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修1 综合检测(一)

2024-08-16崔保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2024年2月20日,河北尚义四台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名单。该遗址自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过渡期出现较早阶段遗存,至新石器遗存一期繁荣,再到新石器遗存二期衰微至消亡,延续时间从万年前后至五六千年,展现出一副冀西北史前社会发展的动态图景。由此可推知,当时

A. 人们在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B. 人类开始用火,摆脱了蒙昧,进入文明时代

C. 全体成员行使平等的表决权,共同决定大事

D. 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形成

2. 当地时间2024年5月7日,英国火车司机联盟开始新一轮为期3天的罢工行动。此次罢工的原因仍是薪酬争议,该争议已持续两年之久,火车司机联盟此前已就此发起过数轮罢工。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②工人与资本家间的矛盾在根本上不可调和

③此次罢工彻底改变了火车司机的阶级地位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罢工的总根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某班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 近代中国,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由此可以推断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积累了鼓励、支持、引导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②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④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内容是根本。我们要深耕传播内容,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下列关于中国故事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首个理论成果

②红船起航——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践行执政为民

③“大包干”——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巨幕

④“一带一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发展新实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巨幅画像分别在“建国伟业”“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方阵簇拥下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同方阵代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科学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新时代,我们要在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发挥和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并在实践中把这些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理解正确的是

①道路优势——立足世界形势,展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璀璨景象

②理论优势——回答时代课题,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真理魅力

③制度优势——具有普遍共性,昭显当代中国发展本固根稳的巍峨气势

④文化优势——赓续民族血脉,彰显亿万人民聚力创造历史伟业的蓬勃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

①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发生改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1. 一首歌这样写道:你在倾听我在倾听/一个声音在历史穿行/你在追寻我在追寻/一个夙愿让民族振奋/啊这就是你的梦/这就是我的梦/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从歌词中我们可以读出

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③中国梦穿越时空,具有激励各族儿女不懈奋斗的永恒价值

④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历史也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新时代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要

①统筹谋划和协同部署“四个伟大”,发挥伟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

②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

③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④自觉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3. 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团员青年要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贡献青春,建立重要功勋!由此可见,中国青年

①要脚踏实地,积极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应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成为中国梦的实践者

③要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

④都必须深入基层一线以实现自身的远大理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定力;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强调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等。这些重要论述

①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

②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③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新高度

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十三个方面成就”整体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完善了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下列关于“十三个方面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②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③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提升了实践科学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马克思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新的梦想出发。——习近平

材料二 在一次思想政治课讨论会上,甲同学认为:“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理想的‘黄金时代’。”乙同学认为:“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压迫、杀害奴隶,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倒退。”

(1)材料一呈现的社会形态依次是什么?简要说明第二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价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1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某校组织高一学生开展了读“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学生们围绕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对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小组活动探究。

以上是某班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请你与他们共同探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完成上面表格。(9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45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到2020年底,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自2017年起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22年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2.3%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一项项前所未有的改革举措,一个个来之不易的开放成就,奏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激昂乐章,彰显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认识。(8分)

(2)有人认为,我国改革开放45年来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此加以评析。(7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复兴征途路漫漫,如今铿锵再启程。党的十九大顺应时代前进潮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某校高一15班学生以“认识新时代、拥抱新时代”为议题,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定位“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精辟概括了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把握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标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前行的时代坐标。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有何重要标志?(4分)

【点赞“新时代”】

“厉害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唱响新时代,生活更精彩”“新时代,加油”……人们纷纷在“朋友圈”为新时代点赞,寄托对美好新时代的祝福和期待。

(2)这个“新时代”有何特定的内涵?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分享。(5分)

【感悟“新时代”】

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昨日辉煌的浪涛;时代的琴弦,弹奏着今朝奋进的旋律。新时代,为民族复兴接好棒,为社会主义续新篇,为世界文明添光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