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2024-08-13王美玲

大医生 2024年14期

摘要】目的 分析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无锡安国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2 hPG、FP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高、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减小,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血糖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患者病情控制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刺;雷火灸;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4.0024.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4.008

2型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毒素侵入、微生物感染等密切相关,随着疾病发展会引发血管病变、酮症酸中毒、肾脏损伤等并发症[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临床主要表现为肢端麻木、感觉异常、蚁行感、隐痛、刺痛或灼烧感等症状,夜晚和寒季症状加重,致残率较高[2]。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多采用西医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方式,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差[3]。中医学将DPN归属于“消渴”“痹症”“萎症”等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痰浊淤血阻滞经络,主要病理表现为淤症。雷火灸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温阳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针刺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可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无锡安国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2.12±5.34)岁;糖尿病病程5~14年,平均糖尿病病程(9.78±1.1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2.12±5.19)岁;糖尿病病程5~15年,平均糖尿病病程(9.74±1.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无锡安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西医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且存在双下肢麻木伴刺痛症状;⑵中医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中气虚血瘀的诊断标准;⑶未出现相关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低血糖症等;⑷无意识障碍,能够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者;⑵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⑶合并恶性肿瘤者;⑷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炎等疾病引起的踝反射或膝反射异常者;⑸长期酗酒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血脂、血糖、血压的常规控制,合理饮食、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接受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双侧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八邪、太溪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0.35 mm×50 mm)针刺,使用平补平泄手法,待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在关元、气海、足三里(双)、血海(双)穴位中选取4个穴位,予雷火灸(池州福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皖械注准20232200017,型号: LHJ-01 I)施行交替灸法, 30 min/次、 1次/d,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感受到灸感为宜。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显效:患者肢体麻木、疼痛、蚁行感、腰膝酸软等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改善>70.00%;有效:肢体麻木、疼痛、蚁行感、腰膝酸软等症状改善明显,中医证候积分改善>50.00%~70.00%;无效: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50.00%[5]。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血糖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2 500 r/min的转速(10 cm半径)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长春赛诺迈德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吉械注准20202220156,型号 SUNMATIK-603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⑶血液流变学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与⑵同样方法获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项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 2 hPG、 FP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高、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减小,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较高,会导致机体胰岛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出现脂肪和铁蛋白代谢异常,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在内的常见糖尿病并发症,其可影响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6]。患者感觉神经受损时,会出现疼痛、温度、触觉等感觉下降或丧失,且部分患者行走时易出现下肢无力感,增加跌倒风险[7]。早诊治可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扩张微血管、滋养神经,虽可缓解患者症状,但药物有效浓度无法达到四肢,治疗效果仍较差[8]。

中医学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症,将其归为“消渴病”范畴,认为此病与瘀血有关。患者饮食不节,消渴日久,劳累内伤,情绪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损耗,从而出现燥热亢奋,阴津亏虚,引发消渴[9]。消渴属于慢性疾病,患病后逐渐消耗人体的能量,损伤人体的阳气,从而导致人体的气血循环受阻致使疾病发生[10-11]。

其实质为本虚标实证,多为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气虚等,而血瘀则为标实,并伴有痰湿、燥热等证。中医临床调研发现,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是该病的主要分型,治疗上宜以益补气阳、活血通络为主。针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可达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和调节气血等功效,具有适应证广、操作方便等优点[12]。雷火灸是一种创新型灸疗法,又称雷火神灸,是将中医经络理论应用于临床中的一种疗法,属于非介入性治疗,具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活血化瘀等多种功能[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2 hPG、FP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雷火灸中多种中药材持久燃烧,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可达到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使药物渗透到机体中,药效可更快经皮传导;同时,散发的热量可加速病变部位对炎症因子的吸收与分解,提高局部细胞的能量代谢能力,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同时,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两者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血糖,治疗效果较好。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伴有异常血流变状态,即血浆黏度升高、血浆高凝状态,其发生与高糖诱导的高渗状态、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能力增强、脂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15]。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会引起局部微循环的紊乱,从而造成神经细胞及微血管的低氧,进而影响神经的传导。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高、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减小,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雷火灸和针刺联合应用可更好地恢复患者机体功能及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血糖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患者病情控制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J].中医杂志, 2021, 62(18): 1648-1656.

樊玉珠,梁贵廷,王春亮,等.玉泉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与机制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4, 21(1): 1-4.

韦雄,许勇章,韦丽兰,等. 雷火灸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21): 83-8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247-250.

翟瑞琼,李春娜,屈小青,等.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 39(12): 2382-2384.

邓志牛.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 2024, 33(1): 22-26.

郑海龙,陈小盼,那涵,等.己酮可可碱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3, 39(7): 951-955.

谈力欣,崔杰,张秀云,等.艾灸胰俞穴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波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3,45(11):1876-1879.

崔建蕾,陈统,王翼华.维生素D2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J].临床医学, 2023, 43(11): 104-106.

龙涛,李勇,郭昌,等.血浆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对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23, 30(11): 804-807, 837.

Chi Z, Lei Z, Xiuwen L, et al. Corneal characteristics of mongolian population with 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n assessment using 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J].BMC Ophthalmology, 2023, 23(1): 460.

ZHANG X, XIAO L, QIN Y, et al. 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he elderl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Front Med (Lausanne), 2024, 11: 1339747.

张秀君,杨静棉,马晓晶,等.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雷火灸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肌电图、血液流变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 2020, 38(11): 140-144.

叶长东,孙庆.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23, 26(17): 167-169,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