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一”所向

2024-08-27姜志超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4年8期

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一个动词或一个形容词,因此你得寻找,务必找到它。绝不要来个‘差不多’,别用戏法来蒙混,逃避困难只会更困难,你一定要找到这个词。”这里,大师谈论的是另一个版本的“推敲”的故事。诚然,若想让自己的创作更具有生命力,这份对“只有一个词”的“唯一”的追寻不可或缺。

何为“唯一”?木心先生认为其中应当包含两重心意:一是最准确,二是最美妙。浪漫主义者往往只顾美妙而忽视准确,现实主义者往往只顾准确而忽视美妙,两者皆不可取。所以,这份“唯一”里凝聚的是对文笔的“真”和表达的“美”的追求。齐己“一字师”的文坛佳话,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惨淡经营,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字字看来皆是血”,更是对这一份“真与美”的呕心践行。这些先贤的创作历程,为我们形塑出他们在问道“唯一”的历程中不断前行与精进的身影。

那么,于我们而言,“一”又在哪里呢?确实,尚存青涩的我们距离“唯一”或许还有漫长的征途,但我们不能不葆有一颗向“一”的心。每一次动笔,都得想想:我们的笔尖要走向何处?我们的墨水要汇向何方?只有明白要将文字带向哪里,我们才有找到那个“一”的机会。在将《孔乙己》编入《呐喊》时,鲁迅先生把“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中“慢慢地吃喝”改为“慢慢地坐喝”。生造出的“坐喝”一词,瞬间点出咸亨酒店环境格局的精髓,令人拍案叫绝。因为明白自己要塑造什么环境、什么人,这一字的更改才能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翻看古今中外的文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太多有关锤炼、推敲文字的佳话轶事。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当提起笔的时候,需要问问“一”在哪里。怀着这份寻找“一”的热忱,相信,那“一”定能被你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