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网络亚文化现象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4-08-21沈江凝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1期

摘要: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网络亚文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揭示网络亚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本质,以及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易受其不良诱导的现象。文章认为,由于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认知事物能力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网络亚文化的消极影响会显著阻碍高校思政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文章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首先,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应提升自身修养,加深对网络亚文化的认识。其次,应积极发展主流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文章提出上述建议,旨在引导大学生绿色用网、文明用网,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有效减少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优化高校思政工作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亚文化;思政教育;高校辅导员;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1-0196-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自媒体短视频在基层老年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JSS-L-2022037

一、网络亚文化概述

网络亚文化是一种有别于网络主流文化,具有批判性、边缘性价值观念的网络流行文化。它与主流文化呈现出既共存又冲突的胶着状态,并直接或间接对青少年的行为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影响[1]。这类网络亚文化折射出的消极情绪将阻碍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2]。依据青年常参与的、流行的且影响较大的特点,网络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饭圈”文化、“佛系”文化、动漫文化、丧文化、直播文化等。这些网络亚文化良莠不齐,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李子柒,也有被央视批评的、具有不良导向的“吃播”;有《大鱼海棠》这样制作精良、弘扬正能量的优秀国漫,也有血腥暴力内容低俗的不良动漫。这些文化需要仔细甄别和严格监管。大学生的“三观”还未成型,很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亚文化腐蚀。也有一些网络亚文化是必须抵制和纠正的,例如丧文化是以消极颓废的心态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传递了青年人在社会压力和习得性无助状态下的不良情绪,这样的文化传播无疑会让更多朝气蓬勃的青年变得死气沉沉、丧失应有的斗志。这些不良文化都会阻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网络亚文化与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关系

网络亚文化的出现,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网络亚文化的影响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加深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还要明确网络亚文化对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从而为辅导员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网络亚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提供基础支撑。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第一,思维活跃且标新立异。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速度更快,他们面对多元的信息更加开放包容,思维更加活跃。他们更愿意运用新媒体表达自身诉求,寻求小众圈子,张扬自身个性。

第二,信仰多元且意志不坚。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受到网络多元文化的冲击,许多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或在高压环境下容易将具有迷信色彩的“星座”“锦鲤”等当作信仰支撑,甚至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的现象。

第三,主动探索且判断片面。大学生适应能力强,乐于主动探索新鲜事物和了解网络事件,通过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对事件加以评判,发表自身观点。但是往往会被流量和片面的事实所蒙蔽,从而盲目跟风,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助长不良风气。

(二)高校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思政”的育人模式,启示辅导员需要随时代变化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因此,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辅导员运用传统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一对一谈心谈话、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接受教育的受众有限。而互联网用户体量庞大,运用新媒体可以突破人数限制,使基数庞大的高校学生同步接受思政教育,从而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育人效果。

第二,打破思政教育时空限制。传统思政教育往往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场所,而利用新媒体,辅导员可以通过视频和在线会议实现远程对话交流,学生也可以在任何空闲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录播课程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育人自由[4]。

第三,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新媒体为当今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更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以往的思政教育往往采用最基础的理论宣讲形式,照本宣科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一味说教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采用微视频、微博话题、微信公众号推文等传播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实现精准育人。

(三)网络亚文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

1.削弱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网络亚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复杂。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主流思想讲授为主,几乎不会涉及亚文化的概念。而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会从各种网络渠道了解多元的网络亚文化,其与主流文化存在冲突对立,导致大学生对辅导员讲授的主流文化的认同感被削弱[5]。

2.思政教育所依托的传统载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以往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主要通过理论宣讲、主题班会和日常教育等形式进行,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特定的环境。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学生无论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专业知识教育都依托课堂这个载体,但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和学生都会使用各种网络社交媒体,对网络的依赖度大幅提升,同时新媒体的多样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也使得传统载体的弊端凸显[6]。

三、针对网络亚文化影响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网络亚文化的影响,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要基于网络亚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出发,注意调整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并重视主流网络文化的发展;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发挥全方位的育人功能。

(一)调整思政教育思路,增强工作积极主动性

在网络亚文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有效应对网络亚文化的冲击,需要辅导员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不能使教育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也不能仅靠说教式灌输,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做到贴近学生实际、掌握学生动态、解决学生疑问,让学生感受到主流文化不是停留在书本的知识,而是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辅导员除了使用教科书,还可以应用PPT、短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素材,设计翻转课堂、小组讨论、小游戏等互动形式,增强课堂趣味。还可以利用慕课,整合碎片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7]。此外,辅导员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辅导员是“第二课堂”的实施主体,要将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宿舍文化融入日常工作,搭建文化浸润育人平台[8]。利用传统节日、红色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组织助老、助幼、助残志愿服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身体力行奉献社会。

辅导员要想开展沉浸式思政教育,必须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一是深度触网,了解最新时事和热点事件,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研判。

二是到学生群体中去,通过主动和学生互动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基于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合理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规划,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效果。

三是提升专业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最新理论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9]。

(二)发展主流网络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辅导员在面对多元网络文化时,自身要坚定立场,分清哪些是主流文化,哪些是需要抵制的不良网络亚文化,做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展主流网络文化。面对网络亚文化的冲击,辅导员要想巩固地位、握牢话语权,一方面要做到事前预判,及时遏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10]。例如在“双11”“双12”等大型购物节前夕,辅导员可以在线上线下倡导勤俭节约、理性消费,阻止学生落入商家陷阱而冲动消费。许多大学生喜欢过洋节,吹捧西方文化,却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入侵,因此辅导员可以在西方节日之前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倡导大学生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11]。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做到实时跟踪,做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在热点事件发生后,防止学生跟风,产生舆情。

(三)充分运用网络载体,发挥全方位育人功能

大学生喜欢网络,喜欢多元文化。根据大学生的这种行为喜好,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辅导员也可以在互联网扎根筑营,借助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或者搭建个人的自媒体品牌IP,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12]。考虑到当前大学生喜欢使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辅导员也要善于利用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熏陶,将思政工作融入学生日常生活[13]。大学生主要使用QQ和微信沟通互动,在朋友圈和QQ空间分享日常,因此辅导员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与学生交流,还可以在空间发表网文,在微信公众号上撰写推文,帮助大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微信公众号“辅导员联播”关注人数已达到2万余人,依托公众号更是诞生了一大批“网红辅导员”[14-15]。

四、结语

网络亚文化的出现对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网络亚文化对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阻碍也不容忽视,辅导员必须正视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帮助大学生增强辨别能力,弘扬主流文化。许多网络亚文化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就能转化为主流文化的补充和辅助,因此辅导员如何利用网络亚文化兴起的社会趋势乘势而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探索出强化思政教育时代感和吸引力的新路径,是辅导员未来开展思政教育,坚守育人初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涂一昂.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三全育人”的路径解析[J].社会科学动态,2024(3):109-116.

[2] 刘秋菊,关司祺.新时期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8):153-155.

[3] 曹茜.新媒体时代辅导员日常思政网络育人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5):188-190.

[4] 唐林萍.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5):194-196.

[5] 权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育人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5):209-212.

[6] 茹岚.课程思政视域下辅导员育人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2):147-149.

[7] 兰霞萍,程样国.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学理化、制度化与常态化[J].科教文汇,2024(4):1-7.

[8] 闫赫.高校党建引领思政工作融合机制建设探赜[J].成才之路,2024(6):33-36.

[9] 陈洁琳.生活化视域下开放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4(1):24-28.

[10] 张莉鑫.红色资源在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北京教育(德育),2024(2):77-81.

[11] 王康.高校辅导员抖音短视频育人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4):198-200.

[12] 张艳岗,张翼,奥瑞芳.“大思政”视域下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24(2):1-4.

[13] 郭馨潞.师范院校科研管理中的思政工作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7):97.

[14] 史坤.高校行政管理与思政工作协同发展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7):110.

[15] 倪兆亮,陈静,刘浩然.数字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要素谱系与运行机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7):43-45.

作者简介 沈江凝,助教,研究方向:三全育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