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港澳合作,促進大灣區文娛體育產業共贏發展
2024-09-13老傑龍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香港和澳門兩地在文娛體育產業合作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潛力。即將到來的第十五屆全運會將由粤港澳三地聯合承辦,這對於提升大灣區的國際形象及推動區域內的經濟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澳門賽區將承辦乒乓球項目,這是對澳門在該運動領域熱忱與專業能力的一種肯定。過去幾年中,澳門成功舉辦了WTT大賽和世界杯單打賽等重要的乒乓球賽事,充分展示了其承辦大型國際比賽的能力和水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進程中,香港和澳門的緊密合作將為區域內文娛體育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次,港澳兩地在文娛產業方面也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經驗。香港作為國際知名的電影製作中心,擁有眾多的電影製作公司和優秀的電影人才。而澳門則以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吸引了大量的電影拍攝團隊前來取景。通過加強兩地之間的合作,可以共同打造更多的優秀電影作品,提升港澳地區的電影產業水準。
大家都知道,澳門作為一個旅遊勝地,一直以來最缺乏能夠長期停留的遊客。與演唱會等短期文娛活動相比,體育賽事通常需要更長的觀賽時間,這意味著參與者的消費對澳門經濟的正面影響更為持久,不僅增加了酒店、餐飲和零售等行業的收益,也推動了澳門旅遊業的整體發展。
港澳聯手引進和推動
大型體育盛事
近年來,澳門在文娛體育產業的發展上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特別是在體育賽事的舉辦方面。其中,澳門馬拉松賽事成為了一個亮點,吸引了大量來自香港、珠三角以及廣東省的參賽者,成為澳門體育界的年度盛事。此外,澳門還成功舉辦了多項體育賽事,包括乒乓球大賽、世界女排聯賽和FIBA國際三人籃球大師賽等。這些賽事的舉辦,不僅提升了澳門在國際體育界的地位,也為澳門與香港及鄰近地區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平臺。通過體育賽事的交流,澳門與香港之間建立了更為緊密的聯繫,共同促進了體育人才的發展和交流。
目前,港澳之間在文娛體育領域的合作主要集中於引進和推動大型體育盛事。兩地政府都積極尋求將更多大型、有品牌影響力的體育賽事帶到各自的地區。以國際世界女排聯賽(VNL)為例,澳門站與香港站的緊密安排可以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這不僅包括賽事本身的連貫性,還涉及賽事舉辦的硬體設施共用、相關協作以及吸引遊客連續參與兩站活動的宣傳和組織策略。
未來,港澳之間在文娛體育領域合作的提升空間巨大。首先,可以通過更緊密的協調與合作,共同打造一系列跨區域的大型體育和文化活動,以此吸引更多國際關注和遊客參與。此外,兩地可以探索在人才培養、體育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提升舉辦國際大賽的能力和水準。通過這些努力,不僅可以增強港澳在國際文娛體育領域的競爭力,還能進一步促進兩地經濟社會的互動和發展。
例如,安排一系列體育賽事:高爾夫球賽先在香港舉行再到澳門,排球賽先在澳門舉行然後到香港,三人籃球賽也是先在香港後在澳門,將兩個賽事安排在相近的時間舉行,就可以引發兩地的協作效應。這種安排不僅在宣傳層面上可以互利共贏,場地設施和遊客選擇上也可以實現協同效應。
至於牽頭機構方面,無論是政府主導還是私人企業主導,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這些機構本身都需要向國際聯會或世界組織申請舉辦這類比賽。在這種情況下,港澳兩地完全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申辦,從而更好地利用兩地的資源和優勢,提高賽事的品質和影響力。
合理配置資源,
推動澳門體育多元化發展
在推動澳門文化娛樂體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面臨了眾多挑戰,其中最為顯著的是資源分配的問題。和其他領域一樣,我們遭遇了資源不足的難題。無論是政府推廣還是私人投資,可用資源總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擇優支持,將預算集中用於那些被認為最有潛力的項目。然而,這種做法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一些新興或未來發展前景良好的項目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和資金。
在推動澳門文娛體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資源的合理配置顯得尤為重要。對於那些已經發展並具有價值的項目,我們應持續投入相應的資源以保持其優勢。同時,對於那些有潛力打造自身品牌或能成為澳門特色的,能帶動本地體育或促進運動員發展的項目,我們同樣需要按比例提供支持。這樣的資源配置策略將更有效地推廣文體活動的發展。
例如,演唱會場地的優化也是重要的一環。如果澳門缺乏能夠容納大型演唱會的空間,國際巨星便無法到來進行演出,因為他們所帶來的客流和高昂的出場費用需要通過大規模的觀眾來得到保證。比如投資數千萬的演出或賽事,如果沒有能夠容納數萬人觀眾的場地,那麼從門票或其他收益中收回成本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直接導致很多國際巨星無法來到澳門。此外,一些國際巨星對人數有特定要求,例如計劃中的運動場需容納三萬或五萬人。若澳門沒有這樣的設施,就很難吸引這些巨星前來。舉例來說,像足球賽事這樣可能吸引世界頂級球隊參加的活動,通常需要能夠容納至少八萬人的場地才能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和預期。然而,澳門目前最大的場館也只能容納1萬6千人,這限制了舉辦這類大型賽事的能力,即使有興趣的主辦方或政府也因硬體不足而難以承辦這類活動。
因此,為了全面提升澳門在國際文娛體育領域的競爭力,必須對現有的硬體設施進行適當的優化和擴展,確保有足夠的空間和設施來吸引和承辦國際級的活動和賽事。這不僅會提升澳門的國際形象,也將帶動本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搭建澳門與葡語國家
的文娛體育合作橋樑
澳門作為中葡平臺的角色,在推動雙方文化和體育產業合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通過澳門政府的牽頭和推動,可以助力企業與葡語國家進行更深入的文化和體育合作。這種合作不僅能夠加強雙方的文化交流,還能激發市場反應,進一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澳門可以引進葡語國家的藝人和節目,通過融合中葡文化特色的表演來推廣葡語國家的文化藝術。這不僅有助於培養澳門市民對葡語國家藝術的興趣和欣賞,還能逐漸營造出一個國際化的文化氛圍,吸引更多葡語國家的居民和國際遊客來到澳門參與和觀賞這類文化活動。
在體育賽事方面,我們也可以採取類似的策略。一些葡語系國家在某些運動項目上相對較強,我們可以主動與這些國家合作,邀請他們來澳門進行示範推廣,甚至舉辦商業賽事。這樣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國內遊客,還能吸引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遊客來澳門參與這些體育活動。
特別是足球,眾所周知葡萄牙和巴西的足球實力非常雄厚。如果能夠邀請這兩個國家的頂尖運動員來澳門進行體育交流或比賽,已經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舉措。當然,這同時引出了一個問題,即我們是否具備足夠的設施和條件來接待這些世界級球星在澳門進行比賽。
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國際市場中,港澳的國際定位較高,能直接參與國外年會、與供應商合作等,同時享有相對較少的國內限制。隨著大灣區政策的優化,澳門能帶動大型體育賽事和文康體活動的發展,提升經濟效益,並增加與國際接軌的機會。這些活動不僅促進經濟增長,還為未來提供將國際元素引入大灣區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推動體/KZUraKQ+zyw31MJNuOgMA==育人才引入、
培養以適應產業發展的需求
澳門在培養文娛體育人才方面,應著重考慮兩個主要方向以適應產業合作發展的需求。首先是提升本地體育人才的專業能力,這包括運動員、教練員、裁判等相關人員的發展和提高。這些體育領域的專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他們的專業成長直接影響到澳門在體育領域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第二個方向是引入和培養體育產業管理及運營方面的專業人才。隨著大型體育賽事的引入,澳門需要具備組織、管理和推廣這些賽事的專業人才,這不僅涉及到賽事的順利舉行,更關乎如何通過這些賽事帶動本地經濟和提升城市形象。例如,舉辦國際賽事能夠吸引和鼓勵本地運動員和市民參與相關體育活動,從而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此外,在引入如國際籃球賽等大型體育賽事時,不僅有機會提升本地的體育熱情,還能夠借此機會推動相關體育項目在當地的普及與發展。例如,通過成功舉辦國際籃球賽事,可以顯著提高籃球在澳門的受歡迎程度,從而吸引更多市民和運動員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然而,僅僅引入這些賽事並不足以實現長遠發展,必須配合相應的培訓和工作機會。缺乏這些配套措施可能會導致機會的浪費。觀察那些在特定體育項目上表現強勁的國家,我們會發現往往能夠帶動當地文化氛圍的改變,進而使該項目成為國家或地區的一個標杆或代表。
因此,澳門應該利用這類國際賽事的平台,吸引和培養更多本地運動員,提高他們的專業水準,最終目標是讓這些運動員能夠代表澳門參加世界級賽事,如奧運會等。當運動員在國際上取得佳績時,不僅能增加國家或地區的知名度,還能推廣當地體育文化氛圍和發展,為澳門在國際體育舞臺上贏得更多的關注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