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赋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4-08-20沈静 徐立明
[摘 要]红色基因是医院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保证,以传承红色基因引领医院文化建设,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公立医院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经验和自身特色,将医院红色基因融入医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驰而不息地推动医院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红色基因;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长期浴血奋斗的过程中,孕育并铸就了赓续不绝的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精神品质、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结晶,红色基因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之一,并从强化患者需求导向、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和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三方面,对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弘扬红色文化是继承医院历史,积极建设党委领导下的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
一、红色基因在医院文化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核心精神特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境界。红色基因记录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来时之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是无数共产党员的思想结晶。共产党人要永远牢记党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精神之‘钙’,彰显了信仰的伟大力量,是精神象征,是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源泉。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内核,红色文化是红色基因的外化形式。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红色基因可以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医院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坚守“根”和“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崇敬之心做好修缮保护,加强资源整合,构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纪念设施、档案文献等联动保护利用格局。强化技术赋能,加快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丰富展陈形式,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场景、文献资料等更好还原和呈现出来;用心用情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寻访红色足迹,铭记红色传统,让红色文化更好植根人们心灵。
二、红色基因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作为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和上海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医院”创建单位,按照“三转变”“三提高” ①的要求,将红色基因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探索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激发医院改革发展活力,把公益性鲜明地写在医院高质量发展旗帜上。
(一)探索思想建院、文化建院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依托红色资源而产生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精神风貌和服务形象的集中体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应该把医院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体现医院发展的人民性、科学性和文化传承性。
在160年的发展历程中,市一医院始终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倡导“公溥仁心,济世臻程”的医院使命,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提出“三高”发展目标,“三线”发展思路,努力推动实现“六个转型” ②,强化患者需求导向,建立关心关爱医务员工“PEOPLE(人民)体系”,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精准为员工服务。
(二)利用院史资源,建设院史馆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是凝聚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院史馆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可带领全院干部职工重温医院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从中体会创业艰辛、感悟奋斗热情、接受文化熏陶,形成医院文化自信。院史馆不仅是穿越时空的讲述,更是传承精神、激发斗志的桥梁,是医院对外交流的窗口和职工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医院文化与历史的里程碑,对医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回顾医院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次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医务工作者“医”心向党,挺身而出,肩负起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的使命和责任。新中国成立初期,市一医院组建血吸虫病防治队奔赴嘉定、青浦、宝山开展血吸虫防病治病工作。1951年至1955年,市一医院先后派出7批34人医疗队奔赴抗美援朝第一线,在中朝边境二道江地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抢救了许多志愿军战士的生命,其中19人立功获奖。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市一医院派出3批医疗队奔赴唐山抗震救灾。2003年初,在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市一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发扬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组建医疗队奔赴“非典”隔离病房,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2008年,汶川地震,市一医院迅速组织抗震救灾队,分4批先后奔赴救灾前线,共救治伤员3000名,施行各类手术40余例,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24年,恰逢市一医院筹备160周年院庆之际,医院党委高度重视院史馆建设,持续给予投入,不断加强对史料、实物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通过生动、直观的史料和实物有效弥补传统文字不足之处,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院史馆中的运用,更好地展示医院改革发展的成果,保护还原医院历史,不断丰富馆藏内容,把院史馆承载的触动人心、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医院文化日臻完善。
三、市一医院工作经验与启示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意义十分重大。以文化凝聚意志,以文化引领发展,以发展塑造品牌。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需要建设医院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特色和名义大家学术思想、高尚医德,提炼医院院训、愿景、使命,凝聚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上海开埠百年,海上医疗深植红色基因。在上海诸多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百年历史中,红色基因铸就了其百年信仰之基,见证了一段段历史 ③。我们应充分认识并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更好发挥其多维功能。红色文化是生动鲜活,不可替代的历史教材,具有很强的政治教育功能。红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融合马克思主义经典,在革命实践熔铸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造和升华,具有特色鲜明的文明传承功能,在群众心中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展现了党领导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自强不息的奋斗足迹。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之一,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能,也是贯彻落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益举措,对从根本上提升医院人文服务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认为,以红色基因赋能医院文化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红色教育方面。医院可以通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如组织员工参观革命历史纪念地、举办红色文化讲座等。通过参观校史馆、开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红色诗词朗诵、主题党日等活动,使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充分发挥这些活动的教育功能,让每一次活动都能成为激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二是在弘扬医德医风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根植传统文化,汲取医德医风建设丰厚滋养。修医德、行人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④。擦亮为人民服务精神底色,与医德医风建设紧密相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倡导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真正让精医尚德、敬畏生命、博爱仁术、救死扶伤成为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三是在激发员工使命感方面。传承红色基因,勇担使命责任。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愿景,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和医院的发展紧密相连,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四是在培育医院文化品牌方面。红色文化可以为医院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结合医院特色和优势,打造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医院文化品牌,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在强化医院管理方面。借鉴革命成功经验,如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纪律约束等,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六是在推动医院创新发展方面。鼓励员工积极探索新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七是在营造和谐氛围方面。加强团队建设和员工关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形成为医院发展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要以构建医院特色文化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建设。市一医院现阶段的文化体系包含“七位一体”核心文化要素,即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天使文化、学者文化、海派文化、健康文化、廉洁文化融为一体。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塑造人,涉及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市一医院特成立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明确各小组任务分工,把握时间节点,严格跟踪督查问效,全面开展特色文化行动计划。力求以文化人,将医院的文化精髓融入全院全员的“血脉骨髓”,进一步夯实医院的文化根基、提升医院的文化水平、增强医院的文化实力,形成成熟完善的“市一特色文化新体系”,为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公立医院是党领导的卫生健康战线的主力军,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新时代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呼唤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的医院新文化。公立医院的红色历史是医院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是厚植医院文化建设的鲜明底色。
总而言之,红色基因是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资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文化支撑。医院应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医德医风,激发员工使命感,培育医院文化品牌,强化医院管理,推动医院创新发展,营造和谐氛围,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要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更好地教育引导全院职工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着力提升医院文化建设成效。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党建研究会2022年度一般课题“红色引擎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号:WJ2022065
注释:
①“三转变”:即公立医院发展方式要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要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要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三提高”: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医务人员积极性。
②“三高”发展目标:医院高质量发展、群众高满意度就医、员工高品质生活。“三线”发展思路:守住安全底线、抓住改革主线、架起卓越航线。“六个转型”: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以临床诊疗为重向以临床诊疗临床创新并重转型、以单一实体医院向以5G为引领的“互联网医院+实体医院”转型、以一般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向公共卫生安全前提下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以传统要素管理为主向以数据要素管理为主转型、以公立大医院为主的疾病诊疗模式向各级医疗机构密切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疾病防治模式转型。
③沈璐、王璇、孙平、黄黎莹:《公立医院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思考》,《党政论坛》2023年第3期。
④人民日报社:《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综述:2020-2021》,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第120页。
沈静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徐立明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办科员,讲师
(责任编辑 熊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