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约:作乱世界何时休

2024-08-24杨英杰

当代党员 2024年16期
关键词:亚太北约乌克兰

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在其成立75周年之际,于7月9日至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新一届峰会。

从这次峰会传递出的信息来看,在国际局势严重动荡不安的当下,北约不但丝毫没有反思自身作乱世界的教训,反而更加咄咄逼人,意欲进一步增强自身军事实力,继续为俄乌冲突拱火浇油,更多地插手亚太安全事务,甚至公然把矛头直指中国。

作为冷战遗存、阵营对抗和集团政治的产物,北约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替自己“续命”,以维护西方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地位。然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南方日益觉醒。美西方内部分歧不断增多,其通过北约控制世界的盘算终将落空。

不该存在的存在

北约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初期的1949年,其成立之初的宗旨是抗衡苏联。紧随其后,苏联主导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于1955年成立。此后数十年间,北约和华约成为世界上严重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极格局的衰落,华约于1991年解散,冷战宣告结束,北约也失去了继续存在的理由。但美西方并不愿意让北约退出历史舞台,试图将它变为主导国际事务的工具。为了替自己“续命”寻找借口,北约东奔西撞,插手别国内政,人为制造“假想敌”。

1999年对南联盟的轰炸、2011年对利比亚的轰炸、2001年至2014年在阿富汗的血腥行动,都是北约引发动荡的斑斑劣迹。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西方企图拉拢乌克兰加入北约,危及俄罗斯地缘安全利益,引发俄方强烈反弹。同年,北约将俄罗斯列为“欧洲—大西洋安全最严重的威胁”。

可见,虽然北约自称是一个集体防御性组织,但活生生的事实证明,它早已变成咄咄逼人、具有进攻性的军事同盟,对非北约成员国的安全构成现实或潜在的威胁。

北约的核心是其创始条约的第五条,该条规定对一个成员国的攻击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经历几次东扩后,其成员国数量已从最初的12个增加到现在的32个。北约军队总人数逾320万,共列装近1.5万辆坦克、约2.1万架战机,还有1800艘左右的军舰。美国在欧洲部署了约7.9万名美军,其中超过4.8万名美军在德国。

俄乌冲突给交战双方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也给欧洲乃至国际安全形势构成严重冲击。尽管如此,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组织为推动和谈、停火止战奔走斡旋的时候,北约仍铁了心为俄乌冲突添薪助燃。

在本届峰会上,北约宣布明年将为乌克兰提供至少40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并宣称“乌克兰的未来在北约”。北约将在德国新设立一个规模为700人的指挥部来统筹协调对乌援助。

此外,作为北约的主导国,美国将从2026年起在德国部署“标准-6”导弹、“战斧”巡航导弹等武器。美国、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将向乌方提供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在内的各型防空系统。部分北约国家已开始向乌方移交美制F-16战机。

事实上,北约国家迄今已向乌克兰提供超过千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而且援乌武器的先进程度、射程和破坏力不断上升,对乌方使用武器的限制越来越少。乌克兰军队已开始使用西方援助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俄乌冲突因此不断升级。

由此可见,北约对军事冲突抱持狂热的态度,其侵略性和进攻性暴露无遗。这个本应早就解散的军事同盟的存在,成为欧洲地区动荡不安的根源。

伸向亚太的“黑手”

在搅乱欧洲的同时,近些年,北约还突破其传统责任区,不断染指亚太安全事务,在亚太制造分裂,从而配合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维护其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

作为北约盟主的美国,已把中国作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几年来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打压,企图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在本届峰会发表的宣言中,北约无端抹黑和攻击中国,诬称“中国继续构成对欧洲—大西洋安全的系统性挑战”。正如在欧洲把俄罗斯视为敌人一样,北约正在把中国看作是其在亚洲的“假想敌”。

无论是推动“北约亚太化”,还是妄图打造“亚太版北约”,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针对中国的意图显而易见。

在本届北约峰会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个亚太国家的领导人或高官也应邀参加。这是北约连续三年邀请这四国高层参加峰会。北约拉拢这四国是图谋推动“北约亚太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这四个国家于2012年至2014年已分别与北约签署了个别伙伴关系与合作计划(IPCP)。此外,这四国还加入了北约2014年提出的“伙伴关系互操作性倡议”下的互操作性平台,从而使其参与北约领导的军事行动成为可能。近年来,北约加快东进亚太的步伐。2021年,北约出台“2030年议程”,提出要积极介入全球事务,特别是“印太事务”。2023年7月,北约与日韩澳三国把合作关系升级为“量身定制的合作伙伴项目”,拓展了彼此合作的范围。

过去几年,北约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愈发频繁,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等先后都向亚太地区派遣了军舰。北约还与一些亚太国家提高对话层级、签署军事协定、开展联合军演,军事合作日益增强。

推动“北约亚太化”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为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围堵和遏制力度,美国打造“亚太版北约”的动作接二连三:推动美日印澳合作升级,炮制所谓“四边机制”;举行美日韩三国领导人戴维营会晤,力图将美日和美韩两个军事同盟整合为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与英国、澳大利亚一起,组建所谓“三方安全伙伴关系”;置核扩散风险于不顾,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

然而,除少数与北约展开军事合作的国家外,亚洲大多数国家对北约插手亚洲安全事务已保持警惕,甚至提出批评。这些国家不认为中国对其构成任何安全威胁,反对把亚洲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集团,反对北约迫使其选边站队。亚洲有识之士清醒地认识到,北约进军亚洲不过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举措,对亚太地区的未来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曾警告,北约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推进的“最大危险”是,该联盟“最终可能会将其灾难性的军国主义文化输出到东亚”。

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撰文说,如果北约向亚洲扩张,亚洲的发展前景将受到影响,北约“将这种恶意‘毒药’(阵营对抗)出口到亚洲,无异于让亚洲迎接‘瘟疫’的到来”。美国《国际政策文摘》网站一篇文章写道,“北约已‘变成华盛顿的斧头、长矛和铁锹’”,“北约扩张到哪里,哪里就最可能发生战乱,亚太国家要警惕了”。

暗流涌动的前景

本届北约峰会是在该组织成立75周年之际举行的,然而会议并没有洋溢着积极的气氛。相反,以“暗淡”“焦虑”为特点的氛围笼罩着这次峰会。

分析人士指出,北约国家之间或内部的分歧、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总统竞选,以及欧洲右翼势力的崛起等因素,正使北约的生存和发展暗流涌动。

在是否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的问题上,北约成员国内部分歧严重。美国皮尤研究中心7月初所做的民调结果显示,在美国,31%的受访者认为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的援助过多,25%的受访者觉得对乌支持已经足够;在毗邻乌克兰的波兰,44%的人认为乌克兰获得的支持过多,而持相反观点者仅占6%。北约成员国匈牙利始终反对军事援助乌克兰,斯洛伐克对此也不积极,法德两国则相互指责对方援助乌克兰力度不够。另外,在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上,北约国家之间也存在重大分歧。

目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新上台的概率升高,美国未来对北约的态度可能发生较大改变。特朗普不但曾扬言要退出北约,而且多次胁迫北约其他国家增加军费开支,使这些国家遭受巨大压力。美国前外交官、兰德公司兼职高级研究员威廉·考特尼称,大多数北约盟友认为特朗普反对北约且倾向于孤立主义,担心他上台后会削弱北约。

不久前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表明,右翼势力在欧洲显著崛起,而这些右翼势力主张本国利益优先,对北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正因如此,美国《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写道:“很难不忧心北约一年后会是什么样子、能否健康平安地活到76岁。”

北约一直将自己粉饰成“维护和平的组织”,但事实表明,北约的黑手伸向哪里,动荡和混乱就出现在哪里。多行不义必自毙,北约理应反思地区危机根源和自身所作所为,以实际行动推动局势缓和,而不是甩锅推责、嫁祸于人。

猜你喜欢

亚太北约乌克兰
走向北约?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五片阴云笼罩北约70周年庆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亚太6C通信卫星合同成功签署
美国亚太同盟的困境
失控的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