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4-08-12郝海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9期

摘要: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还能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聚焦于红色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机制、积极影响以及通过新媒体渠道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强调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掌握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策略对于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应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显著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并加深学生对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与形式、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与管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构建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平台,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需求。高校不断优化红色文化传播策略,既能确保思政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有效性,又能提高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高校思政工作;互动性教学;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9-0176-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W135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速度,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红色文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展现出了新的亮点。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而言,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更能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促进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探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亮点

(一)数字化转型引领红色文化传播新趋势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数字化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传播理念和方式的根本变革。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为红色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数字化转型,红色文化的传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全面覆盖,使红色故事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大大提高了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数字化转型还促进了红色文化与现代传媒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新型传播模式,有效提升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1]。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黎平会议纪念馆,通过实施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积极推进“红色文化+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将红色文化制作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网页和新媒体内容,使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实现了“触手可及”的效果。在“数字内容工作室”中,工作人员不仅策划和制作宣传短视频,还筹备直播脚本流程,既扮演“导演”角色,又投入“演员”身份,展现出极高的创意和热情。通过创新的内容形式如“小小讲解员”“红色金融往事”“入馆须知”等,这些精美的短视频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广泛关注,极大地提升了黎平县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这一实践充分证明了数字化转型对于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不仅让红色故事更加生动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也为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广泛传播开辟了新途径。

(二)用户中心化塑造红色文化互动传播新模式

新媒体时代,用户中心化已经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趋势,这种趋势要求传播者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这个框架下,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以其实时互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2]。红色文化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变成了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分享,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沉浸感和认同感,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和有效。

黎平会议纪念馆的“红色文化+直播”实践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通过举办直播活动,黎平会议纪念馆成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参与。直播过程中,讲解员的讲解专业又不失亲和力,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魅力,收获了大量的“点赞”。这次直播活动使更多人了解黎平的红色文化,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体现了“红色文化+直播”在互联网上引发的化学反应。通过这种短平快的传播方式,黎平会议纪念馆“闯”出了网络宣教的新路子,既展示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又增强了网友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一实践表明,用户中心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信息获取习惯和文化消费需求,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贴近用户,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鼓励了用户的主动参与,使红色文化传播不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变成了一种双向的、互动的学习过程。用户参与讨论、分享观点,不仅能够增进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将红色文化传递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互动传播新模式,为红色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其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对高校思政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新媒体时代,通过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在线视频、互动应用等,红色文化故事和精神能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形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而且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和审美偏好,使他们更容易接触、了解并深入思考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新媒体的互动性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其可以通过评论、分享、参与互动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红色文化的深层意义,从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新媒体平台上红色文化内容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如纪录片、短视频、微电影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多种层面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提升了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3]。因此,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

新媒体平台上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不仅丰富多元,还能够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推送,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这种形式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思考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意义[4]。新媒体平台上的红色文化传播,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和直观的历史场景再现,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精神。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历史使命感,而且能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新媒体的互动交流特性还鼓励学生参与到红色文化的讨论和传播中来,通过交流思想、分享观点,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5]。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不仅拓宽了思政教育的路径,更为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武装,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新媒体平台,红色文化得以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让学生在日常的信息获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充满激情和力量的红色历史,从而激发他们对党史的兴趣和尊重。通过情感共鸣来增强国家认同感,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为直接和有效。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能让学生更主动地探索和思考红色文化背后的深层价值,如牺牲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等[6]。这些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也逐渐塑造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被鼓励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红色文化中的价值观,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7]。因此,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内容呈现和互动交流,有效增强了高校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可靠接班人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

(一)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与形式

新媒体时代,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与形式意味着要传承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还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更加生动、互动性更强的方式,使红色文化教育更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8]。这种创新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上,包括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育形式,比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动态影像等技术的应用,使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体验更加直观和震撼。例如,皖西地区有108位六安籍将军,其传奇经历和感人故事是教学活动中应用广泛的教育素材。借助高科技的动态影像技术,这些将军在革命活动中的英勇事迹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发[9]。创新教育方式,不仅能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还能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红色文化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与管理

新媒体时代,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与管理要充分利用其传播优势,如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和信息传递速度快等。同时,加强对平台内容的管理,确保传播的红色文化内容既丰富多样又健康向上,能够真正达到教育和启发学生的目的[10]。以红色文化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为例,这类活动利用了新媒体平台的优势,鼓励学生和教师创作关于红色文化主题的短视频,不仅提升了参与者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更能使红色文化触达更广泛的受众。获奖短视频往往在内容创意、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如通过动画、微电影、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结合现代青年的审美习惯,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和直观,更容易被大学生群体接受。此外,组织此类大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内容的自我监督和管理,确保传播的信息准确、健康,避免错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11]。因此,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与管理,既能够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也能够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健康,对于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能够主动思考、批判性地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创新能力,提出解决方案[12]。这对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新媒体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为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要将目光停留在了解红色历史事实的层面,而是鼓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深层意义、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以及探讨如何将红色文化应用到当代中国的发展和个人成长中去。受网络信息的影响,高校学生对于个人主义的追捧胜于从前,排斥集体主义。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二者进行深度反思和批判性讨论,探索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平衡点,特别是如何在尊重个体价值的同时,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学生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筛选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士。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可以借助新媒体环境促进学生在多元互动中锻炼和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学生也可以参与到红色文化的数字化项目中,如参与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教育游戏或应用程序,不仅能够提升其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能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如何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实际工作,进一步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的创新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平台[13]。以上培养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更能够促进他们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四)构建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平台

构建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平台,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机会,从而深化他们对红色精神和党史的理解与感悟。实践教育平台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和资源,还能够搭建一个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到红色文化主题的研学旅行、红色故事讲述、红色影视作品创作等活动中,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14]。该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工具和平台支持,鼓励学生发起和参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项目和活动,如红色故事征集、纪念日主题活动、红色文化研究和创新实践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并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将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例如,重庆大学利用其丰富的红色资源,启动了“校园文化提升工程”,设计多条校园红色研学路线,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开放、互动、沉浸”的红色文化体验之旅。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一对一陪伴和“微宣讲”,让青少年在线上线下参观红色遗址和校史馆时,能够深刻体会到红色历史和文化的底蕴,有效将红色基因与新媒体时代研学需求结合起来,展现了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的创新与努力。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扮演了红色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和创造,积极将这种文化精神传递给社会的年轻一代。基于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平台,这种模式有效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方法[15]。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层含义,更能在参与和体验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成为新时代有为青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已成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同,从而在思想上、情感上与红色文化紧密连接。因此,高校应持续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和优化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充分挖掘新媒体平台的潜力,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建立更加完善、个性化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还能够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未来,高校思政工作必须更加紧密地结合新媒体,以创新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实现思政教育的时代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张敏.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197-199.

[2] 刘杉.红色电影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实践[N].中国电影报,2023-12-06(011).

[3] 夏忠彪,艾小林,林志锋,等.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整合研究[J].天南,2023(5):112-114.

[4] 陈姝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研究[N].黑龙江日报,2023-09-26(007).

[5] 齐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创新路径[J].时代报告,2023(10):73-75.

[6] 季进军,吕广才,廖雪.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3(21):67-69.

[7] 甄心恒,张海英,张晓聪,等.红色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以革命歌曲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45(6):103-107.

[8] 匡法.新时代环境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路径[J].才智,2023(33):33-36.

[9] 张继元,李泽鸿.地方红色文化助力高校思政工作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3(11):83-85.

[10] 苗玮.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2):208-210.

[11] 刘念,曹哲.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运用价值探究[J].中国军转民,2023(23):75-76.

[12] 陆畅.红色文化赋能下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J].大学,2023(36):51-54.

[13] 林玉华,孔艺凝.协同论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4,26(1):122-128.

[14] 张丽丽,张甜甜,吕琨.河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1):66-71.

[15] 袁梦成,叶三梅.新媒体视角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23,37(2):111-113.

作者简介 郝海霞,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