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2024-08-20杨红梅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7期

摘 要:以湖南省衡阳市某城市湿地公园的实际项目为例,对其生态景观环境设计展开分析,包括项目概况、设计原则及设计实践,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区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环境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促进现代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环境设计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此类公园的生态景观环境设计效果不仅直接关系到现代城市的市容市貌,而且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此,设计者一定要针对其生态景观展开合理设计,以此来提升艺术观赏效果,发挥生态公园的多方面优势。

一、项目概况

本次研究的是衡阳市某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环境设计项目。该公园的总面积为352公顷左右,其中有87.95公顷属于当地的风光带,其西侧为湿地。由于该湿地公园处于重要节点位置,因此提升其环境景观设计效果至关重要。作为当地潜在的一个湿地生态区域,突出该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环境设计的生态性十分关键。因此,在具体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将生态性作为关键切入点,通过生态景观与环境艺术的平衡来打造一个极具自然特色的艺术性景观空间。

实地调研发现,该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现状如下:第一,道路景观。沿堤坝有一条堤顶道路,具有良好的防洪效果,但破坏了公园的整体性,且破碎小路没有组织规律。第二,水体景观。既有堤坝挡住了河道内的水,使其不能进入该场地,使得其中的很多潜在湿地逐渐干涸,水体稳定性较差。第三,绿地景观。很多绿地已经被私自改为耕地,原始生态群落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基于此,在具体的生态景观环境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将上述情况作为依据,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设计,以此提升其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和景观艺术价值。

二、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环境设计原则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及发展中,生态环保理念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在进行生态景观环境设计时,设计者更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设计原则。

(一)生态保护

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环境设计时,生态保护是首要原则。设计者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对湿地公园和其周围环境的生态保护,使其基本自然属性与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良好保持。这样不仅可使其中的动植物景观更具艺术观赏价值,同时可以使其更具生态保护优势,以此来充分满足人们的旅游观光、休闲休憩、科学研究等需求。

(二)合理利用

在湿地公园的具体设计及建设过程中,为使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设计者一定要对既有的条件和动植物景观做到合理利用。在正式开始设计之前,设计者需要全面调查当地的地域文化、气候条件、人文习俗等内容,结合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及生态保护需求,对其生态景观展开合理设计,将可彰显当地特色的动植物景观合理应用其中[1]。通过这样的方式,可有效确保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环境设计的合理性,在展现其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艺术价值。

(三)维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作为地球上的一类自然地理景观,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如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在对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景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一定要足够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通过各类既有生物的利用与保持来确保其多样性特征,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人类活动对其多样性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湿地公园原本的自然与生态风貌得以良好保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景观艺术设计效果。

(四)可持续发展

就目前的生态环境来看,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环境设计时,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需要着重考虑并始终遵循的设计原则。在具体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将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的水文环境作为核心,使水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此来营造更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在提升整体设计效果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三、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环境设计实践

(一)生态栖息地的隔离保护

针对本次湿地公园设计项目,在具体的生态景观环境设计工作中,为达到良好的生态保护效果,需要对其中的生态栖息地实施隔离保护。主要方法是将该湿地公园周边既有的水系合理引入园中,将公园滨水空间和城市道路之间的空间打断,使其不再具有连续性,从而使滨水空间中的生物群落处在一个相对隔离的区域里,以此来保持此类群落既有的天然状态。同时,应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一些隔离保护区域,将其用作该场地内动植物的栖息场所,以此来满足它们实际的栖息空间需求,使其免受人类活动干扰[2]。

具体设计时,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场地本身特质作为出发点,根据湿地公园地形的实际自然走势,将其周边水体合理引入设计范围内,从而在其中形成两个湿地区域:第一个湿地区域主要负责林地保护,第二个湿地区域主要负责湿地保护。同时,还要依托道路将人与湿地公园内的自然保护区域隔离开来,使其具有一定的距离感,通过人造景观营造与体验活动区域创设的方式来提升城市活力。同时,此种设计模式也能使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更加完整。

在对各个片区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可将公园的形态设计为带状,而不是若干个组团形式。之所以采用此种设计方法,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该湿地公园的场地形态本身就为带状形式,设计者只是顺应了实际的场地特征,合理划分了场地内的地形线,从而使其呈现为带状区域;二是带状区域可以将多个不同的游览区连续不断地提供给观光者,使其在游览每一个片区时都能有足够的时间接触区域内的风景,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观光者的游憩体验。同时,在这两个区域中间引入水体,刚好可以有效隔开湿地公园里的自然生态区域及人工游玩区域,使其呈现出一种隔水相望的状态。另外,可在河道和水系交界的位置设置小岛,使其和整个场地完全隔开,这样就为湿地公园中的鸟类和水生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且与观光场所之间的距离刚好控制在人类视野范围之内,观光者可清晰地看到小岛上栖息的鸟类及水生植物,但其活动并不会对这些生物造成不利影响。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使湿地公园中的生态栖息地得到了良好的隔离保护,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价值,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使其更具观赏价值。

(二)道路景观的合理设计

由于该湿地公园中既有的道路景观条件不佳,因此决定对其步道展开合理设计,并使其成为地景,以此来满足观光者的实际应用和观赏需求。

具体设计中,出于对场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考虑,特将自然生态干预最小化及旅游观光体验最佳化作为主要目标,在满足实际观光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其中的道路数量,但又要使设置在其中的道路能够延伸到湿地公园中的每一个景点。对此,可将主干道设计成蜿蜒且较宽的形态,以此来满足平常的公共活动承载需求,以及必要情况下的机动车辆通行需求。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将场地范围内所有的小路均设计为能够满足自行车通行及观光者步行的步道,并使其蜿蜒到湿地公园内的不同景观区域里,以此来满足观光者的实际游览和观光需求[3]。另外,在主干道沿途设置景观节点,以此来为步行在其中的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惊喜,并将蜿蜒的步道设计为不规则接驳形式,使其和自然生态景观融为一体。这样的设计方式,不仅可充分满足湿地公园的实际交通功能需求,同时可以使步道变成公园中的地景,在保护整体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艺术观赏性。

(三)植物景观的配置优化

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环境设计时,为有效确保其植物多样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植物景观展开合理配置,即将适宜在湿地环境生存且具有良好地域气候适应性的植物作为主要景观植物,以免洪水或恶劣气候对其生长状态产生不利影响(图1)。

具体设计中,因为需要将大量水体引入设计场地范围内,所以配置在其中的植物需要具备良好的耐水保湿能力,同时要考虑洪水水位可能带来的影响。对此,可将十字花科、莎草科与禾本科植物用作该湿地范围内主要的草本植物,包括美人蕉、旱伞草、石菖蒲等。这些植物不仅具有非常强的耐水能力,可在短时间被淹没顶部的情况下继续生存,对洪水类的极端气候具有很好的抵抗力,而且自身的艺术观赏价值很高,可给观光者带来很好的观赏体验[4]。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他的耐水型植物配置在湿地范围内,以此来确保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对湿地公园内的植物景观做出合理的生态化设计,使其更符合此种条件下的实际景观需求,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该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观赏效果,满足观光者实际的艺术观赏需求。

(四)水体引入与生态修复

针对本文研究的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环境设计项目,为进一步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设计者需要通过水体引入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这样才可以为场地内的各种水生植物提供满足其实际生存、生长和发展需求的水源,使场地中的大量区域干涸现状得以有效改善。另外,水体的合理引入,可以对场地内既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合理修复,使其焕发新的生命色彩。

为达到上述目标,本次设计中,设计者主要采用形态收敛的形式将周边的水体引入,使其环绕在场地的西南区域内,并形成一个驳岸区域。同时,设计者也将该区域设计为一个人流聚散点,在中间段设置茂密的水生植物,将木栈道穿插其中,以此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水生植物景观体验空间。

在通过水体引入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设计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第一,将乔木等具有土体加固作用的植物种植在邻水地带(图2),以避免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第二,对于水体引入之后形成的新水系和既有河道交接位置,通过填土的形式为鸟类营造栖息地,从而使此处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使其更具完整性[5];第三,将培养地带合理设置到人工游览区域内,通过不同类型水生植被培养的方式来提升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这样可以使该湿地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修复,从而有效促进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此种设计方法的合理应用,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湿地公园的整体自然风貌,使植物景观更具生机,并使其具备更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四、结语

生态景观环境设计是当前城市湿地公园项目中的主要设计策略。此项设计工作的合理实施,不仅可进一步改善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景观环境条件,使其更具艺术设计效果与观赏价值,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效果,满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设计者一定要将具体的项目概况作为依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景观设计需求,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设计。这样才可以确保设计的适应性与合理性,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景观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海燕.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功能研究:以南京鱼嘴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1(7):227-228.

[2]夏心怡,覃盟琳,何淼,等.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以佳木斯柳树岛为例[J].野生动物学报,2024(1):118-126.

[3]邓无畏,刘刚,王艳芳,等.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小微湿地营建与保护策略[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3(3):61-64.

[4]胡晓畅.城市湿地公园适老化环境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严西湖右岸湿地公园(北区)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5]张建仁.青藏高原地区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以林芝林海湿地公园为例[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