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构建路径探析
2024-08-21晏国祯党瑾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占据重要地位。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多元化的价值诉求,高校必须创新诚信教育理念,革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诚信教育的吸引力,引导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操守。文章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表现入手,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影响,指出金融失信、学术不端等失信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多发态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开展诚信教育的新思路。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构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具体路径:一是将诚信教育融入新媒体平台,创新教育形式,开发诚信教育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等,用贴近大学生需求的方式传播诚信知识和价值理念;二是发挥新媒体互动性优势,开展诚信知识竞赛、情景模拟挑战赛、心得分享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引导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加深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和认同;三是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建立诚信行为监督和激励机制,强化诚信评价和失信惩戒,将日常行为规范与诚信要求深度融合;四是加强校内外协同,推动与互联网信用平台对接合作,引入真实信用场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诚信教育网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行为监督;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1-015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060104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新媒体,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参与诚信教育的互动活动,重塑网络时代的诚信观。本文从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诚信问题的表现入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诚信教育的新思路,并探讨构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新形势下针对高校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提供参考。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诚信问题的表现
(一)网络舆情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与公共事件、社会问题相关的民意表达和情绪反应,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互动性强,能够迅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共鸣,进而影响其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1]。学生可能因为网上的不实言论而对他人产生偏见和歧视,或者因为错误的价值导向而荒废学业。极端或偏激的言论容易形成带有煽动性的舆论氛围,导致一些学生不加思考地盲从,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一些不理智、不负责任的行为,损害自身和他人的利益。网络舆情还可能削弱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在网络空间中,个人的言行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可能导致学生放松对自身的约束,忽视对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责任[2]。
(二)金融失信、学术不端等行为
高校学生诚信问题不仅表现在网络舆情和虚假信息方面,也体现在金融失信、学术不端等行为上,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诚信原则,损害了个人和社会的利益[3]。当下,金融失信行为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呈多发趋势,一些学生可能受到校园贷、网络借贷等新兴金融模式的诱惑,过度举债消费,甚至恶意逾期、骗贷,年纪轻轻就成为“老赖”,不仅给个人信用记录留下污点,也对家庭造成了经济负担[4]。学术不端行为在高校学生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亦时有发生,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和严肃性,破坏了高校的学术生态,损害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声誉。其他一些失信行为,如考试作弊、签订就业协议后毁约等,也屡见不鲜[5]。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诚信教育的新优势
(一)提升诚信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新媒体以独特的传播特性和交互功能,为拓展诚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可以扩大诚信教育的覆盖面,通过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随时随地向学生推送诚信教育的内容,学生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主动获取诚信教育的资源,形成随时学习、及时吸收、“永不下线”的诚信教育资源供给[6]。
(二)创新多元诚信教育方式
新媒体时代,高校能在多样化的工具和平台支持下创新诚信教育方式。互动性极强的新媒体工具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诚信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内化诚信品质。新媒体工具的多样性为诚信教育内容的呈现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7],校方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信用教育内容、守信故事,针对热点事件及时发声、正面引导,使诚信教育紧跟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实际。
(三)更好地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高校诚信教育中,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学生诚信行为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为诚信榜样的选树与宣传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平台,优秀榜样的事迹传播得越广,产生的示范效应就越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转发、分享等方式参与诚信榜样的宣传,让榜样精神在朋友圈、QQ群等社交网络中口口相传、广为传播。新媒体让诚信榜样教育突破了时空界限,有效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覆盖面,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榜样、向往榜样。
三、构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路径
(一)将诚信教育融入新媒体平台,创新教育形式
高校要提升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主动拥抱新媒体,将诚信教育融入新媒体平台,创新教育形式,让诚信教育插上新媒体的翅膀。
首先,可以开发诚信教育专题网站、公众号、App等,及时推送诚信教育资讯、案例、知识等。例如搭建诚信教育专题网站,集中展示诚信教育理念、诚信榜样事迹、诚信政策法规等内容,在小程序集合诚信教育课程、诚信知识问答、守信行为打卡等功能入口[8]。
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音视频、图文、H5等多媒体表现力,将诚信教育内容转化为贴近学生需求、易于学生接受的新媒体产品,如制作诚信教育微视频、短剧等。
最后,依托新媒体的社交性和交互性,开展诚信微博话题讨论、诚信公开课直播、诚信达人秀评选等活动,如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一诺千金,与诚信同行”话题讨论,引导学生畅谈认识、分享诚信体验、交流诚信困惑[9]。
(二)发挥新媒体互动性优势,提升学生参与度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提升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优势,提升学生参与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参与中加深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增强诚信意识和诚信践行能力。
首先,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诚信互动活动[10]。例如,精心设计诚信知识竞赛题目,围绕诚信的概念内涵、行为表现、实践案例等方面考查学生对于诚信的理解;开发诚信情景模拟挑战赛,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职业选择等方面可能面临的诚信两难困境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诚信抉择。
其次,高校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搭建诚信交流互动园地[11]。例如,在官方网站、App上开设诚信讨论专区,聚焦“诚信与个人成长”“诚信与职业发展”“诚信与社会责任”等话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最后,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众创众筹功能,引导学生投身诚信创新实践,在项目策划、产品研发、作品创作中体悟诚信力量[12],用新媒体语言讲好诚信故事、弘扬诚信精神,做诚信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三)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建立诚信行为监督与激励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构建长效的诚信教育机制,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创新诚信行为监督与激励方式,将诚信教育嵌入日常行为管理,将诚信要求落实到行动规范。
首先,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和分析学生在校园门户网站、在线学习平台、论坛社区等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通过设置诚信行为和失信行为的关键指标,实时监测学生的网上诚信状况[13]。例如,监测学生在论坛发言、作业提交、考试考勤等方面是否存在抄袭、作弊、代考等失信行为,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发诚信地图、诚信学生档案等。
其次,高校可以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智能分析学生在校园网络平台上的言行数据,识别侵权抄袭、考试作弊、图书借阅逾期等失信行为。
最后,高校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诚信指标体系,围绕学生在学习、科研、生活、社交、实践、网络活动等方面的诚信表现,建立全面系统的诚信指标体系,细化量化诚信加分项和失信扣分项,将学生的诚信积分与学校的评优评先、国家助学贷款、求职推荐等挂钩,在“助、贷、奖、推”等方面给予诚信激励[14],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导向。
(四)对接互联网信用业务,建立校内外诚信教育合作网络
高校诚信教育要紧跟互联网信用建设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推动校内诚信教育与校外信用业务深度对接,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校内校外协同化的诚信教育“生态圈”。
首先,高校可以与各类互联网信用业务平台开展诚信教育合作,引入真实信用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强化诚信意识。例如,与网上银行合作,在校园内设立信用教育体验区,为学生科普信用知识,增强学生的反诈意识,邀请网络征信专家讲解信用知识,教授学生识别网络信用陷阱、防范网络信用风险。
其次,高校要与网络征信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帮助学生掌握个人信用管理知识,提高网络信用素养,可以尝试合作建设网上个人信用查询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信网学籍、学历查询,运营商信用积分查询等服务,及时挽救失信学生,帮助树立信用自救意识,重塑信用形象[15]。
最后,高校要主动对接互联网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学生家庭,发挥制度合力,构建网络失信行为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网络失信行为信息,纳入学校诚信档案,通过强化失信惩戒,提高违约成本,倒逼学生加强自律,在日常网络活动中坚守诚信底线、提升诚信修养。
四、结语
诚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积极将新媒体技术手段引入诚信教育,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方式方法,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常态化的诚信教育格局。只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特性,以贴近性、互动性、多样性为突破口,精心设计教育内容,拓展实践路径,完善保障机制,才能切实增强高校诚信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引导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自觉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 郭俊英.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冲击及对策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3.
[2] 吴嘉琳,赵艳霞,薄建柱,等.青年大学生诚信问题剖析与风险防范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4):74-78.
[3] 钟胥鑫,杨可.关于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构建的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0,30(1):109-115.
[4] 高丽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策略[J].中国报业,2023(16):118-119.
[5] 蒋伟,施振佺.新时代高校科研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3,40(18):15-20.
[6] 吴建平.融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创新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7] 姚春曲.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D].遵义:遵义医科大学,2023.
[8] 刘祥坠,姚政邑.新媒体环境中高校“廉洁诚信”意见领袖传播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1,19(6):108-112.
[9] 简承渊,冯思潮.新媒体环境中的网络诚信与生态自净[J].新闻爱好者,2021(10):33-35.
[10] 黄俊鹏,汪一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5):28-31.
[11] 蒋秀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63-66.
[12] 许馨文.新媒体视角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究[J].科教文汇,2021(1):39-40.
[13] 黄楚新,文传君,曹曦予.网络诚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闻战线,2020(5):47-50.
[14] 李若彬.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征信,2023,41(11):66-70.
[15] 邹林林,刘洋,张喆.高校诚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3,25(5):97-100.
作者简介 晏国祯,助教,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瑾,研究方向:证券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