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小镇的景观设计探讨
2024-08-20刘楚圆
摘 要:以河北张家口海坨山谷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景观设计促进森林康养小镇的发展。总结康养景观的设计特点,对海坨山谷的资源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海坨山谷康养小镇的景观实践价值,并通过海坨山谷景观的设计案例实践阐释康养景观营造要点。希望能以海坨山谷为样本,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助力。
关键词:森林康养;景观设计;海坨山谷
一、森林康养理念及其景观设计特点
(一)森林康养的核心理念与价值
森林康养是一种利用森林资源,刺激人体五感体验,开展的一系列有利身心健康的活动。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回归自然。森林康养的核心理念是坚持生态文明的建设,它将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视为一个整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用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让生活与生态更健康。
森林康养产业能够实现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转化,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森林康养有助于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管理、运动健身、医疗服务产业等,对全民健康、全龄健康起到促进作用。森林康养可以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之一,通过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森林康养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完善康养基础设施等措施,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森林康养小镇与健康、医药、温泉养生、体育运动、森林观光以及当地特色文化等有机融合,形成涵盖健康、医疗、娱乐的庞大新兴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二)森林康养小镇的景观设计特点
森林康养小镇是一种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结合健康、养生、旅游、文化等多功能综合发展的旅游小镇。它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人们提供一个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能亲近自然的休闲度假场所。
森林康养小镇利用森林的小气候、负离子、芬多精等环境要素,为人体生理康复提供帮助,通过景观提升景色、声音、触感、味道等感官体验要素的正面影响,让人感到心情愉悦。森林康养小镇通过提供森林浴、森林瑜伽、森林冥想、森林运动等活动场所,引导人们用更健康的方式生活。在这些功能性景观场所里展开活动,有助于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和免疫力,同时减轻压力、缓解焦虑。
森林康养小镇的景观设计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以及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景观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康复和疗养,而是更广泛地包括健康和养生,满足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人群的需求。设计注重森林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通过森林抚育、林分修复和景观提升,不断提升森林生态景观功能,推进森林可持续发展。
二、海坨山谷的资源环境
海坨山谷位于河北张家口赤城县阎家坪村,与北京延庆区接壤,地处松山与大海陀自然保护区之间。项目有X082盘山县道过境,连通北京延庆区和河北赤城县。海坨山谷项目海拔在1 300—1 500米,周边群山围绕,内部地势相对平缓,翻越延庆边界线山脊可俯瞰整个海坨山谷。
海坨山谷全年平均气温5.5 ℃,夏季短暂凉爽,最热月平均气温21 ℃,最高气温不超过31 ℃。海坨山谷降水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的70%—80%。冬季长达5个月,冰雪覆盖时间长,极端气温可达-27.6 ℃。
海坨山谷紧邻大海陀自然保护区,项目三面被山地围绕,主要乔木有白桦、油松、蒙古栎、山杨、刺槐、榆树等。山谷脚下有野罂粟、风毛菊、银莲花、有斑百合、沙参等草花地被分布,场地长期以来未被人为干扰,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海坨山谷的最佳游览期在6—9月,但是每个季节的山谷均有不同美景。春夏是山谷里草花地被的盛花期,秋季是白桦、蒙古栎、山杨等色叶树种的观赏期,冬季是雾凇和雪景的观赏期。丰富的植被林带给海坨山谷提供了优质风景资源,为场地开发打下了良好的景观基础。
三、海坨山谷康养小镇景观设计的实践价值
海坨山谷中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森林康养提供了优质的环境。由于大海陀山的严格生态管控,海坨山谷景观的搭建不仅要考虑设计对小镇的增益,也要兼顾对海陀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不突破生态红线,最大限度地维护海陀山的自然风貌,海坨山谷的开发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低干扰、低影响、生态化的开发模式,以求达到项目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这种模式对类似康养小镇的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海坨山谷项目的康养板块涵盖了健康医养、运动康复、心身健康等特色产业,提供了户外运动中心、儿童教育拓展营地、家庭滑雪场、山地穿越、山林瑜伽等体验场所。这些服务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康养需求,也为山地景观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四、海坨山谷康养景观场所营造
(一)设计规划要点
1.康养活动与景观复合
尽可能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提供多功能的户外疗养空间,推动旅游、医疗、林业的融合。建立有助于提升身体机能和放松身心的两大板块设施场地,将徒步穿越、骑行、越野UTV、飞盘、桨板、MTT运动、温泉、冥想花园、森林木屋、山林瑜伽等项目融入景观设计中。
2.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原始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森林抚育和景观提升,保护海坨山谷的优良林相。在开发过程中,对于因建设活动而受到影响的区域,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例如,通过边坡修复、水体净化和土壤改良等手段,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提升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3.环境可持续性
利用低碳环保的材料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如使用雨洪管理系统、太阳能照明,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社区黏合度的强化
通过提供多种公共聚集空间,促进社区的文化交流,增强邻里间的联系和社区凝聚力,让社区居民更具幸福感与认同感。
5.文化与精神价值的输出
设计反映和尊重自然生态文化和精神价值,通过艺术装置、纪念性景观和文化活动空间,提升人们的精神福祉水平。
(二)空间布局策略
1.康养功能性景观的布局
海坨山谷优质的自然康养因子包括万亩白桦林、次生油松林等生态林,森林小气候、空气负离子、芬多精等有益的植物衍生物,高山草甸、季节性草花与林相、雾凇雪景等五感疗愈景观。
结合康养因子,在户外规划了疗养、运动、游乐、科普四种类型的康养场所。疗养板块利用白桦林、次生油松林等优质生态林为PNI心理医学与能量医学项目提供场地。结合景观步道与观景点在林间布置疗养空间,开展森林浴、瑜伽、冥想、散步等活动,获取森林中的康养因子,达到调理身心的目的。运动板块利用大草坪与山林空间,规划MTT运动医疗项目,设计帐篷运动馆、骑行、飞盘、平衡车、山地穿越、滑雪等运动场地,通过运动项目来提升身体机能。游乐板块结合中心水体、大草坪,设置亲水平台、萌宠乐园、星空露营、环湖小火车、无动力游乐设施等,通过游乐项目增加亲子互动,放松身心。科普板块结合草坪图书馆、山顶木屋、花房餐厅等,宣传中医国学、自然饮食等理念,提高体验者对康养小镇的认知。
2.交通系统与大运动系统的搭建
海坨山谷内部道路分三级,一级主干道宽10米,二级支路宽7米,三级游步道1—2米。园区结合山地运动项目,融入了骑行道与徒步道的设计。外部车辆到达海坨山谷东门和北门后,将车驶入停车场,游客将换乘摆渡车游览海坨山谷。骑行爱好者可以沿骑行规划道从支路穿越至山间障碍赛道,抵达骑行俱乐部。同时,设计以大草坪为起点,沿海陀山脊线规划了11公里的环山步道,为徒步爱好者提供了徒步穿越动线。除此之外,景观在中心景观湖增加了塑胶环湖跑道,在山间增加了以碎石、石板、枕木为材料铺设的山间步道,以此丰富游客的体验。
3.雨洪管理与水景的构建
海坨山谷立地之初,项目内部没有水景资源,山地内土壤渗透力强,保水率低,自然降水会沿山间自然形成的泄洪沟排水渗入地底。项目开发后,人为活动对原有的雨洪系统有所破坏。在对山谷水环境进行重新评估后,设计修复了原有的山间泄洪沟,并对山谷的雨洪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通过调节地表径流,将降水通过泄洪沟有序引导汇入海坨山谷的谷底低处,形成中心景观湖。保护和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水景互动体验的机会,让中心湖泊成为海坨山谷的景观地标。
4.康养景观与植物规划
按植物的功能来划分,康体保健植物大体可分为四种:强身健体类、理疗治病类、药用类、生态环保类。海坨山谷景观植物的选择将生态放在首位,首先选取当地的、易存活的、耐寒抗旱的植物,如白蜡、白桦、蒙古栎等,保障种植的植物品种能在山上露地过冬;其次结合植物的理疗功能,选取能够杀菌、净化、释放有益气体的植物,如云杉、落叶松、丁香等,增益环境的疗养能力;最后补充种植观赏价值高、增加环境美感度的植物,如山桃、山杏、波斯菊等,点缀重要景观节点。
5.文化与景观的融合
根据海坨山谷亲子共享、运动拓展、健康促进的理念,海坨运动中心设置了全年龄段的体适能测评和健身康复设备,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科学的运动健康测控体验。此外,考虑到家庭的需求,户外提供了儿童教育拓展营地、房车营地、特色露营区域,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户外活动,增强亲子互动和家庭凝聚力。
(三)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1.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为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来的生态环境状态,森林内的康养空间以森林步道和休憩平台为主。登山步道延循原有的林间道进行改造,沿原山路铺设枕木和木栈道完善路径。徒步道沿山脊上的山野小路在路面上稍作清表,对局部坑洼路面补充碎石或石板做路面修补,形成完整的徒步线。森林步道完善后,沿步道定位观景平台和疗养空间,搭设松木平台,用作观景、瑜伽、理疗。林间的休息空间设置木凳和自然置石两种类型,增加与环境的融合度。这些措施对森林环境的扰动极小,也最大效率地发挥了森林的疗养价值。
此外,海坨山谷的核心开发区域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举措,如:利用山地泄洪沟蓄积雨水,设计湖泊和旱溪景观;使用太阳能设备,提供房车营地与大草坪区域的照明与取暖;丰水期储存雨水,用于冬季造雪;收集林中白桦木废枝,搭建装置景观;回收枕木铺设道路;利用闲置地块,种植蔬菜供给食堂。通过这些可持续措施的实践,不仅让景观更具野趣,也让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生态保护与康养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是以生态学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利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为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项目评估海坨山谷的游客接纳能力,根据山谷季节变化组织不同的活动,如春耕节、星空露营季、秋收节等,以此避免特定季节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有组织地开展环保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宣扬自然之美,增强游客对自然的敬爱心。这些针对性的举措,将旅游与生态保护结合在一起,以求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海坨山谷项目开展景观设计前先对康养系统做了规划前置,这让景观的实践过程更清晰明朗。结合康养小镇的特殊性,景观设计先对当地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条件、植被等因素进行了踏勘、数据收集和对比统筹,在风景园林学科的指导下,总结出一套康养小镇景观设计规划策略,将不同种类的自然空间、体验路径,乃至自然森林纳入康养小镇中,使区域能够在生态理念的控制下实现低影响开发,构建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康养小镇生态格局。在推进小镇旅游项目建设的进程中,希望海坨山谷项目的实践,能够为未来康养小镇的建设提供有利参考。
参考文献:
[1]丁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共同富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四川环境,2023(5):279-284.
[2]王春玲,胡增辉,沈红,等.芳香植物挥发物的保健功效[J].北方园艺,2015(15):171-177.
[3]LI Q.Effect of forest bathing trips on human immune function[J].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2010(1):9-17.
[4]陈晓丽.森林康养旅游研究及开发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5):25-27.
[5]牟耀杰,邵景安,郭跃,等.近自然经营理念下森林康养环境营造研究展望[J].林业经济,2019(8):49-55.
[6]陈莉.康体保健植物景观设计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蓝楠.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2(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