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第一框 同步检测
2024-08-16冯进
一、单项选择题
1. 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良渚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距今5300~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坝。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良渚人已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进入了文明时代
②良渚时期人们的身份由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③运用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确立私有制的标志
④原始社会末期良渚人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商王朝晚期殷墟的考古发现,夏商王朝形成了国家治理方式、王都营造理念、地方统辖策略以及宫室制度、器用制度、墓葬制度等礼仪制度。“夏礼”“殷礼”“周礼”一脉相承,是黄河文化的精髓,“礼仪之邦”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质。成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传承至今的汉字的源头,也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据此,可以推断出上述时期( )
①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已经产生了
④随着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位于武汉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一座距今约3500年的商朝方国宫城,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遗址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3000余件。出土的大圆
鼎通高85厘米,是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青铜圆鼎。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历史时期( )
①地主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劳动成果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④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红楼梦》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当时的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在《红楼梦》所描述的社会形态中( )
①地主阶级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产品
②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是其显著特征
③地主对农民进行经济剥削政治压迫
④高利贷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十四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线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为毛纺织工场主干活的工人,总数达到3万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
①需要大批失去生产资料的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使雇佣工人的劳动力成为了资本家的利润来源
③使得工人失去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家的附属品
④使得工人出卖劳动力且被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小王同学以“阶级社会中剥削的秘密”为主题进行探究,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最确切的是(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
隶——奴隶遭受剥削的根源
②农民依附于地主并完全失去人身自
由——地主收取地租的前提
③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④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
者——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2023 年 7月,代表 16万演艺人员的美国演员工会及广播电视艺人联合宣布大罢工,由于人工智能(AI)可能取代演员和编剧而面临失业的威胁成为主因。由此可推断出( )
①科技进步并没有消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③资本主义社会中隐蔽的剥削方式越来越暴露无遗
④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福利待遇有待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为了学好新学期的思想政治课,张杰同学利用暑假搜集了一些关于阶级社会演进的资料(见下表)。该同学搜集到的资料内容,符合史实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材料二: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用沉痛的笔触,描写了一位深山寡妇的艰难状况: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桑树柘树全废毁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然征税交青苗。时常外出挖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随即四处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任凭她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指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所反映现象的感悟。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
材料二:在生产资料方面,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在产品交换方面,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了他们的私有财产。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