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4-09-11陈翔陈凌广
[摘要]随着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影视广告课程是现代传媒相关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育人作用。文章阐述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要求,深入剖析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有关实际探索与经验,探究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新文科;课程思政;影视广告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深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基石,历史底蕴深厚且不断创新发展。思政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政课范畴,而全面转向课程思政。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课程思政进一步发挥育人功能。如今,新文科建设蓬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高等教育要变成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人文精神的高地[1]。基于此,文章从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广告课程如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同向同行,构建协同育人的新
型教学模式,推动新文科建设的创新,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一、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要求
(一)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当前,在高等教育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渐显疲态,难以适应多元化课程思政的现实教学需求。同时,现代教育也更加侧重对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塑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重人文、重原典、重通融、重创新”[3]的新文科建设下,价值引领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全面的育人体系。强化价值引领则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必须始终强化价值引领的核心理念,确保课程思政发挥核心作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守正创新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鲜明特征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守正与创新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构建起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图谱,既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体现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彰显人们面向未来的探索精神。在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中,守正创新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衡,守正并非对传统的简单重复,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与拓展,与当代社会相契合,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夯实文化根基,又使学生稳固思想基础,筑牢精神支柱,进而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则是推动守正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勇于挑战和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时代,高校要把握好守正创新的动态平衡,在坚守和继承传统的同时敏锐地捕捉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不断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教育创新,有效应对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三)立足国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底层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wZo09U/h1RrcHk7cjLh38G8Nx+NfJypfdgyK5p0Yk/k=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全球化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浪潮中,随着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作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同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深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积极姿态应对新时代的挑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和前进方向,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并最终致力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派,创造具有时代影响力的中华文化品牌[4]。为此,在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理论、学科体系和教学机制,培养出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二、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影视广告课程作为现代传媒相关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发凸显育人的重要功能。然而,在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课程思政内容呈现碎片化、表面化,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同时,部分高校在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中过度强调传统的讲授模式,依赖传统的思政素材,未能及时融入现代元素,导致课程思政内容缺乏吸引力,甚至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观摩红色题材作品,使形式大于内容,课程思政浮于表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实际学习需求,不利于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价值引导,无法使学生深入思考并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
(二)思政教学内容挖掘不够
基于课程思政涵盖国家政策、社会问题和道德伦理等核心内容,思政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是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问题。目前,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部分思政教学内容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呈现抽象空洞的阐述方式,不利于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意义,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甚至使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相去甚远,导致学习隔阂,更难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浸润学生内心,不利于学生将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思政评价体系存在不足
当前,思政评价体系存在不足是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思政评价体系过度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并将其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效果的深入评价,不利于全面反映学生课程思政的实际学情,也无法准确评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其次,思政评价标准较模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清晰、具体的评价准则和评估工具,不利于系统、全面地评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情况。最后,思政评价过程互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和互动,既不利于学生深度融入课程思政,也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总之,思政评价体系存在不足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功利取向,忽视个人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不利于达成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强化价值引领,深化“三全育人”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精准地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是当代我国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扣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灯塔,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覆盖的教育体系,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使学生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到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文章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该学院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以“提灯者计划”为核心,紧密结合“以我们有限的光,照亮学生无限的前程”的主题,致力于构建党建引领、专业过硬、行业特色的专业思政文化品牌。在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要鼓励教师将审美感知与德育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影视广告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使学生在掌握影视广告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传承红色故事、赓续红色根脉,强化价值引领。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高校还要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融合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知识,深入探讨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深化“三全育人”,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影视广告人才,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二)坚持立足国情,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亟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时代变迁的需求,坚持立足国情,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浙江传媒学院在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中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并采用教学、创作、竞赛、社会服务“四轮驱动”的教学模式,确保课程质量的提升,并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在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要鼓励教师积极推行“赛教融合”模式,既将社会热点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又引入广告竞赛题目作为课程作业,使学生深入研究和分析与国情紧密相连的各种问题,更深刻地了解国家政策、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发展。例如,疫情期间,浙江传媒学院基于影视广告课程思政,组织“以艺抗疫”主题海报设计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防疫认知,向抗疫英雄致敬,传递积极抗疫的信念,展现全社会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为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出积极贡献。此外,高校在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中还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践,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例如,浙江传媒学院与温州平阳县水头镇新联村开展合作项目,围绕“美丽茶园、生态畲乡、非遗技艺、文化情怀”的主题,共同打造创意文旅IP,创作充满民俗特色的广告海报,为新联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实践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三)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构建多元评价
202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等五大核心领域的教育评价改革进行详尽且具体的指导。浙江传媒学院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号召,加强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对影视广告课程专业教学和思政评价进行改革。在专业教学方面,浙江传媒学院鼓励教师设计多维度评价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仅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着重评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表现以及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人文素养的提升等,并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活动报告、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思政评价过程中,浙江传媒学院鼓励教师始终秉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因材施教,促使学生知行合一,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并广泛吸纳教师、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形成多元评价主体,以促进评价的客观、全面。其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担负重要责任;学生作为评价的核心,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加深自我认识;学校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评价过程,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社会评价能真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影响和价值。可见,在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鼓励教师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构建多元评价,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并融入第三方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有助于新文科建设的不断创新、交融、开放、发展,更全面地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四、结语
当前,在高等教育中,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更是对育人理念的深化和拓展。文章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提出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强化价值引领,深化“三全育人”,为学生构筑坚实的道德基石;通过坚持立足国情,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代脉搏,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构建多元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要进一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思政品牌。具体来说:在价值引领方面,高校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要求教师将其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创新教学模式上,高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和跨学科融合,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和构建多元评价方面,高校要创新完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从而助力影视广告课程思政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全文|吴岩司长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9-06-28)[2024-07-10].https://www.163.com/dy/article/EIOC1ES105366EUH.html.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3]马世年.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重构与革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8-21.
[4]樊丽明,杨灿明,马骁,等.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