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势、纪游、隐逸: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画的造境分析
2024-08-15符靖
在传统园林山水画中,画家往往将自己的认识与感受,融入具体物象的描绘,通过主观笔墨的表达,来营造园林山水画的氛围意境。以园林为题材的绘画作为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内容,自唐代初期开始萌芽,经历了宋代、元代的逐步发展,直至明代中期达到了巅峰,并延续至今。园林山水画作为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园林的发展及文人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它重意境,具有求万物本真的审美意趣。本文通过对园林山水画中的视觉文本进行梳理,从置陈布势的章法、纪游写实的笔墨技法与隐逸天趣的立意心境三个维度对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画的造境进行分析。
一、置陈布势: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画的章法分析
画面构图的位置经营与视觉意境的生成有直接的关联性,置陈布势的视觉营造对传统园林山水画的画面造境塑造有重要作用。画面装裱的展陈样式能够对置陈布势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册页、长卷、立轴等不同画面的展陈样式来分析置陈布势的章法对于园林山水画造境的影响。
(一)册页
册页,以页成册、形制较小,从宋代兴起,是中国绘画中“以小见大”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下结合具体作品从一景式、多景式、全景式三个方面对册页进行分析。
首先是一景式册页,该类型册页着重于特写某一个空间。比如,元代赵孟《楼阁亭台图页》画面以建筑为主体,建筑为阁楼一角。明代文征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芭蕉槛在画面二分之一处分割,一边是芭蕉和假山石,另一边则是留白,画面简雅、疏朗。
其次,多景式册页以“平远”为主,空间变大,营造出园林的清幽感。例如,宋代佚名《荷亭消夏图》中,前景有山石、小桥、水草、土坡、人物,中景有园林建筑、人物,远景有远山、丛林。画面以对脚分割的方式构图。元代夏永《丰乐楼图》的画面分为两部分,前景是园林建筑、人物、古树,远景则是远山,表现了文人生活精雅的艺术世界。
最后,在全景式册页的画面中,多运用多角度的复合化透视,形成丰富的画面视角。以宋代夏明远《楼阁图》、唐代李思训《京畿瑞雪图》为例具体说明。他们的画面虽小但场面巨大。夏明远《楼阁图》画面中,构图的布局突出主体性。前景是山石、树木、人物,中景的建筑为画面的中心,树木环绕,后景则是山峦,构成深远的空间感。李思训《京畿瑞雪图》的画面构图饱满,布局大量的山石、建筑,画面分割成前景与后景两部分,前景以建筑为主,后景则以山石为主。
(二)长卷
园林山水画中,长卷是最典型的画面展陈样式,其欣赏方式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以叙事性为主。如元代赵孟《百尺梧桐轩图卷》、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等。赵孟《百尺梧桐轩图卷》,描绘的是一个小空间,画面以建筑为主体,主屋一人为作者自己,后屋一人则是煮茶侍者,周围梧桐、杂树掩映,假山石环绕。画面的左边密集,右边则疏朗,呈现强烈的对比感。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为宫廷园林山水画,画面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画出建筑的房顶,画面中的人物或奏乐舞蹈,或下棋闲谈,整个画面随着人物的活动拉开。这种长卷构图方式使画面空间变大,整幅画面仿佛一部舞台剧。
(三)立轴
在立轴的园林山水画中,画面有完整的大空间和部分小景形式。例如,《鸥波亭图》是赵孟和夫人管道升一起创作的作品,画面内容是他们在湖州建置的别业。这幅立轴更似小景画,是竹林包围的小空间。画面主要描绘了郁郁葱葱的古树、茂密的竹林等,亭子里的人物为整幅画的眼睛。再如,文征明《燕山春色图》的画面完整度更好,更似一幅写意山水画。画面的远景是群山草木,近景是简陋的茅屋,屋内两人相对晤谈,不仅有园林环境的叙事性,也展示出了江南风光。
二、纪游写实: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画的笔墨分析
在纪游写实的园林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巧妙的笔墨运用,传达其对园林空间的深思以及对自然的感受,这也是造境的一种方法。不同物象的塑造采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在纪游写实的笔墨互动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意境。以下通过对各种物象的笔墨技法的分析,诠释其对画面造境的影响。
(一)建筑
在园林山水画中,建筑作为画面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往往承载着画家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为强调园林建筑的重要性,他们会通过不同的笔墨技法来呈现建筑物,进一步传达出心中的“意”。夏永《丰乐楼图》的园林建筑在画面中所占比重较大,他使用繁而不乱的线条来表现建筑的结构。赵孟《百尺梧桐轩图卷》里的园林建筑用墨温润淡雅,设色精巧、明丽,建筑结构严谨周密,建筑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元代倪瓒的《狮子林图》的建筑用墨少而干淡,逸笔草草,造型简洁。文征明的《燕山春色图》中的建筑以细笔勾勒,色彩清雅,展现了其别具一格的风采,房屋结构稳重而坚实。
(二)植物
在园林山水画中,植物也是表达画面意境最重要的视觉物象。吴门画派的园林山水画中常见的植物有柳树、槐树、梧桐树、桑树、枫树、桃树、梅树、竹子、枇杷、橘树、芭蕉、荷花、芙蓉花、睡莲、芦苇等。在沈周的《庐山高图》中,其对植物的描绘主要采用“细笔”画法,有随性但不草草的特色,比较写实,颇具灵性与神韵。文征明在《真赏斋图》中用连圈松鳞纹描绘草堂周围的高松。松针笔墨的浓淡有变化,且将松针分为大块面和小块面来重叠组合,表现出松树的生机盎然。采用双钩填色的夹叶法画树叶,勾出圆形叶、角形叶和象形叶等。松树主干则使用双勾法立干取势,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沿着树干的阴面勾画鱼鳞纹,增强阴面的肌理感。苍劲感的干枯树干则使用较为干涩的墨配合横、竖皴法去塑造。而近石、浅滩上的苔草,则用点苔法刻画,强化植物与石头不同的质感,使山石的过渡更加自然。吴门画派的艺术家通过温润的墨色和细腻的线条,巧妙地融合园林植物的技法,将江南的平淡天真生动地展现在画面之上。
(三)山石
山石的笔墨技法也是园林山水画纪游写实图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夏明远《楼阁图》、倪瓒《狮子林图》、文征明《真赏斋图》、仇英《汉宫春晓图》等作品中的山石都具有典型性。园林山水画的山石在画面中的占比相对较小,由于画家表达的境界不同,画山石的笔墨也不同。夏明远所画的山石使用钉头鼠尾的线条勾勒石头的形状,再赋色石青石绿,他把山水画里的山石形态用到了园林山水画中。倪瓒所画的山石以折带皴的用笔方式表现,中锋侧锋并用。文征明所画的假山石,用骷髅皴表现了山石“皱”“漏”“瘦”“透”的特征。仇英所画的山石,一丝不苟,线条根据山石结构的变化,再用墨或色渲染,设色非常考究、精致。
三、隐逸天趣: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画的立意分析
园林山水画注重的是意的表达、境的表现,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表现出了崇尚自然、追求宁静典雅的艺术风格。传统的园林山水表现的是文人生活的一个场域,始终把自然与人的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儒道佛这三种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人的性格、审美情趣,以及对造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论是园林造境还是园林山水画造境,都尊重对自然山水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感悟。一幅园林山水画的创作过程首先以立意为基础,随后通过分配空间和布局物象,再以笔墨的宣泄托物表达意境。当时的园林文化背景,社会因素、品性及其与画家之间的关系,都影响着园林山水画的立意。简言之,意在笔先、寄情于境是中国园林山水造境的主导思想,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作品之间融为一体的和谐关系。
北宋画家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根据苏轼所写的赋文,用长卷的画面形式,把赋文分割为九个部分,与九段不同的画面内容相结合,叙述了苏轼四个阶段的旅途。他用干笔皴擦的用笔方式营造画面意境,充分表达出苏轼在赋文中传达的立意与心境。画面不仅表达了苏轼隐居生活的趣味,还呈现了其被贬谪的愁苦以及寂寥的心境。
苏州的狮子林以假山著名,倪瓒深为这方净土的禅意和画境所打动,为之作《狮子林图》。画面幽冷、寂寞、洁净,让人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无尽旷朗洁净。倪瓒从小生活无忧无虑,饱读诗书,一生没有入世,有着不为现实打扰的境界。所以他的画境是简洁、幽静、高逸的,没有多余的表达。
文征明前后为好友华夏作两幅《真赏斋图》,画面内容为好友华夏隐居无锡的居所,也是当时文人品诗、品画的雅集之所。他通过物象的选择和具有特色的用笔设色方法,表现了对斋主高洁人品的赞扬。这两幅作品前后相差八年,描绘的是同一个地方,画面的意境却发生了变化。文征明于80岁所作的《真赏斋图》(即上博本,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中,前景的松树形象更加突出了居所的山林氛围,勾勒出一种自得淡然的生活状态。这些细腻的描绘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更蕴含了对山林野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国博本(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真赏斋图》则通过巧妙的布局,将园林小景与外界隔绝,大片的假山石勾勒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这种布局不仅为观者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更深刻地表达了对隐逸山林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这两幅画作都通过精妙的构图和细致的绘制,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古代画家在创作园林山水画时,常常将园林山水视作超越现实的艺术领域,注重通过主观表达来创造诗意的画面空间。在画家笔下,园林成为超脱尘世的隐逸之地,寄托着诗意与情感。他们在描绘现实生活的同时,不断探索艺术的可能性,实现创新与追求。园林山水画造境,是对山水画造境的延伸和拓展,体现了画家对景物意向审美的塑造与追求。园林山水画是画家面对自然景致有感而发的真情流露,将物化的自然景观转换为视觉性具有诗韵的画境描绘,是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画的创作特色。因此,古代园林山水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画家对心灵境界的深刻探索与表达,承载着本民族广博丰厚的隐喻、诗性和哲思的人文内涵。
四、结语
分析与归纳传统园林山水画的造境方式,可以对当下的园林山水画创作带来实践层面的具体启示。在创作过程中,画者对于自然物象的汲取与改造是建立个人化视觉风格中最关键的前提条件之一。画者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形式语言对画面意蕴与意境氛围进行过程化的视觉建构。本文通过研究置陈布势的构图章法、纪游写实的笔墨技法与隐逸天趣的立意心境,为提高中国园林山水画绘画语言的纯度提供借鉴。
山水,是在自然哲学背景与审美观念下的,一个文化群体想象与构造世界的“模型”。园林山水画则是一种特殊视角下构造的时空奇想。园林山水画是精神图像而不是自然投影,画者将个体生命体验融入园林山水之中而生发胸中丘壑获得超越性的精神自由。今天我们应该汲取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画的文化养分,更好地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园林山水画境。
(四川文理学院)
责任编辑 李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