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文脉,沉醉火热
2024-08-27应李妍
至道嘉猷,静水流深,文脉如叶脉源远流长。柳暗花明,拨云见日,迷雾下的道路日益清晰,让我们不再局限于“旅”本身,而更注重于其文化感知、美的参与、创造和追求。依我刍荛之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是旅的内核,旅是文的载体,“文旅热”是城市的再生动力,富含独特的精神、文化审美。
诗人梭伦说道:“旅行的目的是‘看’。‘看’就意味着增进对其他民族文化、地方的了解与评价。”看文旅,热体验,以创新为笔,氤氲人文底蕴。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和旅本身就是密切相关的,文旅的热潮带给城市发展的机遇,从冬日爆火的哈尔滨冰雪城到“热辣滚烫”的天水麻辣烫,从上海的“繁花”到泉州的“簪花”,无一不体现着一方水土经历茫茫岁月涤荡后留下的痕迹。哈尔滨的爆火不是无厘头的,其主要原因就是注重游客的体验,创新挖掘冰雪文化资源。哈尔滨把“宠粉”做到极致:要氛围,圣·索菲亚教堂上便悬起“圆月”;看夜景,松花江上便升起热气球;“非遗”打铁花骤然绽放,璀璨了整个天际;驯鹿表演精彩绝伦,引得众人围观,摩肩接踵。而甘肃天水,更是连夜铺路,开通“麻辣烫公交专线”,带领游客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他们凭借各省的创新精神,秉承着不“躺平”的上进之心,积极作为,以人为本,把游客的体验放在第一位,接住了“泼天的富贵”。全省参与,营造优质的环境,不断刷新游客对城市的认知。
迎挑战,以城市为纸,评析热潮内核。成功来自思考与行动的完美结合,而“追求卓越是成功的开始”。成功的背后往往有着许多内在因素,文旅热潮也是如此,在带来机会的同时也隐藏着许多风险与挑战。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但是文旅团队连夜整改,及时退票,又赢得民心。而某些城市为了赶“潮”,蹭流量、炒热度,创新流于形式,更有虚假宣传,一度丧失公信力。一些地区为了谋发展,不惜利用环境,任意破坏环境,大肆污染环境。随着文旅的热浪来袭,也许会带来更多的社会、环境问题,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仍是关键。宣传模式较为单一、品牌效应不强也是“遗留问题”,因此要抓住本地特色,落实文与旅相结合,深度挖掘人文资源,从上至下、共同努力也许是个妙计。“行动要看时机,开船要趁涨潮”,只有抓住机遇,才有可能成功。
悟人情,以人心为墨,渲染文化自信。歌德说:“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在旅途中,当游客融入当地人文氛围时,“文旅热”就真正得到了诠释。文是底蕴,旅是手段,二者融合方能到达诗和远方。文有形或无形,当我们用眼睛记录下大自然的山川河海,再以人文赋予热情,就能跨越时空见证当地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哈尔滨人民在文旅热潮中展现了浓浓的爱家、爱乡、爱旅客之情。“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哈尔滨人民做到了,他们待游客如家人,切身为游客着想:切块的冻梨,免费的接送,温热的姜糖水……这散发着热情的烟火气,最终赢得了游客的心。“文旅热”的兴起,承载着人们对文化的汲取与精神的交流更高更广的追求,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更是渴求自己家乡的山川河海、丛林灌木的独特魅力被挖掘、被了解。
云山苍苍,流水泱泱,“文旅热”从“开门红”到“长红”,需要我们塑造强大的精神内核,以文化自信之精神促“文旅”之发展,创“文旅”之热潮。
指导教师:商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