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科级”单位有必要开政务公众号吗
2024-08-27胡栖安
近段时间,昆明、长沙、西安、青岛、南京等地一大批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并入属地政府网站。此外,江苏省张家港市也有大量基层部门和学校的公众号停用。
看到此类信息,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认为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该给这些关注度、点击量不高,折腾基层员工和群众的政务新媒体账号减减量。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勃兴,各地的政务新媒体账号大量涌现。特别是一些地方还出台鼓励性政策,要求基层单位都开通官微、官博,有些还要推出政务App。本来,积极拥抱新媒体,主动加入传播矩阵,丰富传播资讯和方便群众办事的渠道,确实也体现了政务公开、服务民众的姿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难以让人满意。要么照转照抄,不过是上级机构新媒体的翻版,却又缺乏人家的影响力;要么死气沉沉,多日甚至几个月都不更新一次,沦为“僵尸号”;要么把压力给到基层,强制签到、打卡、转发、点赞,把一个互动应用搞成一台移动的打卡机,徒增基层工作人员负担……
以4月25日起停更的四川省某乡镇政府微信公众号为例,从今年元旦到4月25日,推送内容绝大多数阅读量只有个位数,很多内容只有一两个阅读量,这不是浪费表情嘛。倒是最新发布的“停更公告”收获了82个阅读量,创造了流量“天花板”,回光返照了一把。
实话说,一个乡镇的新媒体账号能产出多少优质内容、吸引多少网友关注?类似的“乡科级”账号真有必要开吗?
基层本来事多人少,也缺乏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团队,往往只能从年轻工作人员中找人顶上,无疑加重了基层负担。更何况,很多地方开办新媒体账号,不过是为了“打卡晒成绩”,只求上级看得见,并未考虑怎样才能做得好、群众爱看,有些还停留在“网上黑板报”的层次,无人光顾,并不让人意外。
凡此种种,都属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都应该被清理整顿,该关停的就关停,该并转的就并转。不要再重复无效劳动,做无用功了。
事实上,政务新媒体账号“泛滥”的情况,早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一个单位原则上在同一平台只开设一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对功能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政务新媒体要清理整合,确属无力维护的要坚决关停。
其实,每一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均与现实中的形式主义有关。整治形式主义,必须坚持线下线上一体治理的思路,既要关掉那些糊弄敷衍的新媒体账号,也要在现实工作中多一些求真务实,把为民服务工作做得更扎实有效,更深入民心。
(摘自“澎湃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