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二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4-08-16阎海英
概念明晰
1. 新时代
(1)从历史脉络看: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从奋斗目标看: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3)从国际地位看:这个新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 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针对训练]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A. 我国已迈进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B.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 为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全新的方案
D. 我国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一堂高一政治课上,同学们热烈讨论“新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王:进入新时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小李:进入新时代,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③小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④小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选项不能反映这一矛盾的是( )
A. 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发展不平衡
B. 俄乌地区局势动荡,世界局势整体稳定与局部动荡不平衡
C. 京津冀雾霾多发,城镇化发展进程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
D. 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层次不高相矛盾
4.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①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②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强大智力支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24年1月27日,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强调,达则兼善天下。新时代,中国提出一系列倡议并转化为有效的实际行动,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勇毅担当和一个大党的深厚情怀。“达则兼善天下”表明了中国梦( )
A. 立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B. 强调坚持内外联动,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C. 是奉献世界的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紧密联系
D. 其本质是人类和平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参考答案】
1. B 2. A 3. B 4. A 5. C
易混辨析
“四个伟大”的关系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针对训练]
1. 下列关于“四个伟大”论述正确的有( )
①伟大事业是统揽“四个伟大”的目标
②伟大梦想是统揽“四个伟大”的方向
③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④“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某校思政课上,同学们就“四个伟大”展开热烈讨论,形成了如下观点。其中合理的是( )
①推进伟大事业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
②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发挥伟大斗争精神的决定性作用
④建设伟大工程必须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是空想。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要求中国共产党( )
①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深入推进伟大工程
③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④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确立自身的执政地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重难突破
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针对训练]
1.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为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基于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党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实现了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④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
A.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
B.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新矛盾
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 )
①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的速度和总量问题
②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国家地位的判断已经发生改变
③要继续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推进,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④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1. C 2. C 3. D
真题演练
1. (2023·河北)马克思说:“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研判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现阶段城乡发展实际,提出“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理念。这一理念( )
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
②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③基于实践准确把握了我国城乡发展规律
④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2023·浙江)因为过度垦荒放牧,宁夏西海固曾经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循环。在党的领导下,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西海固人民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治穷一起发力。10年后,山坡绿了,村庄美了,老百姓的日子也红火了。从西海固人民梦想成真可以看出,中国梦( )
A. 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 B. 是中国人民奉献世界的梦
C. 是每个中国人梦想的总和 D. 需要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其实现
3. (2023·北京)红色文化主题游——“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图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是追忆也是洗礼,其意义在于( )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 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③了解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2023·重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一个漫长过程而违背甚至丢掉远大理想。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B.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实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C.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没有必要谈共产主义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现实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缺乏现实基础
5. (2023·广东)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
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参考答案】
1. A 这一理念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该问题还没有解决,②排除;“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 A 材料不涉及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B排除;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但不是每个中国人梦想的简单相加,“总和”说法错误,C排除;材料强调中国梦与人民的关系,不涉及中国梦需要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其实现,D排除;A正确且符合题意。
3. C 2021年,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①不符合题意;“进京赶考之路”中,生产关系没有根本性改变,③不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4. A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但不能将二者等同为一个目标,B错误;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从现在就努力奋斗,逐步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C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都有现实基础,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成就做铺垫,D错误;A正确且符合题意。
5. A 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②错误;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不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