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纹姬蛙:小而可爱的蛙
2024-08-13莫比
在加里曼丹岛的一处国家公园里,我曾经在苹果猪笼草里发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生物——猪笼草姬蛙。猪笼草姬蛙只有1~3 厘米长,雌蛙把卵产在苹果猪笼草的笼子里。卵会慢慢发育成蝌蚪,苹果猪笼草给蝌蚪提供“育儿袋”和食物,蝌蚪则把每日新鲜的粪便送给苹果猪笼草,两者之间形成了共生互助关系。
造型独特的“蛙中美女”
姬蛙,通常是指姬蛙科姬蛙属的蛙。其实,我国也有姬蛙,而且还有9 种。姬蛙的“姬”字取其“小而可爱”之意,因为它们大多是小型蛙类,体长通常小于4 厘米。还有人说,“姬”字是取“歌女”的意思,因为在繁殖期间,雄蛙会聚集在一起大声鸣叫求偶,这样的“合唱”会持续很久。
南京紫金山也分布有一种姬蛙——饰纹姬蛙,这种蛙类起先因为太小而被我误认为其他蛙类的宝宝,后来才发现这是南京紫金山上最小的蛙。饰纹姬蛙背面的颜色和花斑会有变异,但是一般为粉灰色、黄棕色或灰棕色,有两个前后相连的深色“Λ”形斑,其背部花纹特别美丽,故名“饰纹姬蛙”。
体形虽小 声音悦耳
饰纹姬蛙体形极小,只有2.1~2.5 厘米,但鸣声响亮且清脆悦耳。从早春一直到夏末,在水田、水坑、水沟和水域附近的草丛中,或是在石堆、石缝、路边草丛及地下排水道等处,常常传来它们高亢的鸣叫。
饰纹姬蛙的繁殖季在3—8 月,在这期间,尤其是阴雨天,雄蛙会通过挤压肺部空气,使喉咙下方的声囊膨胀,帮助它们发出与自己体形不相匹配的洪亮“嗓音”。然而,当我们靠近声源想要一睹其真容时,这场“音乐盛宴”便戛然而止,怎么也找不到声音的主人。
一只雌蛙一年可产数次卵,通常将卵产于有水草的静水塘及雨后形成的临时积水坑内,卵群呈单层小片,浮于水面。饰纹姬蛙的个体发育迅速,在水温合适的情况下,受精卵在24 小时左右即发育成蝌蚪。蝌蚪头部为透明色,20~30 天完成变态。饰纹姬蛙是我国蛙类个体发育最迅速的种类之一。
地理位置决定外貌特征
饰纹姬蛙在江苏省内分布于宿迁市及以南的各个地区,在国内尤其是南方地区,广泛分布。
饰纹姬蛙,俗称“小雨蛙”,生活于海拔 1 400 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和山地,栖身于水田、水坑、水沟的泥窝或土穴内以及水域附近的草丛中,主要以蚁类为食。
雄性饰纹姬蛙体长约 2.1 厘米,雌性体长约 2.5 厘米。头小而尖,身体略呈三角形,趾间有微蹼,皮肤粗糙。背部有许多小疣,有的个体背中线上的小疣排列成行;由眼后至胯部常有一斜行大长疣;枕部常有一横肤沟,并在两侧延伸至肩部;肛周围小圆疣较多。腹面皮肤光滑。雌性的咽喉部密布深灰色小点;雄性的咽喉部呈深黑色,胸、腹部及四肢腹面呈白色。
(责任编辑:陆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