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于精神宇宙的庄子
2024-08-27胡浩轩
被囚禁于利益牢笼的人在庄子的文章中读出了超脱、逍遥,而超越利益束缚的人在庄子的文字里读到了旷达、通透。其实,无论穷达,庄子都是内心逍遥、精神富足之人。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从古至今,人从出生开始就会主动或是被动地陷入无止境的竞争中,身边的同类则成了比较的参照物。许多人快乐的源泉来自成功,而他们评价成功的标准却在于比较:倘若我的物质生活比你富裕,社会地位比你高,那么我就是比你更成功。人们似乎已习惯了在这种不断竞争、不断比较中成长,或顺应,或被迫。只要从别人口中听到赞扬,便快乐起来;若是听到了批评,便灰心丧气。这种难道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吗?这是来自外界的、浮于表面的快乐,而不是由内而发的快乐。
快乐真的难以触碰吗?难道不成功的人在当今社会就无法拥有快乐吗?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有一种人不在乎外界的荣辱,始终逍遥于自己的世界中,自然也不会因外界的风吹草动而痛苦,更不会因外界的声音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他们深知自己也许如天地蜉蝣、沧海一粟般渺小,于是安之若命,在另一层境界中体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超脱。
“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苏东坡当年在“乌台诗案”里以为自己差点要死的时候,当他被贬谪至黄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的时候,他也许会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自己的命运。但这种怀疑很快便化为一种释然、达观。“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时的苏东坡也许感受到了庄子的逍遥,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东坡先生尽管一生仕途坎坷,却在诗词方面大展宏图。在经历风雨之后化为大鹏,在诗歌境界中扶摇直上。
摧毁我们精神的根本不是外界,而是我们自身。若想逍遥于世间,就要摒弃外界欲望带来的干扰,遵从自己的本心。真正的道德,不是被歌颂出来的行为,它应该是人最自然的一种状态,不然我们所推崇的道德,就很容易变成“伪善”。同理,没有一个人一出生就有在世俗中获得名利的欲望,这些欲望都是在被外界干扰后,迷失了本心后产生的。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如果风不够大,大鹏也很难飞起来,逍遥于世间,所以它要静待风来。但真正的逍遥,是无所待。无所待,是一种超脱了“本我”,达到一种“超我”“忘我”的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能够顺应自然,我们就好像把握了自然变化规律,遨游于无穷的天地间,那么也就无须等待那扶摇而上的风,因为我们自己也能在无穷的精神宇宙中翱翔。
每个人心里最初都住着一个庄子,纯真时期那些最简单的行为思想,就是一种最自然、最淳朴、最原始的逍遥。如果哪一天,你迷失在浮云迷雾之中,感到痛苦,那就去寻找最本初的自己,去寻找内心那位尘封许久的庄子,和他一起逍遥于精神的宇宙中。
指导教师:唐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