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適時完善《家暴法》增設資源提升服務
2024-09-13
1.請談談您對澳門家暴問題現狀的看法,您認為澳門家暴問題是否嚴重?隱形個案多嗎?
澳門立法會梁鴻細議員:雖然數據顯示本澳家庭暴力問題有所降低,但不排除會有隱形個案或瞞報之情況,故此數據並不能完全作為表達本澳家暴現況的依據。本澳有不少家庭中的配偶是婚後從外地來澳,若他/她們遭遇家暴,選擇離婚將會影響其在本澳的居留權,令這些受害人陷入兩難。受害者亦會考慮到自身缺乏經濟及住屋基礎、子女及家庭和諧等原因,隱忍受虐經歷或放棄追究權利,以致後續家暴問題惡化,社會上亦無從得知其真實狀況,這才是真正的危機。
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家庭服務處陳耀虹處長:近年澳門市民對懷疑家暴行為通報意識的增強,有助發現潛藏個案和及早介入,有助減低家庭問題的嚴重性,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的工作是社會共同責任,需要全民參與和支持。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勵苑黃莉莉主任:根據婦聯勵苑求助熱線的接聽情況,有些個案面臨家庭暴力,會嘗試致電熱線求助,但最終因種種原因,如想維繫家庭的完整性、家人的支援情況、照顧子女的壓力、經濟考量、住屋思考、相信施暴者會改過、工作等不同因素而不願入住院舍、報警求助。現時入住的家庭暴力個案,以家暴配偶為主,以女性受暴最多,相對避靜的受暴男性個案較少,因男性家暴受害人求助動機更低,所以社會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隱性個案。
澳門城市大學大健康學院創新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胡杰容博士:反家暴法執行情況通報的資料表明,家暴問題在一定的範圍存在。雖然不能說中央等級系統載入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但可以推測這些只是現實存在家暴個案的一部分。
2.如何進一步提升對家暴受害人的支援,更好地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支援,協助解決相關的家庭問題,對此有obMxugbYEoo555juve/lRQ==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梁鴻細議員:本人認為當局可增加直接且具隱匿性的求助渠道,例如電子郵件、短信或應用程式等線上通報及諮詢渠道,持續為受害人提供支援服務。在現有的跨部門協調機制下,建立更長期、全面的家暴家庭幫扶計劃。
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家庭服務處陳耀虹處長:總結各類懷疑家暴個案中,兒童遭受傷害的問題相對複雜,社會工作局正進行編制專屬《處理懷疑家暴兒童個案程序指引》,讓各公共及私人實體的工作人員處理相關個案時有共同依據,也讓不同協作單位人員之合作更流暢,讓兒童之福祉得到更佳保障。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勵苑黃莉莉主任:家暴受害人除了需要即時的短期庇護服務之外,若能針對家暴個案,完善其在照顧子女上的支援,提供更多法律資訊及援助,相信能更好地協助家暴受害人面對及過渡這個困境。
澳門城市大學大健康學院創新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胡杰容博士:《家暴法》中的相關規定為對家暴受害者給予支援提供了法律依據。家庭暴力發生在資源和地位不平等的成員之間,隱形個案和再犯個案如果是因為家暴受害者不得不依附施暴者,通過加大就業和房屋方面的支持,促進他們的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才能更好地保障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權利、維護他們的人身安全。
3.特區政府應否進一步增設資源,為家庭暴力事件中的相關成員提供針對性的服務,例如施暴者接受輔導或治療等?
澳門立法會梁鴻細議員:根據當局“家庭暴力個案中央登記系統 ——2023年全年簡報”之統計,家庭暴力與施暴者的情緒失調有莫大的關係。本澳經濟仍處於重建階段,不少家庭依然收入拮据,背負著龐大的生活壓力,故當局應多關注本澳的經濟困難戶,加大對他們的經濟援助,更應積極鼓勵業界推動本澳失業居民重新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家庭服務處陳耀虹處長:社會工作局與仁伯爵綜合醫院和司法警察局共同協商,在仁伯爵綜合醫院兒科急診室專為受到家暴的兒童設立了綠色通道,讓受害兒童能得到快捷的檢查及避免二次傷害。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勵苑黃莉莉主任:目前施暴者接受輔導或治療,需視乎個人配合的意願,假使當事人不予接受或選擇逃避,就難以為施暴者提供輔導或治療,而部分的家庭暴力受暴者,會再次回歸家庭生活,便有再次受暴風險。當局需要考慮能否加強有關強制施暴者在進入司法訴訟前接受輔導及治療的措施的必要性。
澳門城市大學大健康學院創新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胡杰容博士:根據社工局的資料,一些家暴行為可能是因為情緒管理、溝通障礙、精神健康、成癮行為、婚姻危機、跨境婚姻等。因此,非常必要對施暴者提供婚姻輔導,情緒管理和溝通技巧輔導,行為矯正服務和精神健康服務。目前這些輔導服務屬於自願性,建議加大施暴者對這些服務的接受和參與程度。
4.政府、企業和民間三方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進行預防家暴的宣傳,加強社會大眾對“零”家暴的認知?
澳門立法會梁鴻細議員:民間組織及機構更應積極推行性別教育的工作,把兩性平等的觀念納入正規教育,以求達至社會意識形態的轉變,從根本改變性別角色定型以至兩性權力不平等的問題,遏止“基於性別”的家庭暴力問題惡性循環地不斷發生。
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家庭服務處陳耀虹處長:社會工作局今年持續以不同的渠道向社會大眾宣傳家暴“零”容忍、“及早通報、及早求助”的訊息。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勵苑黃莉莉主任:社會工作局與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多年來一直合辦“全城零暴力”預防家暴系列活動,期望透過一系列的全澳社區推廣活動,致力向社區推廣《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的資訊。
澳門城市大學大健康學院創新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胡杰容博士:利用新媒體技術,採取多種形式的宣傳手段,結合網路平台及傳統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形成家庭暴力零容忍的社會環境。
5.因應社會的需要,如何完善《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請談談您的觀點或建議。
澳門立法會梁鴻細議員:落實家事調解化解糾紛。建議當局加快開展家事調解法制化工作,以及為現有民間社服團體自行開設的“家事調解”服務提供更多支援,向社會推廣“家事調解”服務的使用,減低家庭糾紛演變成家暴的機會。
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家庭服務處陳耀虹處長:社會工作局透過與相關公共部門的常規協作機制,持續檢視、分析和討論《家暴法》的執行情況,根據《家暴法》的規定,社會工作局須在該法律生效三年內制訂有關審視執行情況報告,相關報告已於2019年10月完成。其後,社會工作局根據家暴中央登記系統內的數據,每半年及全年都會制作一份工作簡報;每年更向相關公共部門及社服機構搜集資料,撰寫一份全面的年度執行報告,並上載於本局網頁內。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勵苑黃莉莉主任:對於完善《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我有以下三點思考:一是完善法制中對於精神暴力的搜證及判定。二是考量設立申請保護令之“綠色通道”。三是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庇護服務的交流。
澳門城市大學大健康學院創新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胡杰容博士:在立法理念上,平衡保護個體權利和維護家庭和諧之間的關係,明確個人是獨立的個體,享有人身安全和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
今次的探討,各位嘉賓就家暴的議題清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及其建議,其中不少意見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綜合各位嘉賓的意見,本刊認爲:自2016年《家暴法》生效以來,懷疑家暴個案按年減少,但情況並不容樂觀,不排除會有隱形個案,數據並不能完全作為表達本澳家暴現況的依據。惟有正視家庭暴力,才能改變,才能有安全幸福的家。
建議當局加快開展家事調解法制化工作,以及為現有民間社服團體自行開設的“家事調解”服務提供更多支援,向社會推廣“家事調解”服務的使用,藉此降低家庭糾紛演變成家暴的機會。此外亦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施暴者提供婚姻輔導、情緒管理和溝通技巧輔導,行為矯正服務和精神健康服務。據了解,目前這些輔導服務屬於自願性。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澳門婦聯勵苑近日舉行了《暴力下的勵行者》新書發佈。澳門“婦聯勵苑”受虐婦女庇護中心,為受到家庭暴力的婦女及其子女提供短期庇護服務,向大眾傳遞關注家庭暴力訊息,當面對家庭暴力發生時,勇於舉報才能避免讓自己及子女困於家暴循環中。婦聯勵苑結集受虐婦女的經歷故事,撰寫《暴力下的勵行者》一書,透過文字分享當中感人的“勵”人故事,鼓勵婦女勇敢維護自身的權益,正向面對困局,推動社會關注及防治家庭暴力。共建零家暴社會,守護家庭和諧,還需社會各界携手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