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4-08-19
要闻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X7k4XGdrbDBaoMi3QwnUcS.webp)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环球
对华合作为澳大利亚创造机遇
西澳大利亚在中国非凡的发展旅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西澳大利亚的工人、专业知识和资源塑造了北京和上海的天际线,这个州也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满满。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四分之三来自西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的出口产品中有近60%都销往中国)。
稳定澳中两国关系意味着澳大利亚农民、种植者、生产者、开矿者和出口商将受益于能够再次向中国销售他们的产品。西澳大利亚的资源行业以其质量、安全性和开采技术闻名于世。澳大利亚政府希望利用这些优势,在清洁能源驱动的加工、精炼和制造领域在本国创造新一批稳定、高薪的就业岗位。当然,振兴本地制造业的承诺并不意味着切断贸易联系或拉起经济吊桥,而是要让澳大利亚在国际价值链中向上攀升,深化和多样化的澳中贸易关系将增强澳大利亚的经济韧性。(摘编自《西澳大利亚人报》。作者是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2W7YS4wyrRd2dqfQ776igJ.webp)
替换公交车,伦敦选中“中国造”
红色双层公交60多年来一直在英国首都的街道上行驶,它们早已是伦敦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一代表性交通工具最早是由英国联合设备公司和皇家公园汽车公司打造的“道路大师”车型,于20世纪50年代至2005年运营,直到2012年2月才完全被新型号取代。
为了寻找替代车型,现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批准了伦敦交通局旗下运营商“Go Ahead”与中国车企比亚迪之间的纯电动公交合同。自2013年起,比亚迪已经向英国运营商提供了约1800辆电动公交车,但大都是与英国合作伙伴共同制造的。此次合同涉及的型号“BD11”将在中国制造,通过海运进口到英国。BD11是一款纯电动双层公交,车身长10.9米,搭载532千瓦时的电池。尽管有的人可能不太情愿,但对于伦敦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项,毕竟他们之前经常抱怨公交频繁出现故障。此外,伦敦希望在2030年前拥有一支100%纯电动公交车车队。(编译自法国“caradisiac”网站)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WUxfaQwnr4iedFJrMew5sQ.webp)
最富裕国家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经合组织最近一份报告显示,经合组织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从1960年平均每名妇女生育3.3个孩子下降到2022年的1.5个孩子。在主要工业化国家中,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从2000年的28.6岁上升到2022年的30.9岁。韩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总和生育率尤其低,韩国约为每名妇女0.7个孩子,意大利和西班牙约为1.2。许多人现在选择晚要孩子,或者干脆不要孩子,“年轻男性和女性都越来越多地在亲子关系之外寻找生活的意义。”
经合组织报告指出,维持出生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性别平等以及男女公平分担工作和育儿责任。在日本,由于固有的性别分工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家务和育儿重担压在女性身上,成为少子化的原因之一。虽然日本1986年施行《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鼓励女性进入社会工作,但国家和企业的扶持政策却没有跟上,女性不得不在离职生育和不生孩子继续工作之间做出选择。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mmBSKgSozSCAyvC8yqAJ5d.webp)
缺乏创新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
日本经济持续衰退:2023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被德国赶超;2025年,日本GDP将被印度赶超,跌至世界第五位。2000年,日本名义人均GDP仅次于卢森堡位居世界第二,但2010年跌至世界第18位,2021年进一步跌至世界第28位。
决定人均GDP水平的是资本-劳动比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资本-劳动比率显示的是每个劳动者配备了多少资本存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含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广义技术进步。资本存量的增强在很多情况下伴随着新产品推出、品质改良或生产工序生产率提高,因此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样都可以说是创新成果。人均GDP之所以提高,归根结底在于创新。日本经济之所以长期停滞,陷入“失去的30年”,其原因在于缺乏创新。
有人指出,日本创新不振的原因在于人口减少,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没有理解创新本质。创新始终是“微观”的,推进创新与人口大幅增长没有必然联系。日本人口不断减少,这一趋势本可以推动社会为节约人力而进行革新。例如,面对老龄化,除提供专门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外,还需要有效利用高科技开展护理工作。
为促进经济“新陈代谢”和推动创新,金融机构应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让企业跨越所谓的“死谷”,将创新作为事业,金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但迄今为止,在促进新陈代谢方面,日本金融创新乏善可陈。
创新的主角虽然是民间企业,但政府也有责任。日本政府未能顺应时代变化而导致国力下降,一个例子就是2004年度启动的超级中枢港政策。在1980年的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日本有三个港口排在前20位,但到了2021年,日本没有一个港口进入前40名。日本失去了枢纽功能。(摘编自《日本经济新闻》。作者为日兴研究中心理事长山口广秀和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吉川洋)
经济
国企改革进入关键年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3年6月印发。本轮国企改革进程即将过半,切实发挥国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是本轮改革的特点,也是工作重点。
科技创新力度明显加大
科技创新是本轮国企改革的关键词。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各中央企业、各地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了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
努力成为原创技术的创新组织者。比如,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由国家电投集团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单位,联合重燃公司负责具体实施,集聚19个省20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参与研制。很多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建立或参与了各类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努力成为原创技术的技术供给者。5G—A将带宽速度、连接密度、定位精度、能效全部提升10倍,有望使物联网连接数量从100亿增加到1000亿。中国电信在陕西、上海等地开展5G—A赋能矿山、钢铁行业应用场景验证;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300个城市启动5G—A商用部署,等等。
努力成为原创技术的市场应用者。国有企业带头优先使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自主创新成果,积极提供应用场景。至少有66家中央企业建立了“三首”采购绿色通道。
2023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1.1万亿元,已连续两年破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1%,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各国竞相角逐的新赛道、新经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但在新兴产业上仍有提升空间。本轮国企改革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YwxFMV9NnZNLHCUGXTesXr.webp)
腾挪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中国海油积极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和发展方案。2023年,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近千亿元。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发电,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商业化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
央地合作,实现强强联合。2023年底,国机集团联合河南省组建国机金刚石集团,布局超硬材料产业链,将重点发展新能源、芯片制造等领域用超硬材料及制品和关键装备……
向外合作,实现携手共赢。国投集团通过“控股直投+基金投资”,投资参股了一批独角兽企业;安徽探索国资引领的投资模式,推动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2035年中国人均GDP预计增至3万美元
在6月23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式现代化论坛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蓝皮书。蓝皮书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有基本要求的发展阶段,较高收入水平是其重要标准。依此目标分析,202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2551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1.2695万美元的门槛线。以美国人均GDP 7.1万美元为顶点线,将这个高收入区间五等分,那么,中国2035年初步实现现代化至少要进入倒数第二档,即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至3.7万美元。如果按人均GDP 2.5万美元这个下限算,就要求未来十几年保持年均5%的增长率,还要考虑境内外通胀因素、人民币汇率变化以及人口变化等。蓝皮书乐观预期,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有望达到3万美元左右。
蓝皮书指出,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提高到11.3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将提升至95%;到2035年,养老、健康服务产业进一步扩大,更多数字化、智能化图书馆、博物馆将丰富人们的生活,人口预期寿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资本市场改革明确方向
在日前开幕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演讲,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长期资本、提高上市公司价值、保护投资者权益等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具体思路。与此同时,证监会发布了深化科创板改革的8条措施,即“科创板八条”。这是落实“新国九条”要求、推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步骤。
明确“责任人”。上市公司是市场投融资健康循环的基础,切实提高公司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董事、监事和高管)等关键少数。在首次发行环节和增发环节,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则应承担“看门人”责任。必须压实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和中介机构的责任,一体查处、全方位追责,对其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予以惩戒、形成震慑。
落实“吹哨人”。证监会正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鼓励“吹哨人”举报证券违法犯罪行为。“责任人”与“吹哨人”是维护市场公平秩序的两大抓手。无论是上市公司董监高、大股东相关人员,还是投行、审计等部门,对于发现公司的造假行为、不诚信行为都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发挥内部人的监督职能作用对及早制止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至关重要。而要真正将“吹哨人”制度落实下去,研讨并出台相关具体的鼓励和保护措施也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鼓励“耐心人”。耐心资本是指那些坚持长期主义、根据上市公司基本面进行投资并给予科学合理价值的资本。目前,在IPO环节存在大量定价偏高的案例,这说明询价机构中缺少耐心资本。新公布的“科创板八条”改革措施明确提出,要剔除高报价,统一执行3%的高价剔除比例。同时,提高对未盈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比例高、持有期限长的投资机构的配售比例。这些举措既是对部分机构的报价冲动加以抑制,也是对耐心资本进行鼓励。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o7dwyxcXnn8ynqtTN8zRqV.webp)
保护“投资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要落实这一理念,就要倾听广大投资者的呼声,听取投资人在发行上市制度、交易制度等方面的意见。上市公司质量上升,就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最大保障:一方面要保护他们依法监督上市公司的权利,加强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意识,鼓励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注销等方式回馈投资者;另一方面则要提高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的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横向、纵向整合。
资本市场发展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资本市场本身,更关系到整体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福祉。要想规范发展资本市场,必须促进所有参与市场的主体的社会责任和法律法规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竞争、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数字经济成为内地香港共创机遇新抓手
近日,上海技术交易所(STEX)宣布将开设香港分公司,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的金融和科技中心,上海市政府在2023至2025年数字经济总体规划中提出,努力将数字经济打造为新的增长引擎。对于STEX的新举措,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HKbitEX)在声明中表示,此次合作旨在通过一个开放、透明和高效的平台,为初创企业和其他创新型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技术交易和融资渠道。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3zSREx2DaTQoyfSKP27SYZ.webp)
香港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独特优势:首先,香港的高度国际化和专业化值得期待,如果得到充分发挥,完全可以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取得更大突破;其次,香港作为国际化的金融、贸易和科创中心,在法律体系、金融体系和贸易制度上可以充分与国际接轨,从而在数字技术相关的立法、监管、标准认证和安全能力建设方面做出贡献。此外,香港还具有5G网络建设应用开发走在全球前列、数据中心综合运营成本具备竞争力、高校和人才资源丰富等优势,这些都为香港打造全球和区域数智枢纽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围绕完善香港整体数字政策、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本地和跨境数据流通、加快数字转型以及制定可持续的人才战略五大领域展开工作。目前,特区政府已推进超过1000项大湾区智能化项目。
此次STEX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既是中国为促进跨境技术转移做出的最新努力,也是我国发展和转型数字经济蓝图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网信办《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特区政府《香港促进数据流通及保障数据安全的政策宣言》等文件的出台,内地与香港数据合作的制度基础已经建立。未来,中国内地和全球各地的数据都在香港交汇,国际数据交易将成为香港新兴产业的潜力。
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序发行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dy2C95koLpdK2bSm6swfzN.webp)
自5月“开闸”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序发行,地方正加紧谋划“两重”(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之一,有利于促投资稳增长,优化央地债务结构。
多地加紧谋划项目
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推进,首批“两重”项目将下达。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将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多地正加紧谋划项目,强调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做好“两重”建设任务。北京提出,紧扣“两重”建设要求,进一步做好重点领域项目谋划、储备、遴选和前期手续办理等工作,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对接;上海表示,抓紧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操作方案,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地见效;等等。
拉动基建投资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有序发行有利于拉动基建投资,发挥促投资稳经济作用。基建投资一部分资金来自财政资金,另一部分则来自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民间投资,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可以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增加投资,进一步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形成的重大项目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夯实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降低债务风险
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空间较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可以提高国债在总债务中的占比,优化债务结构。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债务,国债通常具有更高的信誉和更低的违约风险,因而,中央发债相对于地方发债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长的周期,这有助于降低国家整体债务风险。
观点
托马斯·皮凯蒂:如何才能实现巴以“两国方案”
巴以两国方案能实现吗?在什么条件下实现呢?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有许多争取和平的公民运动,他们正在顽强地捍卫和平与民主的解决方案。但这些群体只是少数,如果没有强大的外部支持,他们获胜的机会微乎其微。
欧盟和美国吸收了以色列近70%的出口。为打破僵局,它们必须付诸行动,应停止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还要引入贸易和金融制裁,逐步达到具有威慑力的程度。当然,在对以色列实施制裁的同时,必须对哈马斯及其外部支持者实施严厉的、劝阻性的制裁,并果断加强具有代表性的、民主的巴勒斯坦组织的力量。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m8GZ77BxVk4fMgziBwkENA.webp)
这种重要的外部参与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强大的邦联结构——一种以巴联盟的形式(类似于欧洲国家的欧盟),任何两国方案都无法实现。鉴于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规模、在以色列工作并与以色列阿拉伯人有家庭联系的巴勒斯坦工人的数量,双方领土和人民其实已经深深地交织在一起,以巴联盟必须保障行动自由,并为在巴勒斯坦生活或工作的以色列人以及在以色列生活或工作的巴勒斯坦人,规定一套最低限度的社会和政治权利。
这种邦联结构可能会构成一个真正的以巴双民族国家,平等对待所有公民,无论其出身、信仰或宗教如何。但要启动这一进程,必须要有极其强大的外部压力,辅之以大量财政资源(这完全在欧洲或美国的能力范围之内)和一支多国部队作为后盾,以执行协议并解除哈马斯和双方极端组织的武装。
挑战巨大,但又有什么别的选择呢?西方最终会为不作为付出高昂的道义和政治代价。在大西洋两岸,越来越多的犹太学生和各个年龄段的世俗犹太人正在动员起来,为巴勒斯坦人的权利而斗争。这就是让人充满希望的主要原因——年轻人正在摒弃旧的观念和新的仇恨。他们清楚地看到,以巴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超越我们的出身而实现共存。我们必须在这一希望的基础上建设未来。(托马斯·皮凯蒂,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教学主任、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摘编自法国《世界报》)
杨荣文:美国想按自身形象改变中国是完全不现实的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MpFDidbqNZ5iSvdeT4ppXK.webp)
美国想以某种方式按自身形象(in its own image)改变中国(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人对自己的过去有更多的历史记录,这是一个深入且广泛的编纂过程,中国因此独具其深层的本性(own deep nature)。美国认为他们可以改变中国,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悲剧。我个人认为,中国并不想在政治上成为世界第一,它不想象美国现在这样充当全球警察。但由于中国的人口规模,它将在经济上排名第一。美国对中国所谓“产能过剩”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的竞争力“取决于其非常庞大的国内市场和非常勤劳的人民”。一直以来,每当中国处于和平有序的状态时,它就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经济体,其他国家的产业自然会感到危险。(杨荣文,新加坡前外长)
范明政:越南乐见中国崛起壮大
作为“山连山、水连水”、共建“具有战略意义的越中命运共同体”的近邻,对于中国在世界和地区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情况下仍然发展壮大和崛起,越南感到高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多年来增速位居世界第一,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的发展成就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发展机会,堪称成功典范。中国是少数几个在解决地区和全球问题方面日益发挥引领作用的国家之一,提倡了文明、安全和发展的多项全球合作倡议,在全球生产和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在研发、科技、可再生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我们相信中国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有句谚语“独木不成林”。越南和东盟将继续与中国等世界伙伴保持密切合作,越南希望中国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大力推进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团结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环境。(范明政,越南总理。摘编自其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StyAfMLoLBNk6BjSpnvzBk.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