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术老师的艺术疗伤课
2024-09-11美英
有人说,连学校都不愿意去的孩子怎么会爱上艺术?也有人说,让染着金发、戴着耳钉的叛逆少年安静地画画简直是异想天开。王和平却用实际行动和累累硕果给了这些猜想有力的反击……
他通过教授油画的方式对沉迷网络、叛逆、抑郁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艺术疗伤”,先后帮助600余人摆脱心理问题,近100人荣获区级以上美术奖项;他前往乡村,对留守儿童开展“艺术扶贫”,教过的孩子中有100多人在全国、市、区竞赛中获奖。
他是重庆市“重庆好人”“五星级志愿者”。他叫王和平,来自重庆七中,是一名特殊的美术老师……
给“问题孩子”疗伤
2024年6月25日,重庆市中小学放暑假前三天,王和平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快放暑假了,但我还放不了。”王和平正忙着把学生的画作带进街道、社区,让更多人能感受童心的单纯和美好;一系列亲子公益活动也等着他参加,帮助更多父母和子女一起画画,他已持续多年;他还要指导一些准备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带他们参加各种绘画比赛。
“人们都说艺术是阳春白雪,我却觉得艺术是一种特效药,可以疗伤,更可以治愈人心。”王和平之所以这么说,与他多年走过的路不无关系。
1997年,王和平进入重庆七中任美术老师。但他不满足于简单地完成课堂任务,而是常常想,作为一名在很多人看来不那么重要的美术老师,如何做才能让美术助力孩子的成长,甚至为一部分孩子带去光明?“我通过多年教学发现,有些成绩不那么优秀也不那么听话的孩子,上美术课却很投入,画的画也不错。如果加以引导,他们也许会发生蜕变。”
2005年,重庆召开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王和平带着学生参加中小学生绘画展,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找到了答案和方向。孩子们的画作丰富多彩,他意外得知,其中一些画作来自“问题少年”。“艺术扶贫”和“艺术疗伤”的教学理念就此在他心里萌芽。
“爱美是人的本性,无论是三好学生还是所谓的差生,一定都有用画笔表达的欲望甚至是天分。可不可以用画画来激发孩子们爱美向善的品质,让好的更好,不那么好的也可以找到方向?”
带着这样的想法,2010年,王和平成为重庆沙坪坝区红槽房中学的一名志愿者。这所中学是工读学校,有很多“问题少年”。有的脱离父母流浪街头,有的曾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还有的吸烟喝酒、沉迷网游……总之都是让父母头疼甚至被父母放弃的孩子。
王和平从没接触过这类学生,他和同为老师的妻子蒋雪梅探讨:“他们连学习都不喜欢,我怎么跟他们谈艺术?”“问题学生”的“问题”很多时候来自他们的内心。蒋雪梅说:“不要跟他们谈艺术,就带着他们画画,没准儿就能打开他们的心扉。试试吧!比起讲大道理,我觉得画画更容易走进人的心里。”从那以后,每周六上午,王和平都会在红槽房中学的圆苑书画社教美术课。
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第一堂课,王和平还是被震惊到了。学生们穿着拖鞋,吵吵嚷嚷,眼神里有对王和平的怀疑和不屑。“今天我们来画一个圆,你们心目中的圆,画成什么样子,我都认可。”
王和平一改常规的教学模式,想先探探学生们的“底”。其间,14岁的晓杰引起了王和平的注意。他在纸上随意画了一笔,弯弯绕绕就是不封口,明显是“挑衅”。
王和平不仅没有批评,反而表扬他:“你画的物体比较大,主体突出。”晓杰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王和平注意到这个细微的身体语言,趁热打铁让大家给晓杰鼓掌。
课后,王和平向老师了解了晓杰的情况。他7岁时,父母离异,之后一直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晓杰。他迷上了网游,经常逃课,夜不归宿,最后干脆辍学回家了。
晓杰9岁时,父亲把他送到了湖南的一所行走学校,他照样调皮捣蛋。两年后,晓杰又被父亲送到河南的一所武术学校……最后,他被父亲捆绑着送到了红槽房中学,又成为班上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或家长的表扬。王和平是第一个表扬晓杰的老师,他惊讶又感动,而且很快有了改变。
王和平教孩子们画油画,因为油画色彩覆盖性强,即使有瑕疵,还可重新修改、添彩,如同人生跌倒又站起来。几堂课下来,他发现学生们都比较接受这种浓墨重彩的绘画方式,而晓杰更是表现出了难得的绘画天赋。
王和平大胆地让晓杰担任美术课代表。这是晓杰长这么大第一次当干部。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督促同学好好听讲。一次在食堂吃饭时,晓杰突然跑过来,递给王和平一张纸巾。那一刻,王和平知道:所有的爱与付出都是相互的,艺术不仅能疗伤,还能疗愈人心。
留守儿童也需要疗伤
晓杰的变化坚定了王和平的信心。他开始慢慢走进这群“问题少年”荒凉而孤独的内心世界,并引导着他们迷途知返、重塑自我。
一天,晓杰主动找到王和平,向他袒露心声。“有一次半夜,我将房门反锁,躲在里面玩儿手机,爸爸把门踢开后挤进来半个身子。我使劲儿推门,爸爸被门夹住了我也没松手。他一定很痛吧,我怎么那么过分……”说着说着,他红了眼眶。
王和平建议他用绘画的方式向父亲表达歉意。不久后,晓杰画了一幅《三口之家》的画,还配上了一段话:“假如我是一个天使,我会用魔力改变自己,让我不再叛逆;我也想用魔力改变你们,让你们天天快乐。我爱你们,爸爸妈妈。”
收到这幅画后,晓杰的父亲号啕大哭,给王和平打电话,一连说了好多个“谢谢”后,他说:“做王老师的学生一定很幸福。”
后来,晓杰的绘画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他设计的机器人在1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曾经的“问题少年”如今已大学毕业,有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
14岁的女生小敏,是红槽房中学为数不多的女孩。王和平第一次见到她时,她一头姜黄色的头发,每只耳朵戴了3个耳环。来这里之前,她每个月都玩失踪,父母经常找不到她。在学校里,她三天两头惹是生非。父母万般无奈,把她“骗”到了这所学校,“我恨他们一辈子!”一提父母,小敏就奓毛。
吊带、露脐装、破洞牛仔裤,小敏的装扮经常被家长和老师批评。王和平却夸她“对色彩有着非同寻常的感知力,应该有绘画天赋”。小敏就这样开始了油画练习。她用色大胆,王和平夸她的画“鲜艳而阳光”,小敏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孩子们的情绪得到释放,从而爱上学习,或者培养一个能坚持下去的兴趣爱好。”在王和平眼里,绘画具有无穷的魔力,既能疗伤,还能滋养心灵。
2013年,王和平牵头发起“艺术教育希望行”项目。该项目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镇实施时,他看到仙女山中心小学有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教学条件简陋,师资严重不足,而且没有美术和音乐老师。王和平迫切希望教孩子画画,因为“留守儿童也需要疗伤”。
这里的学生几乎都没走出过大山,艺术感知近乎空白。王和平心情沉重,决定利用业余时间来这里上美术课。从重庆城区到学校有200多公里,开车需要3个多小时。每次来仙女山上课,王和平早上6点就要出发。
通过接触,王和平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自卑,有的女孩会莫名其妙地哭,有的男孩对外界充满敌意。思考再三,王和平决定教他们学习形式多变、富有挑战性的版画,以此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和创作激情。
然而,精心准备的美术课只来了一个学生,而且课上到一半,就被匆匆赶来的奶奶一把揪出了教室。王和平跟老人解释,他在上艺术课。“什么艺术?不能吃又不能喝,咱不上!”
王和平很无奈,却没有泄气。第二个周日,他仍然按时到校。这一次来了3名学生,他认认真真地把课上完。那个之前被奶奶拽回家的孩子又来了,他喜欢画画,在王和平的指导下也画得很好。
来上课的学生渐渐多了,半年过后,王和平的美术课堂座无虚席。
10年来,王和平坚持赴仙女山中心小学支教,开展“艺术扶贫”,风雨无阻。他教过的学生有上万人,其中100余人的绘画作品在全国、市、区竞赛中获奖。学校建立了版画工作室,成为重庆市统战文化示范校。“艺术教育希望行”项目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中获得肯定。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走上公益这条路,王和平说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影响。王和平的老家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那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人人传唱红军歌谣:“一仗打到得胜山,受苦人民心欢喜,江口红了半边天。”江口就是今天的平昌县。
“要帮助别人,做一个善良的人。”王和平的母亲是一名普通农妇,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说出来的每句话都落在了王和平的心头;父亲是当地的乡镇干部,对儿子只有一个要求:“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人,做一个好人。”
最初,前往仙女山中心小学支教,妻子蒋雪梅并不支持。她理解丈夫自掏腰包给学生买纸笔,接受他支教没有报酬,也可以承受独自带女儿的艰辛,但她不愿意王和平涉险。仙女山中心小学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山路险峻,万一丈夫出事,这个家就垮了。
日子久了,蒋雪梅知道拗不过丈夫,也不再多说什么。她在丈夫的车上放了很多提神饮料,嘱咐他开车累了一定注意中途休息,切勿疲劳驾驶。
除了妻子的担忧,还有女儿王丰的不理解。她觉得同样是教书,爸爸为何要跑那么远去教呢?
2021年寒假,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大一的王丰和爸爸一起去支教。在仙女山中心小学,王丰看到了一双双清澈明亮、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眼睛,开始明白爸爸坚持支教的意义。40ewRxKdlCX8AH8A+WGbdA==支教回来,王丰启动了“北外姐姐带你看世界”的公益项目,通过自己拍摄的短片,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带到学生们面前,让他们了解祖国、认识世界、热爱生活。
王丰是个学霸,小升初、初升高、上大学都是保送。王和平也因此经常被追问“育儿秘籍”,他说从女儿认字起,他们夫妻俩就会用写纸条的方式与女儿沟通。
有一次,王丰洗完脸后把毛巾拧成一团。蒋雪梅在旁边贴了一张小纸条:“不要把我拧成一团,我呼吸不畅。”他们从不严肃说教,而是用温柔幽默的方式去对待女儿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王丰乐于接受,一些小毛病自然也就改掉了。
记得在重庆外国语学校读书时,王丰因住校和父母沟通的时间少了许多,王和平就每周给女儿写一封信。有一次,王丰给爸爸打电话,说自己上课时偷看小说,被老师逮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王和平给女儿写了一封信:“爸爸小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不要怕,要有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
父亲是女儿的榜样,女儿是父亲的骄傲。
王和平很欣慰,除了女儿,还有不少学生也在他的影响下走上了支教的公益道路。学生蒋亚轩高中毕业后,选择就读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入学那天,她对王和平说:“王老师,我要把您的接力棒接过去。”
参加志愿服务19年,王和平累计服务时长10400多小时。途中有困难、有收获、有欢笑、有泪水,王和平坚信,艺术扶贫和艺术疗伤的前方一定是光明璀璨的。
因为他把做好人当成一生的事业,更因为他和孩子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文中晓杰、小敏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