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专注力
2024-09-12纪晓婷
不知大家是否时常苦恼于这样一些场景:课堂过半,老师的讲课声还萦绕在耳边,心神却早已飞向了别处;写作业时,手中握笔不过几分钟,便会产生如喝水、吃些零食的杂思。在这些需要投入的时刻,我们似乎很难“静”下来。其实,这些现象与我们潜在的专注力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专注力影响着工作效率、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我们身边也不乏有着高专注力的同学,他们总是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充实地度过课堂,短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完成作业,而高专注力的裨益不止于此。高专注力,有利于提升我们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个人的创造力和创造思维,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我们的自信心。那么应该如何提升能为我们带来诸多益处的专注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会识别干扰源
识别干扰源头,是提升专注力的第一步。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遇见过低专注度的时刻,究其原因也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当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处于疲惫状态时,便容易导致专注力下降。当学习压力大、任务难度高时,我们也会因畏难情绪而表现出拖延的倾向。此外,我们也很容易因环境影响、外界诱惑刺激而分心。识别降低我们专注度的因素的来源,便可对症下药。因身体、精神疲倦等内部因素导致的低专注,我们就需要积极调整个人状态。好好休息,让自己放松一会儿,都有助于专注力的回升。如果影响因素源自外部,我们就需要进一步排查是什么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例如,排查上课场景中,我们脑海中纷飞的思绪的来源。
学会运用解决技巧
仔细分析干扰源,有助于我们直击问题的核心。巧用技巧,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上面已解答怎么找出内部因素,此处我们重点探讨外部干扰因素的解决技巧。
技巧一,明确目标,细化目标。例如,上文所提及的纷飞的思绪。为何我们会挂念着它们?因为有些正处于准备去做的状态,我们需要去完成。对于准备去做的事项,我们可以明确和细化事项,花几分钟整理出“待做清单”,思索完成的方式和完成时间,当这些步骤完成之后,杂乱的思绪便会回到正轨,变得井然有序。一个较好的习惯便是提前一晚或第二天清晨列下自己一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任务,细化任务,整天的任务脉络便清晰可见,杂乱的思绪便不会如柳絮般随意飘扬。
技巧二,建立过渡桥梁。除了待做的事项,思绪中也会有已完成但仍留有余韵的事。对于此类干扰因素,建立过渡桥梁便是解决它的关键。事项仍滞留心中,本质上是我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其原有环境,无法全身心地投入下一项任务。给两项任务间搭一座过渡桥梁,便能辅助我们渐入佳境。例如,周末在家,我们玩了一会儿手机,之后就需要去完成周末作业。然而,我们此时的情绪状态还保持在看短视频的愉悦兴奋中,很难迎接稍后的任务。这时候,想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就需要我们通过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搭建过渡桥梁。将任务化繁为简,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告诉自己,我先做一小题。简单且短时可完成的任务并不会令我们产生压力,反而会让我们此时愿意拿起笔。一题完成后,有了些状态,还有些意犹未尽,我们不如此时趁热打铁鼓励自己再多完成几道。这样循环往复,也许等自己再次休息时,我们会发现任务已完成得差不多了。
此外,有时任务的难度过大,我们也会产生相应的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表现出专注度低的情况。建立过渡桥梁也有助于我们消解畏难情绪,投入任务之中。
技巧三,规避专注误区。无论是明确细化目标,还是建立过渡桥梁,我们都需要规避一个专注误区,那就是专注点的投放。
定时学习,还是学习定量?不知大家在日常学习时,是否存在过和我一样的误区?那就是定时间而不定任务量。我们往往告诉自己,写半个小时的作业,而不是写完半张试卷。也许半张试卷的完成时间也就半个小时,而半个小时我们写不完半张试卷。这是怎么回事?原因其实就在于我们的专注点没有投放到正确的位置。写半个小时的作业,我们在无形之中成了计时器,时刻关注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是投身于试卷,关注着任务量的变化。抓住核心的关注点,让我们的专注力用到正确的地方,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可能。
以上3点,多适用于学习和工作中。那在休息时间,是否有提升专注力的办法呢?答案是,当然有。关于专注力训练的方法丰富且多样,像是舒尔特方格游戏、口令游戏、乒乓球干扰游戏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这些简单又有趣的小游戏中逐渐培养自我专注度,提升个人专注力。
相信看到此处的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提升专注力的方法。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专注力方面的苦恼,不妨现在就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