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小票上的艺术与温暖
2024-09-03张珠容
在普通人眼里,购物小票是毫无价值的废纸。可在某些人手中,它们是宝藏。
对于意大利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迈克尔·莫西卡来说,几乎所有的纸张都可以被他当作画布,其中他备受欢迎的作品就是购物小票系列。莫西卡一直有收集缺了边边角角的购物小票的习惯,因为他觉得不对称和不完美更能激发创作灵感。每次拿到一张购物小票,他就将它作为画板,或临摹经典画作,或刻画剧集镜头。凡·高的《星空》被莫西卡“搬”到小票上,虽在方寸之间,却惟妙惟肖;《阿拉丁神灯》被他画在小票上以后,透露着浓郁的西方魔法气息,好像擦一下,就会有灯神出来;一张小票上画的是一头孤狼,它只是张着嘴,可你仿佛能听到它的咆哮声……在莫西卡的手里,一张张购物小票不一会儿就变成自带空间感的高级画布。这十多年来,他一直热衷于在小票上创作,并且创作题材不拘一格,喜欢什么就画什么,真正做到了笔随心动,心随“购物小票”飘。
北京曾举办过一个名为“支付成功,请拿好您的商品”的活动,活动里展出的作品很有意思——以购物小票作为艺术主体。有一次,艺术家张凯惠产生一个灵感:购物小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废品,我何不以它为载体,去呈现一件商品的生物形态与其商业价值形态间的差异和融合?于是,她收集各种购物小票,将其揉皱,并把小票中一些所购商品的汁液作为颜料,再通过浇灌透明树脂的方式将二者融合。在这些作品中,小票代表商业化的符号,食物代表物体本身,树脂作为融合这两者的介质,呈现出一种标本的视觉效oy2eWh5tO7IqUT3cbs13XPIGVWbUc8xIQn1k643YKyw=果。张凯惠想用这样的视觉效果展现一件商品在当今社会的存在方式,也表达出了在商业化下人与物品之间隐形的陌生感。
有一年,上海陆家嘴地铁站出现了15台特别的POS机,你只要轻触POS机,拿出手机支付1元钱,POS机就会吐出一张印有留守儿童写的小诗的小票。这些小诗有关于长大的理解,有关于对家的渴望,有关于留守儿童的梦想,它们或饱含辛酸无奈,或充满童真童趣。比如《偷偷长大》:“种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静发芽,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比如《河里的心事》:“很多人喜欢把心事扔进河里,就变成了石头。”比如《画画》:“你瞧,树枝在画画,星星和月亮是它笔头上的光。”实际上,这是中国银联举办的一场特殊公益活动,主题为“诗歌POS机,让山里的才华被看见”。在他们的策划下,普通的POS机小票变成温情诗集,唤起了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美国一家开市客超市的检票员埃尔利·吉诺·史密斯每天的工作任务是为购物的顾客核检购物小票。老顾客每次走时,总会和史密斯简单寒暄几句,再相互道别。有一天,史密斯随手在一个顾客的小票背后画了个笑脸。没想到,顾客的小女儿看到笑脸后开心极了。这件事瞬间温暖了史密斯的内心,他暗下决心:以后每天都在小票上为大家画笑脸。从那以后,凡是史密斯检查的小票,都会被他画上可爱的笑脸。他的笑脸有很多款式,有男生版、女生版、卡通版等,每一个都深受老顾客喜爱。
购物小票上有艺术,更有温暖,它在美化岁月的同时,也感动了许多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