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究
2024-08-21王慧慧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在发展和传承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文章探讨新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其应对路径,旨在利用新技术加强文化建设,以应对信息泛滥和文化同质化等挑战。文章采取定性分析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影响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性梳理和分析,探讨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信息泛滥、文化同质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脱节、文化资源整合不足等。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索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校园文化特色和创新等应对策略。研究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这些策略摆脱新媒体环境下文化建设的困境,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具体来说,新媒体技术能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新渠道和新方法,学生提升新媒体素养有助于构建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校企合作能为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带来资源和实践平台,而校园文化的特色化和创新则能够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文章旨在为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为未来研究提出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职业院校文化繁荣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新媒体素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1-0127-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理论逻辑及实践探索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2403
一、引言
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这深刻影响了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广泛性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更快、更有效地传播文化,增强其影响力;其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挑战职业院校文化的传承和建设。因此,探究职业院校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建设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不仅能帮助职业院校优化自身的文化传播策略,提升文化建设质量和效率,还能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和保障。
二、新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信息泛滥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频繁使用各类新媒体工具,普遍对即时、实用的信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这种新媒体使用习惯使学生们更容易接触到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其中包括与职业道德、社会主流价值观不符的内容。
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而信息爆炸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难以专注于深入学习和实践,而且伴随的价值观多元化甚至相对化现象在无形中侵蚀了学生对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认识[1]。
面对海量的信息,学生往往难以辨识和吸收那些有益于其职业发展和人格成长的正面信息。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更显艰难,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职业道德的树立面临重大挑战。
(二)校园文化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创新
通常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文化特色的塑造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结果是许多院校的文化活动、宣传口号乃至校园环境设计显得雷同,缺乏差异化,难以形成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独特的校园文化[2]。由于缺乏创新和特色,这种文化同质化进一步影响了学校的品牌形象和学生的归属感,学校难以在激烈的教育市场脱颖而出,吸引优秀的生源和师资。文化同质化还削弱了职业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潜力[3]。
(三)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环境脱节
职业院校拥有独特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群体,其文化建设应当紧贴学生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院校仍然依赖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如宣讲会、纸质海报、校报等,这些方式在新媒体时代的吸引力和覆盖范围已大大缩小[4]。在新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的文化传播若不能与这种快速、多元的传播方式同步,就难以有效触及学生,进而影响文化内容的传递和价值观的灌输。面对新媒体环境下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压力,职业院校也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技术支持来更新传播手段,使得文化建设活动难以发挥预期作用,影响了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脱节不仅会限制文化建设的效果,还会削弱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影响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和品牌形象。
(四)职业院校文化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职业院校无论是在物质还是非物质文化资源方面,都缺乏足够的支持和投入,往往面临更为紧张的资源配置问题。这种资源的紧缺直接影响了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深度,限制了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职业院校的文化资源包括图书、学术期刊、文化艺术作品、专业讲座以及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传播媒介[5]。实际情况是一些职业院校难以形成系统的文化资源集合,资源的碎片化和孤立化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这些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不利于文化建设科学开展。职业院校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战略视角[6]。一方面,学校忽视了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和深入性;另一方面,未能充分认识到跨学科、跨领域资源整合的重要性,错失通过整合不同资源创造新的文化价值的机会。
三、新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开发校园 App,注册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打通直接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渠道,这些平台可以发布学校新闻、文化活动信息、教育资源等,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和参与校园文化生活[7]。
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内容推送和互动则是进一步强化新媒体文化传播效果的关键措施。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更准确地推送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内容,增强信息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在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文化建设的同时,结合线上线下活动,营造温暖真实的校园文化氛围非常重要。例如,职业院校可以打造线上的“微公益”“微心愿”“微关怀”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关爱和支持,共同参与到学校社区建设中。这些微概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不但能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还能构建一个更加温暖、互动和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要引导学生理解新媒体的工作原理,有效利用新媒体工具,具备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设立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如新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新媒体内容创作、新媒体营销、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内容[9]。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新媒体技术,还能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沟通规则和行为准则。
为了提升学生的新媒体素养,职业院校应将网络文化教育纳入人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结合网络文化主题讲座、研讨会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识别网络空间的虚假信息、不良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力。学校可以组织新媒体创作比赛、网络文化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参与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自我保护、批判性分析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10]。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与职业实践的联动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与职业实践的紧密联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性。
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来校参加讲座、研讨和交流活动。这些行业专家不仅可以分享行业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还能引入行业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领域的文化背景和职业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11]。
开展校企联合文化活动可以促进校园文化与职业实践的融合。通过实际参与,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职业文化,增强自身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职业院校不仅能借助企业资源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接触未来的职业,为其顺利步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12]。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了解和吸引未来的人才,实现校企共赢。
(四)强化校园文化特色和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强化校园文化的特色和创新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职业院校应积极发掘、弘扬和传承其历史文化资源。每所院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些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学校可以通过整理和研究历史文献、校史校训、标志性建筑等,提炼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从而增强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和连续性[13]。
crhT3kvAhWG1cfbwapzz9g==例如,河北省高职院校利用自身地理和气候优势,以及冰雪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提升的关注度,发展独具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涵盖滑雪、冰壶、花样滑冰等多种冰雪项目,还通过冰雪运动传递了团队合作、坚韧不拔等正面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冰雪文化的推广和深化,为职业院校创造了独特的教育和文化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14]。
同时,河北省高职院校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到冰雪文化创新项目中,如策划冰雪节、冰雪艺术展等活动,使冰雪文化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新媒体技术,这些活动和项目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进而吸引更多学生与社会公众参与和关注[15]。
通过上述措施,职业院校不仅能够强化校园文化的特色和创新,还能在新媒体环境下营造更加积极、开放和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氛围,促进自身整体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四、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文化建设面临众多困境。基于此,职业院校须采取创新的策略,注重与技术发展同步,利用新媒体工具增强文化建设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视,加强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从而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力的校园文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叶萍.宣传赋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三重逻辑[J].当代职业教育,2022(2):74-79.
[2] 浦毅,邓先宝,徐春成.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究[J].教育观察,2023,12(25):35-38.
[3] 陈逸林,马力,李旭.三色交融以文化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23(14):73-76.
[4] 赵莉莉.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报业,2023(22):224-225.
[5] 浦毅,邓先宝,徐春成.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究[J].教育观察,2023,12(25):35-38.
[6] 张建,陈书.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策略探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8(S1):146-148.
[7] 黄小凤,杨盘冬,曾爱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4):140-144.
[8] 龙意格,方虹文.以文化节助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24(3):17-19.
[9] 姜筱晗,戴立桥.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8):130-132.
[10] 邴星媛.非遗文化融入职业院校美育建设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4(10):69-72.
[11] 任源.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演进逻辑、时代内涵及实践路径[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3):44-52.
[12] 于晓华,毕贵林.依托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助力职业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2):54-56.
[13] 王伟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思政课新生态[N].中国文化报,2023-07-07(002).
[14] 董晖,王利杰,王锋.河北省高职院校冰雪校园文化建设[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24):83-85.
[15] 李永杰,翟乃盛,陈龙,等.高职院校图书馆红色文化传承路径构建的实践探索[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8):196-198.
作者简介 王慧慧,助理研究员,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文秘科科长,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