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视线
2024-09-12
多方携手,维护学生健康
维护学生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应携手合作打造学生健康生态圈。
打造学生健康生态圈,家长是首要责任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起点,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打造学生健康生态圈,学校是关键一环。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环境、饮食等因素与学生健康息息相关。
打造学生健康生态圈,社区可以做很多事情。社区是学生和家长的重要活动场所。
我国有近3亿学生,他们的健康关系着亿万家庭。维护学生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应携手合作,不断改善软硬件设施,打造优美环境,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疾病发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胖的根本原因是光“吃”不“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介绍,“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运动虽然能够帮助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但如果没有合理的饮食作为支撑,减肥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根本在于吃和动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减重减肥的关键,一定是严格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做到“够了就好”,甚至“少吃一点更好”;另外,一定要把吃进去的能量,特别是多吃进去的能量消耗掉,坚持“多动一点更好”,保持进和出二者的平衡,对于健康体重的维持是很重要的事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版近视防治指南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针对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提出佩戴框架眼镜、佩戴角膜接触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进行手术矫正4种方式。
对比旧版指南,新版指南将“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更新为“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提出除了单纯性近视者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矫正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儿童青少年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近视进展的速度、避免近视度数过快增长也十分重要。
指南介绍,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儿童青少年要保障户外活动的时间量,每天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不仅在学校要多进行课间户外活动,而且放学后和周末要在家长的陪伴下积极进行户外活动。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
针对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了《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提高学生常见病的监测与干预效率,实现多病共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指南》首次明确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的概念,指出当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存在共同的风险因素时,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例如,长时间的静态行为、不良的睡眠习惯、营养不均衡,以及缺乏亲子交流等都可能是导致学生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共同风险因素。因此,通过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学校环境、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