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有效制度安排

2024-08-22陈希琳

经济 2024年8期

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一项紧迫性任务,也是长期性任务。如今这项课题已经成功开题,各地有各地的答题重点,各领域有各领域的解题思路,为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倍增效应,当前阶段,亟须在制度安排上更多着墨,提供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安排,把要求性、方向性政策变成可操作、可检验的政策。

确保制度供给的一致性,同题共答,避免各行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健全专家参与公共决策制度。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

确保制度供给的协同性,同频共振,防止相互掣肘。一方面,确保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这个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另一方面,确保局部利益的灵活性,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确保制度供给的前瞻性,同向发力,以免因循守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底色,通过更多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让新赛道繁荣起来,让新场景兴旺起来,让新动能澎湃起来,绘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多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