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偏北:戈壁深处的奇幻石林

2024-08-24曹乃张宏远

知识就是力量 2024年8期
关键词:雅丹风蚀强风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敦煌雅丹”)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部,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这里的地貌景观奇特,仿佛是一座座中世纪的古城堡在沙漠中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敦煌雅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敦煌雅丹分布着各种因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的一种。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柱等风蚀地貌,均是大自然用风这把刻刀精心雕刻而成的艺术品。

敦煌雅丹内的“西海舰队”景点

"内力、外力齐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来“打底”

很久很久以前,甘肃省敦煌市一带还是一片湖泊。

伴随着地壳的抬升,青藏高原隆起,湖泊沉积面积逐渐缩小。最后,沉积地层裸露于地表。但这些沉积地层没有完全固结,易被风化。

外动力作用来“塑形”

由于青藏高原隆升挡住了南部印度洋和西部的湿润气流,东部太平洋的湿润季风受到太行山、秦岭的阻挡,以致这里的气候愈发干燥。

于是,这给来自蒙古高原的强风提供了“可乘之机”。强风自北向南长驱直入,在长期强风吹磨“定型”作用、间歇性流水作用及裂隙崩塌作用下,雅丹地貌最终形成。

"自然界的奇妙“食材”

" "——石蘑菇

在敦煌雅丹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形态万千的石蘑菇,它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

石蘑菇,上端宽大而下端细小,上部粗犷而下部纤细。尽管此类地貌以“蘑菇”为名,却并非是可品尝的美味佳肴,它的本质仍为岩石。

从石到柱:自然环境的“选择”

陆地上的沉积层断块,在长期气流作用过程中不断坍塌,可以形成孤立的柱状构造——风蚀柱。

从柱到菇:大自然的魔力

敦煌雅丹内气候干旱、降水量小,地表覆盖的植被稀少,气流得以长驱直入,对地表岩层进行持续的“攻击”。

世界各地石蘑菇集锦

石蘑菇的诞生可能归因于风蚀柱内沉积层的粒级变化。

当风吹沙起时,不同粒度的沙粒受重力作用影响,集中在近地面。近地面的沙粒颗粒大、数量多、能量足,对底层风蚀柱摩擦作用强。所以,风蚀柱的下部遭受了更强的剥蚀。经年累月,便形成了石蘑菇形态。

"传承与保护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力量

" "

敦煌雅丹内的雅丹地貌珍稀、独特且不可再生,为地质遗迹的杰出代表。

研究人员致力于地貌景观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目前,研究人员已采用多尺度实景三维建设模型技术,融合多源数据,将敦煌雅丹内的地貌景观进行数字化建模并保存。

当我们结合地理知识探讨雅丹地貌及石蘑菇的同时,也要明白这些地貌的形成机理。它们是一场跨学科知识交融的盛宴,是气象、土壤、生态、地质、地球物理以及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复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也应将视角拓展到更多领域,去广阔的天地间一探究竟。

知识链接

风化作用与风蚀作用

风化作用,指在风吹、日晒、温度变化、植物活动等作用下,岩石表面逐渐被破坏。这一过程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介入。石蘑菇即是经由多种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

风蚀作用,是指气流侵蚀岩层,将碎屑物以滚动、跳跃、悬浮等形式搬运到别处,造成的岩层露头、形态改变,形成风蚀地貌的过程。敦煌雅丹内的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柱,均由风蚀作用形成。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 美术编辑 / 韦英章)

猜你喜欢

雅丹风蚀强风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迎风坡水蚀影响的风蚀特征
神秘的魔鬼城——青海雅丹
被强风吹过的脸
数据驱动的高速铁路强风报警自适应解除策略
自诩
超级大胃王
有福同享
汪杏仁诞生记
令人震撼的侵蚀地貌(一)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室内风洞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