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霍格沃茨不曾来信
2024-09-03陈卡
2008年的夏天,窗外的知了一声一声地叫着。我抱着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坐在院子里,风吹得树叶沙沙直响,也带走了我身上的汗水。在日与夜的交替中,我跟着一个小男孩完成了一次奇妙的冒险。
成长永远是最吸引人的课题,“一路打怪升级,成为一个厉害的大人”是每个孩子的愿望。就这样,我跟着哈利·波特第一次坐上了会在墙面消失的列车,吃到了鼻涕味的比比多味豆,观看了一场刺激的魁地奇比赛,使用了从火炉里就能穿越的飞路粉,也经历了人生所有的重要课题,如结交知心的伙伴、遇到心动的恋人、直面死亡的悲痛。
弗洛伊德说,每一个孩子玩游戏时的表现行为俨然是一个作家,他在游戏中创造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生活这个大型角色扮演游戏中,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藏在“麻瓜”世界里的小巫师,在11岁生日这天,我也会收到一封前往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而这期间的种种,如英语考试成绩的急速下降,怎么努力都学不会的舞蹈,和父母、亲友闹过的别扭,我只是当作一点小小的挫折,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问题来了就解决,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有关系,反正我最后是要去魔法世界学习魔法的。
就这样,我带着对魔法世界的期待,带着对生活的钝力感,步入青少年时期。但是青少年时期的很多事情,我已经没有办法简单地用幻想来处理。在初中成绩排名还可以的优等生到了高中却一落千丈,班里的同学家境优渥,穿着时髦,原来以为自己注定不平凡的莫名自信备受打击,我不得不承认我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麻瓜”,一个“麻瓜”世界里最普通的“麻瓜”。
阅读是避难所,在问题中苦苦纠结、不得答案的我再次退回魔法世界,重读《哈利·波特》系列。躺在狭窄的宿舍床上的我,注意到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角色,那些被哈利·波特的光芒掩盖的小人物。我看到了纳威·隆巴顿,一个长相普通、体型胖胖的男孩,一个非常健忘,在魔法和学习上没有什么天分的孩子,他像是魔法世界里的我,而我是现实世界里的他,我们都是自己世界里的渺小者,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关注的力量像是舞台上的镁光灯,会让人注意到很多之前被忽视的地方。在无人在意的角落,纳威·隆巴顿像小草一样奋力生长,逐渐变得坚韧。在面对巫师的战争中,他尽管带伤,却誓死抵抗食死徒,也曾冒险救过被食死徒围攻的哈利·波特。最后,他在霍格沃茨保卫战中使用格兰芬多宝剑斩杀了伏地魔的重要魂器——大蛇纳吉尼,侧面验证了特里劳妮关于杀死伏地魔的预言:“有能力战胜黑魔王的人走近了……生在曾三次抵抗过他的人家,生于七月结束的时候。”
视角的转移也让我看到了更庞大的魔法世界,古怪却忠诚的小精灵克利切、迷途知返的食死徒雷古勒斯·布莱克、疯疯癫癫却聪明的卢娜。在寥寥几笔中,我看到了世界上有如我一样的其他人,明白了虽然世界广博,却也宽宏,顶天立地的人可以活得惊心动魄,但是渺小的人未尝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而接受自己也是人生重要的一课,一堂没有写在主角生命里的一课。
实际上,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一封猫头鹰带来的信件,尽管霍格沃茨不曾来信,我也是它的学生,未入门的学生。我会记得我在那个吹着微风的夏天学会了自信和勇敢,也会记得在那个求而不得的秋天学会了接受自己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