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元璋的“脸”,是怎么丢掉的

2024-08-27言九林

领导文萃 2024年16期

明清两代藏于宫内、传世至今的朱元璋画像,共计十三幅。这些画像,可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一种是面如满月、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一盛年,一老年,共计两幅。另一种,脸长额隆、鼻如蒜头、下颏前突,颇为怪异,即俗谓的“猪腰子脸像”,共计十一幅。那么,朱元璋究竟是不是“猪腰子脸”(或谓“鞋拔子脸”)呢?

第一次整容,神赐“项上奇骨”

朱元璋的时代,没有照相技术。要辨别其画像的真伪,只能依靠文字史料。明朝官方资料,关于朱元璋的容貌,可见于“孝陵神功圣德碑”。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

这段碑文,立于永乐年间,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认证(甚至有可能直接出自朱棣的手笔)。

“龙髯长郁”,说的是朱元璋两颊的胡子长且茂盛;“威仪天表,望之如神”,说的是朱元璋的整体形象端庄威严,有如神人。总之,相貌很好,很有气势。

比较难以理解的,是“项上奇骨隐起至顶”这个表述。

“项”,是脖子的后部。脖子后面有一块“奇骨”,沿着后脑向上延伸到头顶,这个在“官方标准像”中,是表现不出来的,因为这些画像都是“着冠正面像”,看不到后脑勺。

关于这块“奇骨”的由来,永乐九年至十六年第三次修纂的《明太祖实录》,在“吴元年(1367)十二月戊申”条下 ,有一番神话式的交代,神人在梦中把玉璧放在朱元璋的脖子上,让朱的脖子鼓了个微痛的包,用药没能治好,包最后变成了骨头。

这种故事,是为政治服务的(朱元璋于次月,即戊申年乙亥日登基称帝),自然不能当真。朱元璋的后脖子曾经得病,影响到他的后脑轮廓,则应该实有其事。

第二次整容,加穆穆之容

关于朱元璋标准像的由来,活跃于明朝成化年间的官员陆容,在其《菽园杂记》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高皇尝集画工传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仍命传数本以赐诸王,盖上之意有在,它工不能知也。

陆容出生时,朱元璋已去世近40年。

朱元璋建都南京,洪武年间受召入宫“写御容”的画师,如赵原、沈希远、陈遇陈远兄弟等,多来自江浙。陆容曾官任浙江右参政,其记述大约闻自江浙画坛。

“笔意逼真”难获赏识,“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则能得皇帝的欢心,似可说明朱元璋的真实相貌并不出众,须作一定的“艺术渲染”才能成为“标准像”。

第三次整容,父承子貌

“朱元璋标准像”,应该成型于朱棣时代。

靖难之变后,曾在洪武年间入宫为朱元璋“写御容”的浙江画师陈远,曾受召前往北京,凭记忆重绘朱元璋标准像。

朱棣登基时,朱元璋藏于宫中的标准像已遭毁坏一事,可见于永乐年间的官修史书《奉天靖难记》,该书竭力渲染朱棣讨伐建文帝的“合法性”,对建文帝极尽污蔑之能事。

《奉天靖难记》是一部公开刊行的著作,是一次覆盖全国的政治宣传。该书既然宣扬建文帝焚毁了朱元璋标准像,自然,朱棣登基后,就“有责任”召人重绘朱元璋的标准像(其实,宣扬朱允炆焚烧朱元璋标准像,目的正在于重绘)。

《奉天靖难记》撰成的时间,上限是永乐二年(1404)十二月,下限是永乐四年(1406)八月前。陈远于永乐四年受召,前往北京,凭记忆重绘朱元璋标准像。这种时间点上的重叠,自然不是巧合。

但陈远“追想濡染”出来的朱元璋新标准像,有着新的变化。

活跃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官员张翰,曾得到机会入武英殿瞻仰朱元璋的标准像。他发现,标准像里朱元璋的容貌端庄祥和,与民间流行的“猪腰子脸”大相径庭。

除此之外,张翰在武英殿,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武英殿的标准像里,明成祖朱棣与明太祖朱元璋,除了胡子有区别之外,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种撞脸,其实是有意为之。

通过给朱元璋整容,使其容貌与宣传语境中的朱棣容貌高度相似,进而证明朱棣拥有帝王之相,是此番运作的核心目的——朱元璋以布衣起兵,其相貌已被“证明”是帝王之相,如果朱棣的相貌,在核心特征上与朱元璋高度相似,自然,也就“证明”了朱棣同样具备帝王之相。

第四次整容,“猪腰子脸”横空出世

最早记载朱元璋长了一张“猪腰子脸”的材料,是明代著名相士袁忠彻所撰的《古今识鉴》一书。书中借方士“铁冠道人”之口,如此描写朱元璋的相貌:

明公状貌非常,龙瞳凤目,天地相朝,五岳俱附,日月丽天,辅骨插鬓,声音洪亮,贵不可言。

相术里,“天”指天庭,即额头;“地”指地阁,即下巴。“天地相朝”,意即额头与下巴同时前凸,形成一种遥遥相对之状。这种脸,民间俗谓“鞋拔子脸”或“猪腰子脸”。

之所以袁忠彻在《古今识鉴》中的这段记载值得重视,是因为他与父亲袁珙,曾同时以相术服务于朱棣,深受朱棣的信任。

朱棣利用袁珙这些相士,刻意将自己与朱元璋的相貌特征,塑造成一模一样。

袁珙、袁忠彻父子籍贯鄞县,受召北上为朱棣重绘朱元璋标准像的画师陈远,也是鄞县人。陈远来到北京城时,袁珙父子也正以相术服务于朱棣(甚至是直接负责执行对朱元璋的整容工作),他们有机会从陈远口中获悉朱元璋的真实相貌。

袁珙父子先按照相术原理,将该相貌用相术名词进行一番处理,形成相术语言。某些民间画师,再依据这些相术语言,一板一眼地绘制朱元璋像。在这一“由画像(画师口述)翻译成相术语言,再由相术语言回译成画像”的过程中,朱元璋的脸,很自然地就被整容成一张夸张的“猪腰子脸”,朱元璋也成了一个望之完全不像正常人类的丑八怪。

经过这般四次整容,朱元璋的真实样貌,就此消失了。

这四次整容,无论是宣扬神赐“项上奇骨”,还是不喜欢“笔意逼真”要求增加“穆穆之容”,还是按照朱棣的标准像重绘朱元璋的标准像,抑或按照“帝王之姿”的相术文字转化而成的“猪腰子脸”,本质上都是权力催生出来的怪胎。

换句话说,朱元璋的“真脸”之所以会失踪,完全是老朱家自己不想要脸的缘故,朱元璋不想要自己的真脸,朱棣也不想要他爹的真脸。

(摘自“短史记-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

年轻时候,时间像黄金,又重又实,过得慢,欢喜与忧愁都沉甸甸的。中年以后,时间像杂草,抓一把就是十年二十年,欢喜与忧愁变得如过眼浮云。

——简媜《我为你洒下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