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思政课“大先生”

2024-09-11白薇

当代党员 2024年17期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数量已超过14.5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11.3万人,教师队伍的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的信心和底气更足。教育部要求继续强化教师精神引领,研究教育家精神,建立教师共同价值追求,激励广大教师成为“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在这样的新要求下,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转变并非简单的结构性变化,而是更加强调内涵式转变。因此,按照教育家精神要求提升思政课教师全面素质是当前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夯实政治之基。思政课教师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夯实政治之基,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要加强政治引领,深化理论武装,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旗帜鲜明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要树牢阵地意识,时刻关注学生关心的党和国家重大理论问题,积极回应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感知,不断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把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现实中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引导相结合,针对学生思想上的堵点、困惑点、焦虑点及疑难点,把问题点透,把疑惑讲清,帮助学生培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锤炼师德修养。“德者,才之帅也”,高尚的师德品质是教育家的生命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了基本遵循。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思政课教师要用更高要求锤炼德行,通过大德涵养、大行锤炼,做到德行一致、行为世范。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定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学校要厚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丰厚土壤,把师德修养纳入思政新教师入职第一课,开设师德专题培训,落实好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实行思政课教师准入查询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人、行动派,将师德师风贯穿职前培养、资格准入、职后培训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教育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但这个“道理”不仅是抽象的理论道理,更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用道理,是能够揭示和说明党和国家蓬勃发展原因的切实道理,是能够帮助学生成长出彩圆梦的人生道理。要讲好这些道理,除了具备理论知识,更要求拥有育人智慧。思政课教师要具备足够的思想修养、高远的人生境界、丰富的生活阅历、真切的情感体验,在理论功底和实践眼界两个方面都要有厚重的积累,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近年来,思政课教师规模不断扩大,整体队伍出现年轻化趋势,但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高学历思政课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学缘结构不合理、教育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培训在数量和规模上虽已经成体系,但在提高培训供给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等方面仍显不足,特别是对思政课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掌握教学智慧、提高授课能力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的培训有待增强。为此,要创建线下学习型教学研究室、线上云端教研室,对教学智慧教学能力进行常态化培养。要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采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案评审等方法,引导思政课教师对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把握新一代青年学生特点的教学智慧不断钻研探索,通过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涵养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具有缜密的思维方式、敏锐的问题意识、独到的学术眼光、较强的研究能力。要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将政治理论用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当今全球化、数字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拥抱和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更好应对教育数字化的育人挑战,在授课过程中用好新平台、新技术,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敬业奉献的能力,做“经师”与“人师”的结合。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有爱才有责任,有责任才有能力,才有爱教乐教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师的乐教爱生、仁爱之心,一方面要体现在对思政课价值的深入理解,对教育的敬畏与尊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把“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坚守投入到每一堂课中;另一方面,还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走进工厂、社区、乡村等实践课堂观察真实世界,发现并思考如何解决真问题,用实践育人的方式让学生见证时代变化、感悟发展成就,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新一代中国青年。

各学校要整理校史中不同历史时期敬业奉献的教育家精神榜样人物,特别要对新时代以来学校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甘于奉献、贡献卓著的科研团队事迹进行整理挖掘,以榜样示范引领广大思政课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浓厚的氛围,让教育家精神深入人心,赓续校史中富含的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家精神。校史中的教育家精神案例不仅是青年教师筑牢职业生命之基和提高敬业奉献能力的重要资源,还可以成为思政教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学的重要案例素材。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视野格局,坚持自立自信。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教育家的职业理想与境界。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这是思政课教师坚持自信自立最坚实的基础,也是思政课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源泉。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两个大局”,把握“两个结合”,扎根教育实践,守护中华文明根脉,不断拓展视野格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提升国际影响力。坚持守正创新,围绕重大问题组织开展研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要树立化育天下担当,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引导学生心系天下、勇担强国使命,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经得起考验的思政课教师。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先生”,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