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认识它,战胜它
2024-08-27李宏涛
颈椎病的定义与分型
颈椎病,简单来说就是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其结构、功能等方面出现异常,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根据症状和原因的不同,颈椎病可以分为颈型、神经根型、交感型、脊髓型等分型。
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疼痛麻木、头晕、头痛、胸闷、心慌、步态不稳等。脊髓型颈椎病是最为严重的一种颈椎病,可能导致双手精细动作笨拙、行走困难、大小便异常等症状。
颈椎病的常见诱因
固定姿势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固定姿势会导致颈椎长期处于过度前曲状态,增加颈椎的负担,进而引发颈椎病。
缺乏运动
运动比较少的人发生颈椎病的概率相对较高。经常运动的人颈部肌肉韧带更强大,颈椎的灵活性强,不容易出现意外损伤。
不良生活习惯
高枕睡眠、坐车或者坐飞机时低头看手机、坐位睡觉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颈椎的负担,进而引发颈椎病。
寒冷刺激
寒冷刺激,比如淋雨、吹空调、睡觉时忘记关窗户、工作环境寒冷潮湿等,容易诱发颈椎病。
急性损伤
车祸、摔倒等意外情况导致的颈部急性扭伤一般伴有严重的疼痛及活动受限,容易引发颈椎病。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绝大部分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或治愈疾病。保守治疗包括理疗、推拿、用药、功能锻炼等,适用于大部分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颈椎病的康复措施
颈椎病的康复需要一个过程,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症状期、慢性症状期、康复初期、康复后期和亚健康状态等阶段。不同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
急性症状期
这个阶段多是损伤刚刚发生或慢性病程转成严重状态,损伤局部出现严重的水肿、炎性渗出,引发严重的刺激反应,疼痛剧烈,很难找到躲避疼痛的体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无法自理。
在急性刺激状态下,颈部会有剧烈疼痛且活动受限,此时应白天佩戴颈托,睡觉时取下。疼痛刺激减轻后就不需要一直佩戴颈托了,只需在坐车时佩戴。若患者是学龄儿童或者白领,急性疼痛缓解后可以上学或上班,但需要在上学或工作时佩戴颈托,放学或下班后可解除颈托。患者不用一直卧床休息,同时需要避免久坐,适度行走有助于急性期症状的缓解,只要不引发疼痛刺激,患者可以在室内做一些不负重的活动。患者应避免盲目按摩,尤其是不要接受由非专业人员实施的所谓的颈椎“复位”,以免引发更严重的损伤。
慢性症状期
进入慢性症状期,患者的关节受限仅限于局部的某个方向,疼痛大都可以忍受,可以找到躲避疼痛的多种体位,日常生活可以部分自理或基本自理,但还不能胜任工作。
白天不要长时间卧床,避免久坐久站,需要不断变换体位,避免固定姿势引起慢性损伤,避免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久留;生活要规律,可以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可以进行适度的全身性健身运动,如健身操、广场舞、行走训练等。
康复初期
经过医疗干预后,局部痛性痉挛已经缓解,但仍残留有深层次的关节功能受限,生活基本或完全自理,一般的办公室工作还不能完全胜任,但在休闲状态下已经没有症状。
此时可在慢性症状期康复措施基础上增加全身性运动的运动量,可在太极拳、八段锦、广场舞、游泳等运动中选择一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康复后期
这个阶段是更为长久的机体恢复阶段,是指从损伤遗留问题基本消除到机体功能完全复原的过程,患者生活完全自理,但是还不能胜任长时间的静态或动态活动,如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看电视、打麻将、单手提重物等。这些活动可能会重新引发症状,患者在休息后会立即或慢慢自行好转。
在这个阶段,患者一般可以正常上班,但最好避免加班,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生活尽量保持规律,避免突发事件和过度劳累,比如突然扭头、搬抬重物、干应季农活等;每天坚持进行摇肩、半程俯卧撑等颈背部肌群训练,增加全身性康复训练,如健身操、广场舞、八段锦、太极拳等。
亚健康状态
患者康复后回到工作岗位,虽然症状完全消失,但是仍不能完全摆脱疼痛或不适的偶然困扰。患者可以适应一般的工作状态,但过度劳累后总会出现颈部不适或者轻微疼痛,休息后即可缓解。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颈椎完全健康的人几乎不存在,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这个阶段,预防尤其重要。我们要长期坚持“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严格遵守生活规律、运动规律、避免意外三原则。
颈椎病的预防
预防颈椎病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定期进行颈部活动,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只要提高认识,采取正确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我们完全可以战胜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颈椎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