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视角下城市景观品质提升路径研究
2024-08-20徐法燕
摘 要:为了探讨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的有效路径,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提升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归纳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提升中的应用原则、应用策略等,揭示建立低碳长效型植物群落、基础设施绿色化以及社区层面可持续景观策略的重要性。结果表明,综合应用上述策略可以显著提升城市景观的视觉、功能性及生态性,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为城市规划者和相关决策者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低碳;城市景观;品质提升;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球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此背景下,提升城市景观品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绿色低碳转型。因此,研究在绿色低碳高质量背景下城市景观品质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旨在明确城市景观品质提升的目的,探索在绿色低碳背景下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的有效路径,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以促进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低碳理念的内涵与研究现状
(一)绿色低碳理念的定义与核心要素
绿色低碳理念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这一理念的核心要素包括能源效率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碳排放的有效管理和环境保护。实施策略则涵盖了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公众参与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综合措施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二)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全球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理念强调在城市开发中采用可持续的设计策略,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效率,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2]。研究现状表明,多种策略已被探索和实施,包括绿色屋顶、垂直绿化、雨水花园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例如,上海市在其城市规划中大力推广绿色屋顶技术。这些绿色屋顶不仅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还增加了城市绿化覆盖率,有效降低了城市整体的碳排放量。此外,绿色屋顶系统还能够吸收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空间。近年来,北京市实施循环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工程,改造河道、湖泊周边集雨设施,利用砂石坑、低洼地、公园湖泊、工业退水湖等自然环境和建成设施建设“海绵”蓄水工程,提高地下水位,达到滋养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些集雨节水工程既留存了自然降水,同时也附加建设了园林、慢跑、散步、休闲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据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截至2022年,北京市已建设“海绵”项目5 237个,可实现8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此外,深圳市的“低碳城区”项目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项目通过整合建筑设计、交通规划和能源管理,创建了一个低碳生活示范区。项目从低碳市政、低碳建筑、低碳管理、低碳出行、低碳生活五大方面,构建近零碳排放区域技术体系,全方位探索应用近零能耗建筑、碳排放信息监测、基于诊断数据的节能改造、智慧垃圾分类设施等先进技术。其中,低碳市政包括笋岗中心花园及周边改造提升项目。该项目将与万象食家、知汇广场等周边项目结合,建设林荫艺术水幕、品质客厅长廊、科技互动墙、街心公园等景观,全面提升片区城市风貌。低碳建筑包括对八栋既有建筑的低碳改造。这些例子表明,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碳足迹,还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预计未来这一理念将在更多城市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城市景观品质的评估标准与现状
(一)城市景观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景观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城市环境设计成功可能性的关键。这一体系应综合考虑景观视觉、功能性和生态性等多个方面。从景观视觉角度,重要的评价标准包括景观的整体美观度、色彩搭配、视觉层次及其文化表达能力,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城市景观给居民和游客带来的视觉享受和文化体验。功能性方面,评价指标应包括景观的可达性、使用安全性、多功能性及其对城市功能的支持能力,例如公园是否容易进入、是否有足够的座椅和遮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是否安全等。生态性评价则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环境污染的控制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如绿地是否促进了本地物种的繁荣、是否有助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等。这些标准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评估城市景观的质量,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景观品质现状
在中国,城市景观品质的提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景观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尽管这些城市在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公共空间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3]。例如,一些城市景观设计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趋势,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个性的表达。此外,功能性常常被忽视,一些设计美观的公共空间实际上并不实用,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如缺少适老化设计的设施、儿童友好型设备不足等。生态方面,虽然新建的绿地增加了城市的绿化率,但生物多样性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原生物种的保护不足,且由于缺乏持续的维护,一些绿地很快陷入荒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规划的短视和对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忽视。针对这些问题,城市规划者需要更加重视景观的多样性和功能性,加强生态保护和维护工作,确保城市景观设计既美观又实用,同时富有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城市景观品质提升的绿色低碳路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景观的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本研究旨在探索和实施有效的策略,以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同时实现低碳发展。通过对中国几个主要城市的详细案例研究,采集并分析了大量数据,以评估各种绿色策略的实际效果。
(一)合理搭配,建立低碳长效植物群落
在本部分研究中,以北京市的城市绿地为例,详细探讨了本地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与效益。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绿化工作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重要作用。本地植物的广泛应用大幅降低了对水资源和化肥的依赖,因为这些植物更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而减少了人工灌溉和施肥的需求。据统计,这种变化使得绿地维护的水和肥料需求显著下降,维护成本因此降低。此外,通过对植物种植的科学规划,特别是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生长特征,确保城市全年有绿地处于盛花期。这不仅优化了城市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也促进了城市旅游和休闲产业的发展。盛花期的延长还有助于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如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提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北京市的城市绿地不仅在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市民休闲空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生态环保、提升生物多样性以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示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合理搭配和科学管理本地植物群落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价值。
(二)社区层面的可持续景观策略
在社区层面实施可持续景观策略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基础。社区绿色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例如设置雨水花园、社区菜园等,这些设施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而且具有雨水管理和食物生产的功能。此外,居民的参与和教育在社区绿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组织绿色工作坊、环保教育活动等,增强居民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参与度,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以北京“朝阳生态走廊”为例,这个项目通过改造老旧的工业区域,建立了一个连续的公园系统,包括湿地恢复、生态花园和步行道等。这些绿色空间不仅提供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微气候和空气质量。社区居民参与各种绿色活动,如植树节和环保知识讲座,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了解。另一个例子是上海的“社区花园”。这个项目利用社区中未使用的空地,打造一个有机菜园,居民可以在此种植蔬菜和花卉。此外,社区还安装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花园,有效利用了雨水资源。通过这种方式,社区不仅增加了绿色空间,还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区的凝聚力。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和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社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和维护,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治理结构。通过这些国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层面的可持续景观策略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还促进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为实现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三)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基础设施绿色化
杭州市在其城市规划中积极引入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通过2021年至2023年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实施垂直绿化的建筑物在夏季室内温度比未实施的建筑低3 ℃,空调能耗因此降低。此外,生态透水铺装的应用面积显著增加,有效地减少了城市洪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并降低了地表温度,减少了雨水径流量。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本研究不仅展示了城市在推进绿色低碳路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还为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这种绿色基础设施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益,也优化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展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重价值。此外,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城市的微气候,还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绿色空间的增加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更多的休闲和社交场所,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与互动。杭州的经验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城市可以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
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作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中地,承担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责任。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实施合理的策略和措施,城市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碳排放,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以下是针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几点建议:第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提供足够的经济和技术支持,以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应通过立法和规范来确保这些政策的有效执行。第二,推广绿色建筑和基础设施。鼓励使用绿色建材和技术,推广绿色建筑认证系统,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基础设施项目如交通、能源和水务等,也应采用低碳技术和可持续设计。第三,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以减少交通需求和能源消耗。同时,应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恢复,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第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绿色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第五,促进科技创新和跨行业协作。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不同行业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共同推动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升级。第六,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项目评估机制,定期评估绿色低碳政策和项目的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措施。通过实施这些建议,城市可以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为未来世代创造一个更加宜居和繁荣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明干其其格,陈媛媛,赵煜盛.“双碳”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3(5):40-42.
[2]陈思含,邵超峰,高俊丽,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及应用: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12):4 807-4 822.
[3]王国盛,季港澳,路德春,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3(1):30-37.
[4]曾国华,汤志立.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路径及建议[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2(3):701-713,778.
[5]李广宇.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路径研究[J].质量与认证,2023(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