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系列活动在蓉举行
2024-08-29钟茜
8月2日至4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系列活动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本届百花奖以“花重锦官城,蓉城百花开”为主题,展现新时代电影事业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包括开幕式、提名者表彰仪式、论坛、影展等系列活动。
8月2日,以“时代光影、人民情怀”为主题的百花开幕论坛在成都举办。论坛邀请尹鸿、傅若清、乌尔善、郭帆、于冬、王长田、阿来、黄建新等电影人回顾电影行业10年奋进之路,梳理总结中国电影10年来的成长脉络和发展成就,为中国电影持续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回顾电影业十年奋进路
“迎风而立,向阳而生。”主题分享环节,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用八个字概括了过去1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情况。他表示,10年来,中国电影不仅在本土市场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而且以新主流电影为主导,温暖现实主义、文化传承创新、类型突破、动画出圈、文艺片多样化等均取得多元发展。尹鸿认为,中国电影已经完成了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建设使命,正朝着2035年成为电影强国的目标前进。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强调,电影人应以时代精品力作回应人民的精神文化期待,这被视为电影人的“国之大者”。从自身实践出发,傅若清表示,中影集团计划在题材、类型、叙事等多个方面探索与创新,紧扣民族复兴主题,激发中国电影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封神三部曲》导演乌尔善从中国电影类型开拓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高新电影技术应用、新人演员培训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表示,10年光影转瞬即逝,作为电影创作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上,中国电影人要走的路还很长,“我还是那句话,不要因路远而踟蹰,只要出发,就必到达。”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导演郭帆分享了他的10年创作经历与感悟。他强调了成为一名合格导演所必需的艺术和技术素养,以及对社会需求的深刻理解。展望未来10年,郭帆表示,他将继续深耕科幻电影领域,创作更多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科幻作品。同时,他希望通过成立科幻电影训练营、专门培养新人导演的电影公司,为新一代电影人提供支持,共同促进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认为,虽然新技术和视听效果对于制作优质电影至关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保持中国电影独特的叙事传统,强化电影类型属性,提升讲故事的能力。他透露,未来10年,博纳影业的目标是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赢得全球认可。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介绍,在电影行业多年耕耘,自己最深刻的体会是电影公司、电影从业者要用好电影说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好电影,做好电影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王长田表示,未来10年,光线传媒将继续拓展市场空间和电影类型的新篇章,尤其会在动画片和科幻片领域加大投入。他还透露,光线正在规划中的电影项目约有100部,会在未来10年时间里陆续推出。
谈及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导演、编剧、监制黄建新总结了两个关键点:首先,在内容选择上,电影应当不断探索未知领域,避免重复已知模式,以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其次,作为工业化产物,电影行业将受到科技进步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变电影创作的传统工艺,这要求电影人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和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素养。
聚焦电影创作突破
开幕论坛圆桌对话环节,导演田羽生、殷若昕、董润年、徐展雄,以及追光动画总裁于洲,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兼新丽电影CEO李宁,围绕“电影创作突破与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
《前任攻略》系列导演田羽生表示,“前任”系列创作是伴随自己的经历一步一步变化的,是对成长的深挖。田羽生还提到,“前任”系列存在一些遗憾,所以他和团队正在开发新的“分手”系列,重新回过头来看年轻人的爱情、生活故事。谈及中国电影发展,田羽生表示,要让电影更“电影”,如加强大银幕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同时打造电影“品牌化”效应,增强观众黏性。
今年元旦档,董润年执导的喜剧电影《年会不能停!》成为“打工人嘴替”,不但收获了观众的笑声,也收获了12.9亿元票房。董润年分享,互联网时代,类型片与观众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电影不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观众走进电影院更多是为了获得某种情绪上的宣泄,以及社交媒体的谈资。因此,近年来的高票房电影通常具有很强的社会议题属性。他认为,好的类型片应与观众情感需求达成一致,“创作者需要找到这种变化的密码。”
《我的姐姐》导演殷若昕分享创作经验时表示,创作最重要的是坚守本心。在进行现实题材创作时,应该用作品还原生活,而非过分沉溺于主观表达。关于未来计划,戏剧导演出身的殷若昕透露,她想尝试电影与戏剧的结合。
导演、编剧徐展雄带来了拍摄《革命者》《盗火者》的感悟。他认为,人物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塑造英雄人物时,首先是把他还原成普通人,去掉光环,再讲述他突破常规的行为,才能打动观众。”在徐展雄看来,电影人可以多尝试网络剧甚至微短剧等新形式。“作为导演,无非是讲述一个打动观众的故事,它的载体可以多种多样。”
追光动画总裁于洲回顾追光动画发展历程时坦言,“以往也有商业结果不好的作品,但经过不断调整、积累,追光动画将年轻观众作为主要目标受众,最终创作了《白蛇:缘起》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并确立了深挖中国传说、神话题材的创作方向。”2020年年初,追光动画又开辟了“新文化系列”,借助动画形式,再现中国历史上的闪光人物和经典作品。于洲认为,“一个好故事,讲述的是一种真情,无论是姐妹情、兄弟情,还是爱情,都能打动观众。”
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兼新丽电影CEO李宁表示,“国产电影在市场占有率上,已经与进口影片拉开较大差距,说明中国观众更爱看本土电影。”李宁认为,从出品、制作、宣传、发行、放映、终端衍生品到海外发行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电影人严谨面对市场和观众的变化,让更多年轻人投身电影行业,让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好,“希望我们能够向电影大国、电影强国不断迈进,坚持前进。”
《202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
《202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
作为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重要活动之一,《202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202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8月3日在成都发布。两部报告全面反映了过去一年来中国电影艺术和产业发展态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202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主编之一陆绍阳进行了详细解读。
陆绍阳谈到,中国电影创作呈现了关注现实、科技助力电影创作、主旋律电影创作走出了一条新路等特点。近年来,现实题材与网络电影持续成为创作热点,深入生活,反映时代脉搏。同时,我国类型电影日益丰富,也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质量的保障。
从技术上来说,科技助力电影创作,不仅提升了制作水平,更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长足进步。其中,电影《八佰》全片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提升了画面的沉浸感与视觉质感,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在《长津湖》及《金刚川》等重量级作品中,数字合成与虚拟拍摄技术的运用已逼近国际一流水准,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卓越成就。《流浪地球》系列不仅对未来进行了展望,也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主旋律电影创作打破传统框架,人物鲜活,贴近生活,赢得观众共鸣,一批优秀的中小成本电影相继涌现。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中重新绽放,艺术质量显著提升。研究表明,近年来高票房电影的网络评分较十年前有了显著提升,这反映了中国电影对高质量追求的积极回应。
提到电影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陆绍阳总结了三点:高质量发展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根本指引;描绘时代恢宏画卷,为创作者指明了方向;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流价值的电影即为主旋律,为电影价值判断提供了依据。
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影创作需勇往直前。“首先是AI技术的冲击,它提高了制作效率,但也引发了关于工具与主体、过去与未来的讨论。”在陆绍阳看来,艺术家的独特性和创造力是AI无法替代的。其次,信息传播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审美趣味更迭周期缩短,电影创作需找到长周期与短周期之间的平衡,聚焦人类永恒主题。最后,消费群体年龄结构的变化,要求电影创作者更加了解年轻观众。陆绍阳认为,“年轻人是很能为优秀作品坐下来、静下心的”,电影人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以高质量作品吸引年轻人,而非简单迎合“短视频”等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