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热潮”浸润华夏经济之花
2024-08-27何钰颖
初春,各地文旅部门频放“大招”:“冰雪之城”哈尔滨旅游热度高涨,奉“南方小土豆”为“团宠”,水韵江苏激情喊麦“我姓苏……”,河北文旅扬言“山河四省互不‘内卷’条约正式结束”……各地文旅局花式“整活”、疯狂“营业”的背后,是对广大群众热切关注家乡发展、期待宣传家乡特色的积极回应,是各地政府紧抓机遇、倾听民声、回应期盼的担当作为,也是以“文旅热潮”浸润华夏经济之花的成功。
蓬勃发展的一整片“华夏经济”,使文旅领域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各地主动以更为友善、更“接地气”的姿态拥抱网络城市营销,为消费提振、城市“出圈”、文化“破壁”打开了新通道。文旅消费的持续升温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彰显了文旅市场的全面繁荣与活力,展现了中国不断向前、充满活力的伟大力量。
若想掀起“文旅热”,需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近年来真正在旅游业上实现“破圈”的,是那些能够在流量里抓住细节,并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将细节打造为鲜明记忆点的中小城市。因电视剧《狂飙》实现“出圈”的江门远不及广州、深圳繁华,揽下全网流量的新晋“顶流”淄博也没有青岛的富裕,刷屏互联网的哈尔滨更是很难只凭经济实力压东北其他城市一头,但它们能够因地制宜、找准特色、用好流量,最终“一夜爆火”。
文旅热潮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传统文化不再仅仅是尘封于历史长河中的记忆,它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勃勃生机。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为华夏经济注入新活力,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文旅热潮也隐藏着危机。少数地区在“争奇斗艳”中“复制粘贴”,为夺人眼球向着庸俗与媚俗的画风走去,奔着“黑红也是红”的扭曲心态无脑跟风……所以在汹涌潮水中,“心要热,头要冷”,警惕用力过猛,时刻谨记急躁越多、智慧越少。
欲激活文旅热度,绽放华夏经济之花,必须打出全域新品牌,让文旅产业创新发展、长远发展。例如:江苏盐城成功打造了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成为国内首个巨型花艺王国,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视觉盛宴;吉林长春则开发了34个春季特色研学旅游场所和20余条春季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选择。与此同时,各类自驾、徒步以及乘坐慢火车等出游方式,结合节庆、市集、雅集、下午茶、音乐节等活动,提供更多踏青赏花、打卡游玩等新场景、新体验和新选择……这些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和亮点,进一步激发了文旅产业的新动能,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看遍山河落日,行遍大江南北。我们要挖掘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要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我们更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文化自信燃旺文旅经济的“火焰”,以“文旅浪潮”浸润华夏经济之花!
指导教师:金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