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本土化乡村人居环境低碳更新策略研究

2024-08-20李晓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7期

摘 要:“十四五”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乡村环境空间的生态化构建是促进乡村永续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乡村低碳建设与转型已经成为“双碳”战略计划的关键任务。以河南乡村人居环境空间更新为切入点,进行现状调研,并对其展开分析评价,剖析关键问题,提出河南地区本土化乡村人居环境空间更新设计策略。

关键词:乡村更新;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可持续设计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及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都明确提出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2022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围绕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推进农村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优化乡村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可见,近年来国家对于乡村建设低碳转型的重视与关注与日俱增,目前乡村低碳建设与转型也已经成为“双碳”战略计划的关键任务。然而,当前乡村人居环境空间构成单一,可利用的存量空间有限,资源分配不合理,地域文化特色流失,乡村的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一、河南乡村人居环境更新现状与现存问题

(一)河南乡村人居环境更新现状

1.空间规划与基础设施更新现状

河南部分乡村在前期的建设中缺少整体规划控制,存在用地规划不尽合理的情况。在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中,前期规划的缺失,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近年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要求,河南省广泛开展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更新建设方面的行动,以期通过强化乡村生态建设,严格规范乡村空间规划。

2.建筑改造更新现状

乡村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工法较为粗放,建筑材料质量也难以保障,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管,导致建筑耐久性能较差。耐久性差的建筑的使用年限不足,最终会导致建设所用资源的浪费。同时,在乡村建筑更新时缺少对原建筑结构或材料的循环利用。此外,由于村民对节能环保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增加节能设施的资金不足[1],河南乡村建筑的墙体、屋顶、窗户、地面等部分采取节能措施较少,建筑的热工性能较差,居住舒适度也较难提升。

3.景观风貌更新现状

河南具有深厚的传统历史积淀,也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河南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风貌特色鲜明,且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乡村的生产性景观、生活居住景观、自然生态景观等,通过道路、水系、植被等具体景观要素展现出乡村的区位选址、空间格局、环境肌理等内容。近年来,乡村建设的进程正逐步推进且日益加快,景观风貌的更新作为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被列为乡村人居环境更新的重点之一。然而,部分乡村的景观更新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类型的景观资源还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新的景观风貌尚存在与村庄原始景观风貌不协调的情形。

(二)河南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中的问题

1.更新缺少整体规划

目前,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中普遍缺乏整体融合性规划:一方面,重建设轻资源,在规划中过于追求规划建设的效率与进度,过于重视空间格局、建筑风格等,欠缺对资源配置的安排与规划;另一方面,重局部轻整体,过于关注局部空间或节点场域的物质形态特征,欠缺阶段化、渐进式的发展规划。

2.设计施工缺少先进技术

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以村民自建为主,施工技术较为粗放,缺少先进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支撑,产业化、集成化程度较低,导致建筑耐久性差,居住品质低[2]。同时,对于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意识不足,且建筑垃圾处理简单,缺少对可回收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中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较低,不符合资源循环和高效使用的要求。

3.整体建设风貌不协调

在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中,出现了因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景观更新效果的现象,导致整体建设风貌不协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导致过度商业化的问题时有发生,拼贴式、模板式打造的乡村呈现出“千村一面”的不良效果。由于未把重点放在对乡村各类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上,乡村资源被不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村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乡村独特的景观风貌逐渐被改变甚至消失,乡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显著。

二、河南本土化乡村人居环境渐进式更新策略

(一)村域规划与基础设施

1.构建层级式规划体系

乡村人居环境渐进式更新指依照空间的不同层级循序渐进展开,从宏观层面的区域整合规划、中观层面的空间组织划分,到微观层面的空间单元建构,形成每个层级不同的空间营建逻辑。在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中,应首先对乡村整体人居环境的设计进行考量,在设计中应注意研究乡村的整体风貌和特色,以及乡村的路网体系、水网系统、基础设施等,再分层次研究各区域、各层次、各节点的设计要求与内容。在乡村发展方面,充分研讨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等阶段性的规划方案,循序渐进开展更新规划,从根源上杜绝乡村人居环境更新失败的问题,避免因过度建设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同时,在乡村人居环境更新设计中,尤其要确保方案的融合性和完整性,而且整体的宏观规划设计也应作为指导性、先行性方略。

2.融合多维度产业体系

在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中,应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引导乡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各产业链资源循环系统的有序构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充分挖掘乡村各类资源,支持村民立足本地资源和生态优势,结合乡村特色风貌、优秀传统文化等发展特色产业,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乡村人居环境更新过程中,应坚持以村民为主体,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产业规划和实施,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和物质资源,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到尊重传统、活态传承。

(二)建筑改造与品质提升

1.建立乡村建筑分级更新指导体系

严格按照建筑风貌、建筑质量对乡村建筑开展等级评定,明确保护、修缮、整修、改造、新建等不同级别,对不同级别的建筑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更新指导原则。同时,要针对性提出对建筑结构、材料、外观、设备、管线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和管理条例。提供能够适合不同经济条件村民需求的建筑立面图集,体现乡村建筑的地域特征和风貌要素,确保建筑外观的风格、色彩和材质总体协调。编制发布多种户型的住宅更新、建设图集,引导村民在建筑更新过程中合理安排室内空间和功能布局。严格落实层级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不同类型建筑在更新改造过程中的设计和施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房屋质量和建筑风貌得到实质提升。

2.构建乡村建筑更新材料循环系统

在乡村建筑更新过程中,聚焦从规划、设计、选材、施工、维护到管理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鼓励合理利用建筑材料,倡导建设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大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力度。地方主管部门可研究制定乡村建筑更新材料选用导则,对更新建设的选材及材料的回收利用做出规定,形成建筑材料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循环系统。

3.逐步引入建筑集成技术体系

在更新建设初期,结合我国乡村更新实践中的实际状况,选择低成本、本土化、可行性强的技术和方法,以重构技术体系,避免出现资源的浪费及建设性的破坏[3]。积极运用被动式设计,鼓励在建筑更新中选用乡土材料、有机建材,探索和学习本土的传统工法、技艺,同时逐步引入建筑集成技术体系,实现一体化设计、集成化建造[4]。通过建筑集成技术体系,整合应用各种先进技术,降低能源的损耗,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功能集约和品质提升。

(三)景观风貌与活力营造

乡村人居环境更新过程中易出现特征原型模糊、文脉表达混乱等问题,进而导致整体建设风貌与乡村原貌不协调。以解决此类问题为目标,需要整合低碳更新设计方法和技术体系,制定专项更新策略,在尊重乡村原有地域文脉、风貌特征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统筹、协同治理。

1.合理利用生产景观

农业景观是乡村生产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占比较大,整体性强,风貌特征明显,同时也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地。因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不同,其农业景观呈现出不同特征。在河南不同地区的乡村生产景观更新中,不能盲目复制其他地区优秀经验,应因地制宜,选择与地方景观风貌相匹配的形式。同时,对农业景观应采取保护为主、局部开放的方针,根据不同乡村的具体特征进行控制,在合理的指标范围内实现不同乡村农业景观尺度、形式和范围的调节。

2.持续营造生活景观

乡村生活景观带有人文属性,需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应当是宜居的。乡村生活景观是乡村景观中最值得重视的改造更新对象。乡村生活景观中的居住区、休闲景观、道路景观、商业景观、文化景观等,可根据需要进行空间格局的设计和环境风貌的调整。整体的更新应延续地方文化,传承地域文脉,在营造和谐宜人环境空间的基础上,活化场域空间,提升乡村活力。

3.保护自然生态景观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包括河流水系景观、滨水景观、田野景观和自然风景林景观等。在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中,对于自然生态景观,需要进行修复、保护和节制开发。一定要确保对自然生态景观的节制开发和利用,科学规划,避免原始自然景观被大范围破坏,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系统。

总体而言,河南省不同乡村人居环境更新的实践中,应当针对每个地区的文化、地域背景开展规划设计,避免出现均质化、同类化、重复化建设情况,需要参考不同模式的规划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要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更新规划,尊重当地习俗和文化,深入分析乡村建设的景观资源,加强顶层设计,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规划设计不同的景观体系,将不同的景观节点有机结合起来,为乡村带来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三、河南本土化乡村人居环境更新结论

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河南省乡村人居环境更新现状进行梳理,探讨其规划目标、设计内容与体系,剖析其关键问题,因地制宜探索河南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空间更新设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资源循环为导向的乡村渐进式更新的相关建议。相关结论如下:

第一,建立渐进式更新规划体系。在目前乡村人居环境更新空间规划中普遍缺乏整体融合性规划。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等不同方面,鼓励业态融合,将乡村旅游与有机农业、经济林种植、餐饮住宿等不同业态形式相结合。在进行乡村人居环境更新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时,规划者与相关的理论工作者之间要及时沟通,避免规划、建设、管理等不足的问题[5]。

第二,构建层级化更新策略方案。在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中需要构建层级化更新策略方案,促进建筑改造与品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更新需要构建层级式规划体系,融合多维度产业体系。建立乡村建筑分级更新指导体系,构建乡村建筑更新材料循环系统,并逐步引入建筑集成技术体系。

第三,搭建乡村适地化更新模式。在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中需要类比提取河南乡土人居环境风貌结构,识别并凝练其特征原型。将乡村人居环境进行精细分类,针对不同的地情、地境进行精准建构,提升更新建设风貌与乡村原貌的协调度。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风貌特征,或传承其做法。在设计的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的同时要兼顾自然环境的生态延续,注重本土资源的利用和本土文化的延续,建设宜居自然、和谐优美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刘文合,李桂文.基于资源循环利用的东北地区农村住宅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09(1):103-106.

[2]李晓阳.乡村住宅低碳营造的集成技术方法[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10):102-103.

[3]李嵘,祁斌.从资源的循环利用探讨可持续的农村住宅设计[J].建筑学报,2006(11):64-67.

[4]李晓阳.乡村绿色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原则探讨[J].风景名胜,2020(5):51,53.

[5]于丽.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