建构的需要。

2. 保障充裕且连续的建构时间

游戏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搭建体验,充足的时间是幼儿实现自我构想的前提。幼儿深入开展一个主题项目的搭建需要时间的保障,尤其是大班幼儿,由于建构水平与社会交往能力逐步提升,所以需要充裕的时间进行较为复杂的集体建构活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合作的快乐。

(1)设置充裕的单次游戏时长

有研究表明,小班单次合理的游戏时长应为10分钟;中、大班应为至少20分钟;对于喜爱搭建的大班幼儿可以给予其30分钟甚至更长的积木游戏时间。相对于室内建构而言,户外建构游戏需要的单次时间更长。一方面,因为建构场地更大、建构更具规模、幼儿交流更多,导致建构所需要的时间更久,另一方面,需要预留更多取放材料的时间。

(2)确保连续使用建构场地

唯有保证足够的建构时间,让幼儿在积木区里慢慢探索、逐渐累积经验,才可能会有深入的学习。为 了给幼儿创造持续进行积木建构活动的机会,幼儿园可灵活安排班级室内建构区、户外建构区、建构专用教室等不同空间的使用频次。如班级室内建构区,可从原来的每天自由选区到一周一换制;户外建构区,可采用一月一换制,轮到场地的班级可以在每天固定时间段进行积木建构活动,持续一个月;建构专用教室,也可本着有利于幼儿持续搭建的需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

3. 投放材料满足搭建需求

(1)积木数量要充足

积木游戏的特质在于用积木进行建构活动,一定数量的积木是保障积木游戏开展的基本前提。按要求,幼儿园每个班级都须配有不同形状、规格、功能组合的积木材料。实践表明,积木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往往依附于相对复杂的大型作品的搭建。为了满足幼儿表现复杂作品的需要,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实际建构技能的发展状况,为幼儿提供不同数量和种类的积木。

(2)积木类型要适宜

针对不同的场地要提供不同类型的积木材料,室内建构区的积木材料体积可小一些,户外建构区则体积要大一些,甚至可以提供空心大积木。空心大积木突破了传统积木形式,体积较大,坚固稳定,建构易成规模,也更易实现为游戏而建构的目的。幼儿在操作不同积木材料时能感受材料的特性,在实践中发现、理解材料与建构需要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

4. 做好支持引导促进主动学习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支持搭建

积木游戏属于表征游戏,丰富的感知是幼儿表征创作的源泉。幼儿在搭建活动中创造性地连接、堆叠、排列、围拢各种不同的积木,表现具有复杂形态的物体、场景时,需要积累大量关于该事物的感性经验。因此把握搭建内容的基本结构、形体特征是幼儿决定选用何种材料、采用什么步骤和方式搭建的前提。教师可提供相关书籍、图片,让幼儿从中得到灵感。有条件的幼儿园,教师还可带幼儿实地参访,引导幼儿有顺序观察、分析物体的基本结构,为幼儿搭建提供有效支架。如在大班“我们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幼儿对幼儿园建筑的基本形状及各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把握不准,在游戏时常出现建筑物比例不协调、缺少主次之分等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幼儿俯瞰幼儿园全景图、参观幼儿园内部结构等方法直接感知、亲身体验,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为幼儿搭建活动提供经验支持。

(2)引导幼儿制订计划—助推搭建

在幼儿积累了关于搭建主题的丰富经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订搭建计划书,也就是在建构之前先想好要建构的内容,并将它画出来。在“我们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在充分地了解幼儿园的主体结构及建筑物方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做计划”,让幼儿先画设计图,将自己见到的幼儿园实景转化为图纸,以便幼儿厘清思路,然后再按照图纸进行搭建。制订搭建计划书,对助推搭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一是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表征能力的发展。通过画设计图,幼儿需将见到的景象转换成平面图,进而依据平面图用立体积木进行表现,经历了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转换过程,这对幼儿的空间思考、转换能力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挑战。二是可以帮助幼儿明确做事目的、积累做事经验、了解做事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可以培养幼儿计划与沟通的能力。凭借设计图,幼儿可以互相讨论、沟通,减少建构时纷争的产生。

(3)适时有效介入指导—挑战搭建

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搭建积木,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教师要分析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学习机会,把握好幼儿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努力的程度,使积木活动复杂化。在“我们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当幼儿完成幼儿园的初次搭建后,教师可以提出按照建筑物的大小比例6R1KOArJcfjVP0LT2CmAWmb5FKIzafMCaFEJc5ELHwM=、空间布局方位等进行建构的挑战。当幼儿完成第二次建构后,教师又提出要解决建筑物之间的主次关系等问题。只有经过多次尝试和修改,幼儿最终建构的作品才更加复杂完整;也只有经过一次次新的挑战,幼儿的认知、技能、思维、社会性、学习品质等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4)互动分享交流作品—深化搭建

在积木游戏分享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对搭建的作品进行交流分享,不仅能让幼儿的知识与经验内化与迁移,思想与观点产生碰撞与启迪,还能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好奇探究等良好学习品质。以“不断升级的‘滚滚轮’轨道”为例,教师在每天的游戏分享环节,针对游戏中的场景或现象对幼儿进行提问和追问,推动“幼儿轨道搭建”由最初的直线式轨道发展到跷跷板式轨道,再到弧线式轨道。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幼儿对材料的认知与探索能力、建构技能、想象与创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等都能获得充分发展。

提升积木游戏质量既要空间、时间、材料等游戏条件的保障,也要教师做好游戏的支持与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积木游戏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游戏·学习·发展——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选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戴文青,臧莹卓,林意红. 点燃孩子的创意火花——台中市爱弥儿幼儿园积木活动实录及解析[M].马祖琳,编.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张莹,华爱华.游戏时长对幼儿积木游戏行为与作品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9(2):36-43.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