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全攻略

2024-08-27葛筱

科学之友 2024年8期

认识这些“捣蛋鬼”

多发性骨髓瘤,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充满了未知与恐惧,但实际上它并没有那么可怕。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这些浆细胞本应是负责生产抗体的“好员工”,但不幸的是,它们发生了异常增生,变成了喜欢搞破坏的“捣蛋鬼”。

这些“捣蛋鬼”会聚集在骨髓里,影响正常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易碎,容易发生骨折。同时,它们还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让患者的身体感到疲惫无力,免疫力下降,容易被感染。

打造骨骼“保护伞”

面对多发性骨髓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我们的骨骼。骨骼是我们身体的支撑结构,就像一座大厦的框架一样重要。为了加固这座“大厦”,我们需要给骨骼加上一把“保护伞”。这把“保护伞”就是我们的日常护理。

首先,我们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钙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质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患者应该多吃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鱼等。

其次,我们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防止摔倒。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骼变得脆弱易碎,因此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患者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同时,要注意防止摔倒,避免发生骨折等意外情况。

能量“加油站”不能少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常感到疲惫无力,就像汽车没有油一样。这是因为疾病消耗了患者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为了补充这些能量和营养物质,我们需要为患者建立一个能量“加油站”。

能量“加油站”里应该装满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鸡蛋、豆类等,这些食物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患者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果,如西红柿、胡萝卜、苹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除了合理的饮食外,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患者要按时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免疫“小卫士”来助阵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容易被感染。为了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我们需要请免疫“小卫士”来助阵。这些“小卫士”就是身体里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和消灭外来病原体,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锻炼等方式来提高免疫力。

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同时,患者还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此外,患者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良好,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降低感染风险。一旦出现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心理“小太阳”照亮生活

面对疾病的困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为患者送上心理“小太阳”,照亮他们的生活。

“小太阳”就是我们的关爱和鼓励。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惑。同时,还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可以陪伴他们聊天、散步,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此外,患者还可以参加一些心理康复活动,如心理咨询、音乐治疗等。这些活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体检“小闹钟”准时响起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大庙,而多发性骨髓瘤就是里面的不速之客。为了确保这座大庙的安全与和谐,我们得定期巡查,看看有哪些“捣蛋鬼”在搞破坏。这时候,一个准时响起的体检“小闹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个“小闹钟”提醒患者定时去医院,是他们健康路上的贴心小助手。每当它响起,患者就知道,是该给身体做个全面检查的时候了。虽然检查项目繁多,但每一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常规检查就像是给身体拍了个X光片,让医生能够透视患者体内的状况;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特殊检查,比如骨髓穿刺和影像学检查,则像侦探一样深入“案发现场”,捕捉那些“捣蛋鬼”的蛛丝马迹。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就像拥有超能力一样,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一旦发现风吹草动,他们就能迅速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让那些“捣蛋鬼”无处遁形。

定期的体检和监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比如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这些听起来让人头疼的问题,在体检“小闹钟”的帮助下,都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样,患者的病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控制,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自然也会大大提升。

携手共战“捣蛋鬼”

多发性骨髓瘤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就能让患者的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携手共战这些“捣蛋鬼”,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而努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