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古韵
2024-08-26周秀静
作家丰子恺曾经泊宿塘栖古镇,并写下美文《塘栖》。这一美谈,想来要归功于京杭大运河吧。运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塘栖古镇的风韵已非同往昔,但运河文化却如同广济桥一样,虽经岁月沧桑却更显古朴苍劲,它的根和魂还在。
快步走进塘栖古镇,你若不看那石质的大门,不闻那小贩的高声叫卖,只是踏上那饱经岁月沧桑的广济桥,将目光聚焦到桥下,此时的运河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波光反射到桥上,仿佛江南闺秀,温婉如玉,不沾人间烟火。广济桥石阶上坑坑洼洼,不知有多少脚步踩踏而过。据记载,古时桥中间本来有一座凉亭,现已不复存在。对于古桥而言,凉亭不过是几百年风雨中的一段小插曲罢了。这座历经500多年风雨的石桥,静静地伫立在大运河上,早已和塘栖古镇融为一体。
听老人说,以前的大运河很脏,河里漂着垃圾,臭气熏天,经大力实施“五水共治”之后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河水清澈了,沿河的花草树木更宜人了。
我从沉思中醒来,走下桥,看见的运河文化则更具特色,白墙黑瓦,人声鼎沸。明清时期的建筑皆封火墙高筑,隐于弄堂之内,古镇旧时有弄堂七十二条半,步入其中的一条,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两边袅袅花香,耳边鸟语悦耳,廊亭下偶尔坐着几个拍照的游客,记录着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京杭大运河宛如一条碧绿绸带漂荡在中央,旁边时不时飘下几片银杏叶,缓缓落入水中,仿佛片片金箔在河中漂荡,令人心旷神怡。恍惚中,我也成了一片落叶,躺在运河的水面上,接受水的滋润、爱的供养、文化的熏陶……
“嘀——”一声汽笛把我拉回了现实。
一条运河穿城而过,幽绿的运河水千百年来滋养着两岸的人民。它承载着历史的风云,也谱写着新时代的篇章。悠悠运河水啊,你改变了昔日的容颜,又始终初心不变。
运河是有记忆的。它见证着王朝的兴衰,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积淀成一份沉甸甸的记忆。它是塘栖的血脉,是江南的血脉,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它从古时流来,流经现在,又不停地向未来流去。
四时流转,古韵依旧,运河悠悠,我心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